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内饰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627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观良好的汽车用内饰部件(1),其具备:具有表面(10a)、背面(10b)以及处于表面(10a)与背面(10b)之间的侧面(10s)的基材(10);以及与基材(10)一体化的表皮(20),表皮(20)与表面(10a)以及侧面(10s)一体化,基材(10)的侧面(10s)相对于基材(10)的表面(10a)以所成的角度α为锐角的方式相连,表皮(20)的端面(20e)沿着基材(10)的侧面(10s)。

Automotive interio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汽车用内饰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有如下技术:相对于构成车门装饰件这样的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基材,将表皮的末端以从基材的表面经由侧面覆盖至背面的方式卷入,通过粘接剂将基材和表皮粘贴起来。但是,这样成型的汽车用内饰部件,会花费向背面卷入而粘贴的部分的粘接剂、劳务费等成本。另外,作为降低如上所述的成本的部件,有通过将基材的表面与表皮一体成型,并将表皮的末端切断,从而使表皮的端面与基材的侧面成为一个面的汽车用内饰部件。但是,这样的汽车用内饰部件在末端被切断后,表皮从基材剥离或者表皮收缩,由此有时会以向远离基材的方向翘曲的方式进行变形,有时会对外观造成影响。专利文献1展示了如下方法:以从基材的表面侧至侧面卷入的方式粘贴于基材而一体化,然后将一体化的成型品脱模,再然后切断不需要的末端而对车门装饰件的表皮的末端进行处理,但该方法在将表皮从基材剥离而不影响外观上存在改善的余地。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6-555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良好的汽车用内饰部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结构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用内饰部件中,(1)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具备基材,所述基材具有表面、背面以及处于所述表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以及表皮,所述表皮与所述基材一体化,所述表皮与所述表面以及所述侧面一体化,所述基材的侧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以所成的角度α为锐角的方式相连,所述表皮的端面沿着所述基材的侧面。(2)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表皮的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基材的侧面的方向弯曲并延伸的耳部。(3)在上述(2)的结构中,所述耳部的尺寸是,以从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外部朝向内部的视线观察时隐藏于所述表皮的背部而不会露出的尺寸。(4)在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所述汽车用内饰部件的厚度t与所述角度α满足以下的关系式:α≤π/2-tan-1(1/t)。(5)在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中,在所述表面与所述侧面之间,设置有R2mm~5mm的圆角。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外观良好的汽车用内饰部件。附图说明图1是车门装饰件1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的A视截面详细图。图3是图2的B部详细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的A视截面详细图。图5(a)是余长部J切断前的图4的B部详细图,(b)是余长部J切断后的图4的B部详细图。图6是模具装置200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7是表示表皮20和基材10的熔融树脂G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8是表示滑动部件5的动作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9是脱模时的主要部分截面图。符号说明1车门装饰件(汽车用内饰部件)3上模具4下模具4s侧面5滑动部件6供给通路10基材10a表面10b背面10s侧面20表皮20c端部20d耳部20e端面20s背侧面21上层22下层31支架51气缸52活塞杆53缺口54刀具100车门面板200模具装置C间隔L尺寸J余长部S切断面G熔融树脂M力矩V视线X内侧部Y外侧部α角度θ角度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以下,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前方、后方、左方、右方、上方以及下方分别表示以车辆为中心时的方向。