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151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边框和线缆卡持件;边框卡持在层压件的四周;线缆卡持件位于层压件的背面,线缆卡持件的一端固定在边框的内侧,另一端悬空且用于卡持线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卡持的方式将线缆收拢并紧固,使线缆后续的装配更加有序,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线缆的散乱而造成的损伤光伏组件的问题;另外,线缆卡持件与光伏组件装配,不会损害其本身的结构,确保了光伏组件整体的载荷可靠性。

A Photovoltaic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
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技术介绍
光伏电池是太阳光辐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器件,光伏组件正是由多个光伏电池片连接和封装而成的产品,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基本单元。接线盒是光伏组件做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连接装置。常见的光伏组件是通过线缆连接到外部,为了避免线缆混乱,常采用扎丝将线缆扎成一束,由于扎丝未能完全限定线缆在三维空间的自由度,即扎丝绑定的线缆会在一定范围内晃动,因此,在接线盒安装时常存在撞击光伏组件的背板的问题,容易造成电池片隐裂。另外,当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时,需要将扎丝剪断,扎丝剪断将导致线缆散开,进而导致安装现场混乱,且散开的线缆会荡在光伏组件的下面,不利于有序安装,会降低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层压件、边框和线缆卡持件,边框卡持在层压件的四周;线缆卡持件位于层压件的背面,且线缆卡持件的一端固定在边框的内侧,另一端悬空且用于卡持线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缆卡持件通过卡持的方式收拢并固定线缆,相对于扎丝固定,能够限定线缆受重力作用而下落、以及线缆晃动的自由度,因此,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线缆晃动而对层压件的撞击,进而造成的电池片隐裂的问题;另外,在光伏组件进行安装时,只需将待安装的线缆从线缆卡持件中有序地取出,能够避免扎丝固定,在扎丝剪断时存在的线缆散开、荡在光伏组件下方的问题。优选的,线缆卡持件与边框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缆卡持件与边框一体成型,无需在边框上开设安装孔,因此,能够避免对边框的破坏,进而确保边框整体的刚性,提高其载荷可靠性。优选的,线缆卡持件可拆卸地固定于边框的内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线缆卡持件为可拆卸的活动件,能够根据待固定线缆的位置、长度等选择线缆卡持件的固定位置,线缆卡持件固定位置确定后,通过粘贴等方式与边框紧固连接,因此,线缆卡持件的应用变得更加灵活,以适应固定线缆位置和/或长度的变化;另外,线缆卡持件为活动件,可以重复被利用。优选的,线缆卡持件粘接在边框的内侧。优选的,线缆卡持件为L形挂钩,L形挂钩与边框的内侧形成能够卡持线缆的卡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挂钩结构简单,与边框内侧形成卡持线缆的卡口,对线缆起到固定的作用,将线缆直接挂在挂钩上,操作方便;同时,当安装光伏组件需要取出线缆时,从挂钩的卡口处直接取出,操作方便,能够提升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优选的,L形挂钩的悬空端朝向背光面。优选的,线缆卡持件为挂钩,挂钩包括基座部、夹持部和过渡部;基座部的一端与边框的内侧紧固连接,另一端紧固连接过渡部;过渡部用于连接基座部与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卡持线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基座部、过渡部和夹持部构成的挂钩,具有优良的刚性,刚性优良的挂钩能够优化对线缆的收拢和固定效果。优选的,夹持部呈带缺口的圆环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的圆环结构形成容纳并收拢线缆的空间,线缆通过缺口进入上述空间内,或者从上述空间取出,缺口小于线缆的直径,能够确保进入空间的线缆不易脱落。实现卡持线缆的同时,结构简单,容易与边框一体成型。综上,由于本技术利用线缆卡持件,通过卡持的方式将线缆收拢并紧固,使线缆后续的装配更加有序,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线缆的散乱而造成的损伤光伏组件的问题;另外,线缆卡持件与光伏组件装配,不会损害其本身的结构,确保了光伏组件整体的载荷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线缆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边框;2.