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缆线的端部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2392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连接装置,将控制缆线的端部连接于控制构件,特别是连接于机动车辆变速箱的变速杆,包括:外部主体,可连接于控制缆线且具有通孔;衬套,可插入主体的通孔中以可松脱地锁定于装配位置;以及盖,在沿轴向与可插入衬套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封闭着通孔。衬套有弹性接合装置,与主体的相应保持构件配合工作以可松脱地将衬套锁定于装配位置,且衬套还有与弹性接合装置一体形成的凸轮部分。盖固定于主体上以绕着基本上与孔的轴线重合的转动轴线转动,还设置有保持装置,保持装置设置成与衬套的凸轮部分配合工作,当盖刚绕着其转动轴线转动时,构件就引起凸轮部分以及衬套的接合装置发生弹性偏转,引起后者从主体的保持装置上脱离且容许衬套从主体拆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所谓推拉型的控制缆线的一个端部所用的连接装置。举例来说,这些装置通常用于,尤其是在汽车领域中,将控制缆线的一个端部连接于控制构件如机动车辆变速箱的变速杆上。
技术介绍
连接装置必须在缆线的端部与控制构件之间提供一种活节连接。为此目的,这种通常安装于控制构件例如安装于变速杆的一端上的装置具有一球形座,一固定于控制缆线的一端上的销的球头将可以卡扣接合于其中。按照这种方式,就可以实现缆线与控制构件之间的可松脱式连接。例如,德国专利申请DE 198 13 721 A1描述了一种终端装置,其设计用于减小将与控制杆相关联的销的球头插入形成于缆线终端内的球形座中所需要的力,而同时不会减小拆卸力因而在工作过程中不存在球头会从其座上脱离的危险。为此,这种已知的装置包括一外部主体,其通过一连杆连接于控制缆线上并具有一垂直于杆设置的孔;一设置有安装于控制杆端部上的球头的销;一套筒,其穿过外部主体的孔插入并具有分别确定了第一预装配位置和第二装配位置的至少两个第一腔和两个第二腔;一衬套,其可滑动地安装于套筒中其具有一用于容放着销的球头的球形座;其中衬套设置有用于接合于套筒的腔中的弹性保持齿,以便将衬套锁定于终端主体中的腔内的所述两个位置上。当衬套处于第一位置(预装配)上时,由于存在缝隙,所以球形座可以扩大以便卡扣接合销的球头。衬套刚一移至第二位置(装配)上时,形成球形座的衬套的所有部分就都包含于终端主体内部的套筒中,这样就不能扩大因而就不容许球头从其座上脱离。根据这种已知的设置方案,为了断开缆线端部的连接,就需要优选地利用一种特定工具作用于衬套的弹性保持齿上,以便使其从在套筒内确定了装配位置的腔中脱离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控制缆线所用的端部连接装置,其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使得在装置不需要另外的工具或仪器的情况下,就可以将简便地使衬套从套筒中脱离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和其它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特征的缆线端部连接装置来实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看附图仅仅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详细描述,将会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缆线端部连接装置处于其装配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是与图1相似的视图,示出了不带其上封闭盖的装置;图3和图4分别是形成了部分图1中装置的外部主体和衬套的透视图;图5是图1中装置所用的上封闭盖的透视图;图6是图1中装置所用的上部封闭盖的构造的一种变型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缆线端部连接装置的透视图,其处于装配状态下并且不带封闭盖;图8是图7中装置所用的上封闭盖的透视图;以及图9是形成部分图7中装置的外部主体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看图1至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缆线端部连接装置总体上表示为10。装置10包括一外部主体11,其设计成按照本身已知的方式利如通过连杆(未示出)连接于控制缆线(也未示出)的一个端部。主体11具有一中心通孔12,其在一个(下)端部开口以便插入衬套13并利用盖14在相对(上)端部处封闭。有利地,尽管并非必要,主体11与连杆共同模制,连杆通常由金属制成并且垂直于孔12的轴线设置。有利地,主体11和衬套13为以本申请人的名义的欧洲专利申请04011348.2中所述类型。因而在此并不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地描述,而将只对那些与本专利技术严格相关的部分进行说明。