图1是配置于车辆的右方的门的车门装饰件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A视截面详细图。图1所示的V表示从车门装饰件1的外部朝向内部的视线。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汽车用内饰部件,以车门装饰件1为例进行举例说明,但并不限于车门装饰件1,例如,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后包裹架、地板装饰件、行李装饰件、行李箱装饰件、后侧装饰件、支柱装饰件、门扉装饰件(薄板装饰件)等汽车用内饰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汽车用内饰部件的车门装饰件1以覆盖构成车门的车门面板100的车室侧的方式安装,上下左右朝向车门面板100弯曲,并且在中央部具备向车室侧膨出的扶手。如图2所示,车门装饰件1具备:具有表面10a、背面10b以及处于表面10a与背面10b之间的侧面10s的基材10;以及通过插入成型而与上述基材10一体化并层叠(叠层、层积)的表皮20。基材10安装于车门面板100,具有为了保持形状的所需的刚性。从确保刚性、轻量化和加工性等观点出发,基材10的厚度优选为3.0mm~6.0mm的范围。作为基材10的材料,可以使用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离聚物系树脂、ABS树脂等。另外,在热塑性树脂中,适当混入强化纤维、强化颗粒等填料,适当配合着色剂、阻燃剂等添加剂。基材10是通过注塑成型而形成的,可以是树脂固态物也可以是发泡品。基材10以如下方式形成:基材10的侧面10s相对于基材10的表面10a以角度α形成锐角的方式相连。由此,即使从车门装饰件1的外部朝向内部的视线V(参照图2)的方向观察,作为表皮20的切口的端面20e也会隐藏在表皮20的背部而不会露出,因此外观良好。并且,能够在车门面板100与车门装饰件1之间确保将后述的耳部20d设置于表皮20的端部20c的空间。进而,在基材10的表面10a与侧面10s之间,设置有R2mm~5mm的圆角(R倒角)。在圆角的R尺寸不足2mm时,与基材10一体化的表皮20的弯曲部分的应力变高,破损的可能性变高,在超过5mm时,表皮20的弯曲部分变大且显眼,外观变差。通过在基材10的表面10a与侧面10s之间设置R2mm~5mm的圆角,即使在将表皮20向基材10插入成型时,使表皮20从基材10的表面10a沿着侧面10s紧贴而弯曲,应力也不会集中在表皮20的弯曲部分,表皮20不易破损。作为表皮20的材料,可以使用烯烃系弹性体(TPO)、热塑性聚氨酯(TPU)、聚氯乙烯(PVC)等。表皮20也可以是由包括上层和下层的两层以上的层构成的叠层体,可以是上层为热塑性树脂制的片材,下层为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聚丙烯泡沫等发泡树脂制的叠层体。也可以是不使表皮20为叠层体,而为单层体。在表皮20的表面适当设置有进行了咬花加工等的装饰部。表皮20的厚度可以根据叠层的层数、要求强度和功能,从0.3mm~4mm左右的范围进行选择。表皮20以从基材10的表面10a到侧面10s覆盖表面10a和侧面10s的方式叠层于基材10。另外,表皮20的端部20c具有向远离上述基材10的侧面10s的方向弯曲地延伸的耳部20d,表皮20的截面如图2所示为Z字状。由于耳部20d仅以长度尺寸L延伸至端面20e,因此耳部20d对表皮20的端部20c进行加固,表皮20的背侧面20s不易从基材10的侧面10s剥离。另外,通过确保从耳部20d的端面20e到车门面板100的间隔C,在将车门装饰件1安装于车门面板100时,能够以不会通过从车门装饰件1的外部朝向内部的视线V看到的方式,将端面20e隐藏在表皮20的背部。表皮20的端面20e以沿着基材10的侧面10s的方式配置。另外,表皮20的端面20e也可以与基材10的侧面10s平行,只要朝向车门面板100的方向即可。由此,如图3所示,由于表皮20的端部20c以在朝向端面20e弯曲的内侧部X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具备:基材,所述基材具有表面、背面以及处于所述表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以及表皮,所述表皮与所述基材一体化,所述汽车用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表皮与所述表面以及所述侧面一体化,所述基材的侧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以所成的角度α为锐角的方式相连,所述表皮的端面沿着所述基材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汽车用内饰部件,具备:基材,所述基材具有表面、背面以及处于所述表面与所述背面之间的侧面;以及表皮,所述表皮与所述基材一体化,所述汽车用内饰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表皮与所述表面以及所述侧面一体化,所述基材的侧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以所成的角度α为锐角的方式相连,所述表皮的端面沿着所述基材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皮的端部具有向远离所述基材的侧面的方向弯曲并延伸的耳部。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野树史关伸明熊泽有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