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754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基坑降水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在防水套管内设置内筒深入降水井内,在防水套管内壁上设置双层封堵板结构,提高封堵结构的封堵作用;另外,在封堵结构中设置引流管结构,引流结构依次穿过双层封堵板上设置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防水套管上端密封盖板上的第三通孔,深入降水井内,使得在施工封堵结构过程中在水量大的情况下,涌水能够从引流管自行流出,避免出现涌水现象;而且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提高封堵结构的封堵作用。

A plugging device for dewatering well in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基坑降水土建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道路资源有限,为解决出行难问题,近年来,国内大中城市逐步开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开挖基坑建设桥梁、地铁等交通。在开挖基坑、地槽、管沟或其他土方时,土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入坑内。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坑内。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为降低降水难度,减小大范围降低地下水位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一般采用基坑内降水,降水井内径一般在600mm。降水井的封堵施工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逐步进行,由于在砂层、碎卵石层、岩石裂缝发育地段,地下水渗透系数大,涌水量大,在降水井内水泵停止降水作业后,如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完成降水井封堵将会出现涌水现象,从而影响降水井的封堵质量,造成后期结构底板渗漏,运行阶段站内积水现象,降低结构耐久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封堵结构稳定,施工方便,防止涌水现象的产生。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包括套设在降水井上端的防水套管;防水套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内筒,内筒深入降水井口内,防水套管的内壁上内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第一封堵板与防水套管上端之间的防水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封堵板;防水套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和密封盖板上分别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深入降水井内,引流管深入降水井的端部侧壁上布设有第四通孔;防水套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止水环;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可选的,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卡箍;所述密封卡箍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之间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两箍紧件相对形成箍紧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内侧壁形状吻合的遇水膨胀止水环;遇水膨胀止水环的内径、箍紧通孔的上侧和下侧内径均等于引流管的外径。可选的,所述箍紧件包括箍紧部和与箍紧部一体设置的延伸部,箍紧部为半圆弧形结构,箍紧部的弧形端部均设置有凸沿;箍紧件通过延伸部固定在对应的封堵板和/或密封盖板上;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的箍紧部结合中间形成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通过箍紧部弧形端部设置的凸沿将两箍紧件固定为一体。可选的,所述密封盖板通过法兰盘固定连接在防水套管的上端,法兰盘与密封盖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法兰盘与密封盖板之间安装有遇水膨胀止水密封垫。可选的,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防水套管内壁上;箍紧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封堵板和/或密封盖板上。可选的,所述引流管的上端设置有截止阀。本技术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在防水套管内设置内筒深入降水井内,在防水套管内壁上设置双层封堵板结构,提高封堵结构的封堵作用;另外,在封堵结构中设置引流管结构,使得在施工封堵结构过程中在水量大的情况下,涌水能够从通过引流管的第四通孔进入引流管进而自行流出,避免出现涌水现象;而且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提高封堵结构的封堵作用。进一步的,本技术具体限定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的密封结构,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井封堵结构中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坑降水井封堵结构中密封结构的箍紧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套设在降水井1上端的防水套管2;防水套管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内筒3,内筒3深入降水井口内,防水套管2的内壁上内筒3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4,第一封堵板4与防水套管2上端之间的防水套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封堵板5;防水套管2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6;第一封堵板4、第二封堵板5和密封盖板6上分别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引流管8,引流管8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深入降水井1内,引流管8深入降水井的端部侧壁上布设有第四通孔9;防水套管2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止水环18;第一通孔与引流管8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8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8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19。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结构19为密封卡箍;密封卡箍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之间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两箍紧件相对形成箍紧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置有与凹槽内侧壁形状吻合的遇水膨胀止水环16;遇水膨胀止水环16的内径、箍紧通孔的上侧和下侧内径均等于引流管8的外径。箍紧件包括箍紧部14和与箍紧部14一体设置的延伸部13,箍紧部14为半圆弧形结构,箍紧部14的弧形端部均设置有凸沿15;箍紧件通过延伸部13固定在对应的封堵板和/或密封盖板上;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的箍紧部14结合中间形成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通过箍紧部14弧形端部设置的凸沿15将两箍紧件固定为一体。密封盖板6通过法兰盘7固定连接在防水套管2的上端,法兰盘7与密封盖板6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法兰盘7与密封盖板6之间安装有遇水膨胀止水密封垫。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防水套管2内壁上;箍紧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封堵板和/或密封盖板上。本实施例中引流管8的上端设置有截止阀10。本实施例提供的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在施工过程中防水套管预埋在基坑垫层中,并与焊接固定在基坑垫层底板钢筋上,浇筑于基坑底板混凝土中,然后实施降水作业,降水作业完成后,在防水套管内内插引流管,对降水井进行回填封堵作业,降水井回填至内筒上端位置处时,施工安装第一封堵板,然后继续进行回填封堵作业至第二封堵板安装位置处时,施工安装第二封堵板,然后继续进行回填封堵作业至防水套管上端时,施工安装密封盖板。在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和密封盖板的施工安装过程中,少量的涌水可以从引流管中自行流出,避免出现涌水现象;密封盖板施工完成后在防水套管的进口位置进行混凝土浇灌封堵,并关闭引流管的截止阀10,通过连接管11将引流管与压浆泵12连通,启动压浆泵12,将水泥浆液、水玻璃液等固化剂通过引流管下端开设的第四通孔压入降水井内,使固化剂渗入到降水井内填充的物料缝隙中,达到封井的密实效果。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进行变更或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降水井上端的防水套管;防水套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内筒,内筒深入降水井口内,防水套管的内壁上内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第一封堵板与防水套管上端之间的防水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封堵板;防水套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和密封盖板上分别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深入降水井内,引流管深入降水井的端部侧壁上布设有第四通孔;防水套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止水环;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卡箍;所述密封卡箍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之间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两箍紧件相对形成箍紧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内侧壁形状吻合的遇水膨胀止水环;遇水膨胀止水环的内径、箍紧通孔的上侧和下侧内径均等于引流管的外径;所述箍紧件包括箍紧部和与箍紧部一体设置的延伸部,箍紧部为半圆弧形结构,箍紧部的弧形端部均设置有凸沿;箍紧件通过延伸部固定在对应的封堵板和/或密封盖板上;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的箍紧部结合中间形成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通过箍紧部弧形端部设置的凸沿将两箍紧件固定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降水井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在降水井上端的防水套管;防水套管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内筒,内筒深入降水井口内,防水套管的内壁上内筒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封堵板,第一封堵板与防水套管上端之间的防水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封堵板;防水套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板;第一封堵板、第二封堵板和密封盖板上分别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还包括引流管,引流管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深入降水井内,引流管深入降水井的端部侧壁上布设有第四通孔;防水套管的外侧壁上固定有止水环;第一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二通孔与引流管之间、第三通孔与引流管之间设置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为密封卡箍;所述密封卡箍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两相对设置的箍紧件之间形成供引流管穿过的箍紧通孔,两箍紧件相对形成箍紧通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与凹槽内侧壁形状吻合的遇水膨胀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钰席军现杨飏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十一局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