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01683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脱硫塔、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脱硫塔内的顶部设置直排烟囱,底部设置浆液池,直排烟囱和浆液池之间设置喷淋层;浆液池设有浆液双区分隔筛板,形成浆液池下部的吸收区和浆液池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吸收区与吸收液供给系统连通,且与喷淋层的喷淋管连通;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包括依次和自分解反应区连通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处理过程无需加入其他反应剂,亦无需额外引入处理设备,处理方式简单,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且实现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添加剂的循环使用。

Treatment System of Nitrite and Nitrate Absorbing Solution after Wet Flue Gas Denitrif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为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煤燃烧产生的SO2、NOx是造成大气环境破坏的主要污染物。随着人们对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视,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已成为烟气治理的研究热点,其中前置氧化-同时脱除技术因可在现有脱硫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且投资成本相对较低而备受关注。该技术通过向烟道内喷入氧化剂(如臭氧、亚氯酸钠、双氧水等),将NO氧化为高价态的氮氧化物如NO2等,然后结合碱性吸收液在同一体系内将SO2和NOx脱除,达到同时脱硫脱硝的目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氧化剂的投入量,该技术脱硝后吸收液的主要产物为含亚硝酸盐的废水。吸收液中的亚硝酸根是影响脱硝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其浓度达1%后,湿法脱硝效率下降明显。此外,亚硝酸盐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含亚硝酸盐的废水排放既污染环境又威胁人类健康,亚硝酸盐被摄入人体后不仅会形成直接致癌的亚硝胺,还可使人因缺氧而患高铁血红蛋白,导致智力低下,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湿法脱硝后的含亚硝酸盐的吸收液有效处理亦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该处理过程中无二次污染,处理后的吸收浆液可循环使用。该处理方法可将亚硝酸根转换为无污染的N2排放至环境中,将硝酸根结晶形成硝酸铵作为化肥回收,实现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高效脱氮,尤其适用于对湿法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和利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包括脱硫塔、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所述的脱硫塔内的顶部设置直排烟囱,底部设置浆液池,直排烟囱和浆液池之间设置喷淋层;所述的浆液池设有浆液双区分隔筛板,形成浆液池下部的吸收区和浆液池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所述的吸收区与吸收液供给系统连通,且与喷淋层的喷淋管连通;所述的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包括依次和自分解反应区连通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优选的,所述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的进口端通过浆液排出泵与浆液池自分解反应区的下部连通,出口端与硝酸盐固液分离器的进口端连通。优选的,所述的硝酸盐固液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滤液输送泵与浆液池自分解反应区的上部连通。优选的,所述的吸收液供给系统包括依次连接在浆液池吸收区下部的吸收液供给泵和吸收液储罐。优选的,所述的喷淋层通过设置的浆液循环泵与浆液池吸收区的下部连通。进一步,所述的喷淋层的数量设置为三层喷淋,且分别设置相应的浆液循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与脱硫塔连接的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来实现对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通过吸收液的流动在脱硫塔内形成不同pH值的环境,将脱硫塔的浆液池分区,结合氨水和醇胺类离子液体作为脱硫脱硝吸收剂,即可在脱硫塔浆液池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实现含亚硝酸盐吸收液的快速处理,处理过程中无需加入其他反应剂,亦无需额外引入处理设备,处理方式简单,且处理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可以对副产物回收,即含硝酸盐的吸收液经硝酸盐蒸发结晶器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过滤干燥可制得高品质的硝酸铵,并回收添加剂,实现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及添加剂的循环使用;本技术工艺简单,在原有的脱硫设备上进行改造即可实现亚硝酸盐的自分解和硝酸盐的回收利用。