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险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装置类型的能量吸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车辆的旨在布置在横向防撞梁与整体连接到车辆主体的纵梁之间的吸收装置。它们可以存在于车辆的前部和/或后部,在纵向上延伸。这样的吸收装置能够在碰撞情况下吸收能量,以限制其它部件的变形和维修成本。目前,机动车制造商追求通过减小机动车辆的重量而越来越降低机动车辆的能耗。以此看来,它们追求减小保险杆的体积比率,尤其是保险杠和吸收装置在纵向上的体积比率。在车辆前部,保险杠的前部与吸收装置的后部之间的距离减小50mm能够使得车辆大约减重5kg。这种距离的减小还能使得车辆悬伸(porte-à-faux)减小,从而获得更高的车辆风格自由度,包括更加竖直的保险杠与更短的发动机罩。然而,(保险杠的前部与吸收装置的后部之间的)该距离的减小和因此的悬伸的减小受限于安全标准,其要求保险杠和周围零件具备令人满意的强度。一种减小外悬伸的方式在于增大吸收装置的有效长度,即吸收装置在达到其不可压缩性状态(表征为力的大幅度升高)之前的变形长度。在本专利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旨在夹置于纵梁(20)与横向防撞梁(30)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元件(40),其能够至少部分地响应于冲击并以不可逆的方式解体;‑连接元件(50),其包括至少一个壁(60),该壁具有旨在固定到所述防撞梁(30)的一个端部和旨在固定到所述纵梁(20)的另一端部,所述壁(60)包括预设的机械薄弱区域(66),该机械薄弱区域使得所述壁(60)在冲击下发生弯折。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9 FR 1663534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旨在夹置于纵梁(20)与横向防撞梁(30)之间,其特征在于,该冲击吸收系统包括:-吸收元件(40),其能够至少部分地响应于冲击并以不可逆的方式解体;-连接元件(50),其包括至少一个壁(60),该壁具有旨在固定到所述防撞梁(30)的一个端部和旨在固定到所述纵梁(20)的另一端部,所述壁(60)包括预设的机械薄弱区域(66),该机械薄弱区域使得所述壁(60)在冲击下发生弯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能够通过剪切分层而解体。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在其旨在布置在所述防撞梁(30)的那一侧的端部处包括引发部,该引发部发起所述吸收元件(40)沿着所述冲击的方向的压缩剪切分层模式。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具有在其整个长度上剪切分层的能力。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布置在所述连接元件(50)的内部。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预设的机械薄弱区域(66)包括预弯折部、缝或厚度减小部。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是空心体,优选地为具有选自以下列表的截面形状的管:圆形、矩形、锥形、六边形、演变形。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不是由不同零件的组装构成的。9.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吸收元件(40)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塑料基质和加固元件的复合材料层。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基质是热塑性塑料材料,其优选地选自以下材料:聚酰胺、聚丙烯、聚氨酯。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冲击吸收系统(10),其中,所述基质是热固性塑料材料,其优选地选自以下材料: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蒂芬·金加,特里·鲁塞尔,安东尼·舍内,
申请(专利权)人:全耐塑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