在顶部,衬套13形成了一可弹性变形部分15,其由多个轴向狭槽16(所示实例中为四个)细分成相应的多个设置有沿径向向外的突起15a的可弹性变形翼部,这些突起15a可与位于主体11的通孔12的内表面上的相应斜坡状凸出部17(图3中只示出了一个)卡扣接合,以便于将衬套13锁定于其装配位置上。显然,狭槽16的功能是将衬套13的上部划分成多个可弹性变形翼部,从而便于突起15a与凸出部17的卡扣接合。按照这种方式,当向上压着衬套穿过孔12时,由于突起15a在主体11上凸出部17的斜坡表面上滑动,一直到突起移出这些凸出部为止,所以衬套上部的可变形翼部沿径向向内弯曲。在这个位置上,衬套13沿轴向锁定而不能在孔12中向下运动,从而保证装置保持于其装配状态下。主体11还形成了一对径向凸出部18,它们从孔12的上边缘沿径向向内延伸,以便与突起15a一起限定了衬套13的与上述装配位置相对应的上行程限制位置。还提供了一对棘爪部分19,其从主体11的顶部垂直延伸,并且设计用于通过与形成于盖(图5和6)上的凸起周围边缘20弹性地配合而将盖14固定于主体11上。盖14与主体11之间利用棘爪19卡扣接合,虽然沿轴向锁定着盖,但是容许盖绕着孔12的轴线相对于主体转动以便拆卸装置,如后文所述。衬套13也形成了一对凸轮部分21,它们从径向突起15a的一对相对的扇区的顶部垂直延伸。每个凸轮部分2 1沿径向限定于外表面21a与内表面21b之间,外表面21a的轮廓的形状与双曲线的翼近似,而内表面21b的轮廓形成了一与径向突起15a的相应扇区连续的圆弧,并且每个凸轮部分21由一对相邻的狭槽16沿圆周方向分隔。每个凸轮部分21的外表面21a设置成与由盖14形成的相应保持构件配合,以便使得当盖刚一绕着基本上与孔12的轴线重合的转动轴线转动时,构件22就引起凸轮部分21沿轴向向内的方向弹性偏转。这种弹性变形的结果是,与凸轮部分21一体形成的径向突起15a与限定了装置的装配位置的凸出部17脱离,从而容许将衬套13从主体11中拔出。盖14的保持构件22可以形成为沿直径方向(图5)延伸的单根杆形元件,并且其两端可以同时作用于两个凸轮部分21上。作为一种替代方案,可以提供一对保持构件22(图6),它们例如按照半盘形状形成,并且设置于沿直径方向相对的两侧上以便同时作用于一对凸轮部分21上。按照这种方式,显然,不再需要使用特殊的附加工具或仪器来拆除装置,而是其足以使得盖14绕着其自身的轴线转动。为了便于转动盖14以便拆除装置,盖的顶部形成了手柄部分23,操作者可以方便地作用于该手柄部分23上。图7至9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前述图中的部件和元件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和元件给以相同的参考符号。参看这些图,装置的主体11在其顶部设置有一桥接部分24,其在主体11的两个沿直径方向相对的径向凸出部18之间延伸并起支承盖14的作用。这个部分24具有一盖14的夹持构件所用的中心孔25,其由一对从盖的中心向下伸出的基本上为半圆锥形的卡扣接合齿26组成。部分24在其沿直径方向相对的端部处具有一对半圆柱形凹口27,用于容放由盖14形成的相应半圆柱形径向凸出部28,从而确保盖正确对中于装置的主体上。象在前述实施例的情况中一样,为了容许衬套13上的径向突起15a从主体11上的凸出部17上脱离,衬套13在其顶部形成一对基本上与上述情况相似的凸轮部分21,其设计成与盖14上的一对与图6中相同的保持构件22配合工作,这对保持构件22沿径向向内延伸并且相对于定中心凸出部28偏移一定角度。为了便于盖14的转动,这后者也设置有一对把手形状的手柄构件29,其沿径向向外伸出并与定中心凸出部28对齐。装置的这个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现在盖14通过盖上的卡扣接合齿26接合于主体的桥接部分24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将控制缆线的一个端部连接于一控制构件上,特别是连接于机动车辆变速箱的变速杆上,这种装置包括:一外部主体(11),可连接于控制缆线上并且具有一通孔(12);一衬套(13),可插入主体(11)的通孔(12)中以便可松脱地锁定于一装配位置上;以及一盖(14),用于在沿轴向与可插入衬套(13)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封闭着通孔(12);其中衬套(13)设置有弹性接合装置(15、15a),它们能够与主体(11)的相应保持构件(17)配合工作以便可松脱地将衬套(13)锁定于装配位置上;其特征在于,衬套(13)还设置有与弹性接合装置(15、15a)一体形成的凸轮部分(21);盖(14)固定于主体(11)上以便绕着一基本上与孔(12)的轴线重合的转动轴线转动;盖(14)设置有保持装置(22),保持装置(22)设置成与衬套(13)的凸轮部分(21)配合工作,以便使得当盖刚一绕着所述转动轴线转动时,保持装置(22)就引起凸轮部分(21)以及衬套(13)的接合装置(15、15a)发生弹性偏转,从而引起后者从主体(11)的保持构件(17)上脱离并且容许衬套(13)从主体(11)上拆除。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坦雷蒂S梅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西拉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