本技术采用依次连接在浆液池吸收区下部的吸收液供给泵和吸收液储罐给浆液池底部的吸收区供给氨水和醇胺类离子液体,而且通过浆液排出泵将硝酸盐蒸发结晶器的进口端与浆液池的自分解反应区的下部连通,能有效保证回收浆液的排出,从而进入硝酸盐固液分离器完成过滤干燥作业;同时硝酸盐固液分离器的出口端通过滤液输送泵与浆液池自分解反应区的上部连通,能保证经硝酸盐固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滤液回流至自分解反应区循环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技术通过在脱硫塔上部设置与浆液池吸收区下部连通的喷淋层,把浆液通过三层喷淋层进行喷射,使浆液和经除尘、氧化后的烟气进行逆向接触脱除其中的NO2和SO2,可以保证反应充分,提高脱除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脱硫塔1,浆液双区分隔筛板2,喷淋层3,多级除雾器4,吸收液储罐5,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浆液池8,吸收液供给泵9,浆液循环泵10,浆液排出泵11,滤液输送泵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通过吸收液对经除尘、氧化后的烟气同时脱硫脱硝的脱硫塔1,用于提供含有醇胺类离子液体添加剂和氨水的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所述的脱硫塔1内由上至下设置直排烟囱、多级除雾器4、喷淋层3、和浆液池8;浆液池8设有浆液双区分隔筛板2,形成双区浆池,即浆液池8下部的吸收区和浆液池8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浆液池8底部经浆液循环泵10与喷淋层3连通,经除尘、氧化后的烟气与喷淋浆液逆向接触并被其吸收;其中,所述的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在脱硫塔1的浆液池8分区处的浆液排出泵11、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与脱硫塔1的浆液池8通过滤液输送泵12连通;其中,所述的吸收液供给系统包括吸收液储罐5;吸收液储罐5与脱硫塔1之间设置吸收液供给泵9,吸收液供给泵9的入口与吸收液储罐5连通,出口与脱硫塔1的浆液池8底部连通;其中,脱硫塔1采用喷淋塔,喷淋层3的数量设置为三层喷淋,浆液池8底部与喷淋层3之间设置相应的三台浆液循环泵10,浆液循环泵10的入口与浆液池8连通,出口与相应的喷淋层3连通。浆液池8内设置浆液双区分隔筛板2,利用对吸收液流动的阻滞在脱硫塔1内形成不同pH值的环境将浆液池8分为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和下部的吸收区。喷淋区下部至浆液池8上部因吸收SO2/NO2后pH逐渐降低,反应后含亚硝酸根和硝酸根的吸收液进入自分解反应区进行亚硝酸盐的自分解反应,随着浆液池8底部浆液的抽取,自分解反应处理后的吸收液逐渐由浆液池8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向浆液池8下部的吸收区移动,自分解反应处理后的吸收液可循环使用。浆液池8下部吸收区至喷淋区上部的较高的pH值通过补充氨水由吸收液供给泵9控制;浆液池8的自分解反应区和吸收区分别设置有pH测试仪。在实际应用中,脱硫塔1浆液分区处与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通过浆液排除泵11连通,浆液排出泵11的入口与脱硫塔1浆液分区处连通,出口与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连通。当吸收液中硝酸盐浓度达30%~60%后,通过浆液排出泵11将吸收液送至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出口连通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与脱硫塔1的浆液池8通过滤液输送泵12连通,滤液输送泵12的入口与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连通,出口与脱硫塔1的浆液池8连通。分离后含氨水和醇胺类离子液体的滤液通过滤液输送泵12回流至脱硫塔1的浆液池8中循环利用。本优选实例中醇胺类离子液体采用乙醇胺乳酸盐离子液体。本技术在使用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湿法脱硝经过除尘和氧化后的烟气送入脱硫塔1入口,浆液池8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1)、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所述的脱硫塔(1)内的顶部设置直排烟囱,底部设置浆液池(8),直排烟囱和浆液池(8)之间设置喷淋层(3);所述的浆液池(8)设有浆液双区分隔筛板(2),形成浆液池(8)下部的吸收区和浆液池(8)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所述的吸收区与吸收液供给系统连通,且与喷淋层(3)的喷淋管连通;所述的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包括依次和自分解反应区连通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塔(1)、吸收液供给系统和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所述的脱硫塔(1)内的顶部设置直排烟囱,底部设置浆液池(8),直排烟囱和浆液池(8)之间设置喷淋层(3);所述的浆液池(8)设有浆液双区分隔筛板(2),形成浆液池(8)下部的吸收区和浆液池(8)上部的自分解反应区;所述的吸收区与吸收液供给系统连通,且与喷淋层(3)的喷淋管连通;所述的副产物分离回收系统包括依次和自分解反应区连通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和硝酸盐固液分离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烟气脱硝后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吸收液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硝酸盐蒸发结晶器(6)的进口端通过浆液排出泵(11)与浆液池(8)自分解反应区的下部连通,出口端与硝酸盐固液分离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婷雯郭中旭姚明宇程广文赵瀚辰杨成龙李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