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329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车身后围包括:后围板总成,其包括后围外板和后围连接板,后围外板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搭接连接,后围连接板覆盖在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两者连接处,后围外板、后围连接板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侧围外板,其包括底面、侧面和侧端面;底面和后地板边板分别连接在后轮罩后连接板的相对两侧,侧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相对设置,侧端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连接;侧围外板、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提高后围总成的扭转刚度,提高整车的竞争力。

Body Rear Size and Vehicles Including 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车身后围包括后围板总成和侧围总成,在车体进行总拼焊接时,后围板总成和侧围总成通过焊接连接。在现有车型中,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和后围连接板,后围外板与后围连接板相对设置,且两者的两端端部分别焊接连接;侧围总成包括侧围外板,侧围总成通过侧围外板与后围板总成的一端端部焊接连接,此时,侧围外板、后围外板、后围连接板三者的搭接区域形成三层焊点,该结构将导致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差,抵抗变形的能力相对较低,进而可能影响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因此,需要一种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提高后围总成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提高整车的竞争力。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身后围,包括:后围板总成,所述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和罩设在所述后围外板上的后围连接板,所述后围外板背向所述后围连接板一侧表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搭接连接,所述后围连接板朝向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两者连接处,所述后围外板、所述后围连接板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一侧边沿延伸出的侧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一侧端面延伸出且与所述侧面一体成型的侧端面;所述底面和后地板边板分别连接在后轮罩后连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侧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背向所述后围外板一侧表面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为车身后围提供扭转刚度;同时,后围外板、侧围外板以及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形成多层焊接,后围连接板、后围板总成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形成多层焊接,进而提高车身后围的连接强度。采用上述车身后围可提高后围总成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提高整车的竞争力。优选地,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后围连接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依次叠加且形成三层焊接区域。通过增设第一翻边、第二翻边和第三翻边形成三层焊接区域,来降低连接难度,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通过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三翻边通过点焊连接。采用点焊连接,可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速度,节省资源。优选地,所述侧围外板的侧端面、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所述后围外板依次叠加且形成三层焊接区域。通过设置三层焊接区域,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优选地,所述侧围外板的侧端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通过点焊连接,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所述后围外板通过点焊连接。采用点焊连接,可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速度,节省资源。优选地,所述后围连接板的顶部与后柱内板下段板焊接连接,所述后围连接板的底部和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的底部均与所述后地板边板焊接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来提高车身后围的一体性,提高车身后围的连接强度以及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将后围总成、侧围外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围合形成的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上开设通孔,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连通,进一步提高扭转刚度。另外,优选地,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两者的底部均至少局部设置有翻边,所述侧围外板的所述底面抵接连接在所述翻边上。通过设置翻边,侧围外板的底面与翻边抵接,提高侧围外板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连接强度。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汽车包括如上述的车身后围。汽车采用上述车身后围,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为车身后围提供扭转刚度;同时,后围外板、侧围外板以及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形成多层焊接,后围连接板、后围板总成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形成多层焊接,进而提高车身后围的连接强度。采用上述车身后围可提高后围总成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提高整车的竞争力。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车身后围及包括其的汽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为车身后围提供扭转刚度;同时,后围外板、侧围外板以及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形成多层焊接,后围连接板、后围板总成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形成多层焊接,进而提高车身后围的连接强度。采用上述车身后围可提高后围总成的扭转刚度,进而提高整车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提高整车的竞争力。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进行描述,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技术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车身后围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身后围去除后围连接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身后围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所示的车身后围的后围连接板、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形成的三层焊接区域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车身后围的后围外板、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侧围外板形成的三层焊接区域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后围连接板;11:第三翻边;2:后围外板;3: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1:第一翻边;32:通孔;33:第四翻边;4:后柱后部内板下段板;5:侧围外板;51:底面;52:侧面;53:侧端面;6:后轮罩后连接板;61:第二翻边;62:第五翻边;7:后地板边板;8:第一腔体;9:第二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使用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车身后围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身后围去除后围连接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身后围的A-A剖面图。如图1至图3所示,车身后围包括:后围板总成和侧围外板5。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2和罩设在后围外板2上的后围连接板1,后围外板2背向后围连接板1一侧表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搭接连接,后围连接板1朝向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的侧面覆盖在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和后轮罩后连接板6两者连接处,后围外板2、后围连接板1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围合形成第一腔体8;侧围外板5包括底面51、从底面51的一侧边沿延伸出的侧面52以及从底面51的一侧端面延伸出且与侧面52一体成型的侧端面53(如图4所示);底面51和后地板边板7分别连接在后轮罩后连接板6的相对两侧,侧面52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以及后轮罩后连接板6相对设置,侧端面53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3背向后围外板2一侧表面连接;侧围外板5、后柱后部加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围,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总成,所述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和罩设在所述后围外板上的后围连接板,所述后围外板背向所述后围连接板一侧表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搭接连接,所述后围连接板朝向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两者连接处,所述后围外板、所述后围连接板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一侧边沿延伸出的侧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一侧端面延伸出且与所述侧面一体成型的侧端面;所述底面和后地板边板分别连接在后轮罩后连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侧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背向所述后围外板一侧表面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围,其特征在于,包括:后围板总成,所述后围板总成包括后围外板和罩设在所述后围外板上的后围连接板,所述后围外板背向所述后围连接板一侧表面与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搭接连接,所述后围连接板朝向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的侧面覆盖在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和后轮罩后连接板两者连接处,所述后围外板、所述后围连接板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围合形成第一腔体;侧围外板,所述侧围外板包括底面、从所述底面的一侧边沿延伸出的侧面以及从所述底面的一侧端面延伸出且与所述侧面一体成型的侧端面;所述底面和后地板边板分别连接在后轮罩后连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侧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侧端面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背向所述后围外板一侧表面连接;所述侧围外板、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以及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围合形成第二腔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柱后部加强板下段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后轮罩后连接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二翻边,所述后围连接板的边沿设置有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依次叠加且形成三层焊接区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亮羊松青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