层压件;3.线缆卡持件、31.基座部、32.过渡部、33.夹持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为了解决扎丝绑定线缆存在的因线缆晃动而撞击光伏组件背板,进而造成的电池片隐裂,以及扎丝剪断而导致的线缆散乱、安装现场混乱、安装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的光伏组件。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包括边框1、层压件2和线缆卡持件3,边框1卡持在层压件2的四周,线缆卡持件3位于层压件2的背面,并且一端紧固设置在边框1的内侧,另一端悬空,即线缆卡持件3相对于边框1形成悬臂梁结构,线缆卡持件3的悬空端能够卡持线缆(图中未示出)。由于线缆被卡持在线缆卡持件3的悬空端,线缆被固定以后,其受自身重力作用而产生的下落、以及除下落方向以外方向的晃动被限制,因此,利用线缆卡持件3卡持后的线缆,在光伏组件移动或者安装过程中,线缆不会因晃动而撞击光伏组件,进而不会对层压件2造成如隐裂等伤害。另外,在光伏组件安装过程中,有时需要取出线缆,如果采用现有的扎丝固定线缆,可以确定的是,当扎丝被剪断时,所有的线缆将会散落在光伏组件附近,随意散落的线缆存在破坏光伏组件的可能性,另外,线缆的无序散落,对于光伏组件的安装造成一定的干扰,进而会降低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而本技术的光伏组件,采用线缆卡持件3对线缆进行固定,在需要使用线缆时,仅需从线缆卡持件3内将线缆有序取出,避免了线缆的无序散落。除此之外,将线缆卡持件3固定在边框1上,由于边框1的硬度较高,线缆卡持件3不会对边框1造成影响;相较于将线缆卡持件3固定在背板上或接线盒上,线缆卡持件3在受到外力时,容易将外力传递给背板或接线盒,进而造成背板或接线盒损坏,更严重的还会造成电池片隐裂的问题。其中,边框1指的是用于固定、密封层压件2的固定框架,以增强层压件2的整体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便于运输和安装。边框1的结构和材质是本
人员公知的结构和材质,在此不赘述。其中,层压件2主要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上封装层、电池片、下封装层和背板。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线缆卡持件3与边框1一体成型,即在边框1开模时,根据线缆长度、接线盒的位置等,在边框1的模具中设置线缆卡持件3的开模位置,与边框1通过浇铸等现有成型方式一体成型。线缆卡持件3与边框1一体成型,与现有的线缆挂钩技术相比具有优势,具体是,现有的线缆挂钩技术,为了将挂钩安装在光伏组件的边框1上,需要在光伏组件的边框1上开设安装孔,安装孔的开设势必会破坏边框1的结构,影响边框1的整体强度,进而影响光伏组件的载荷可靠性;而本实施例中,由于线缆卡持件3与边框1一体成型,无需开设安装孔等辅助安装结构,因此,不影响层压件2的整体强度,以及光伏组件的载荷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线缆卡持件3的开模位置可以是边框1的长边框或短边框,或长边框和短边框上均设置线缆卡持件3。相邻两线缆卡持件3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线缆的长度和接线盒的位置确定,在此不限定为具体的数值或数值区间。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线缆卡持件3与可拆卸地固定于边框1的内侧。由于线缆卡持件3为可拆卸的活动件,一方面增加了线缆卡持件3的重复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线缆的自由灵活的固定,可将线缆固定在光伏组件的边框1的内侧的任意位置。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线缆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件;边框;所述边框卡持在所述层压件的四周;以及线缆卡持件,所述线缆卡持件位于所述层压件的背面,且所述线缆卡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边框的内侧,另一端悬空且用于卡持线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件;边框;所述边框卡持在所述层压件的四周;以及线缆卡持件,所述线缆卡持件位于所述层压件的背面,且所述线缆卡持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边框的内侧,另一端悬空且用于卡持线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卡持件与所述边框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卡持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边框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卡持件粘接在所述边框的内侧。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威沈灿军朱强忠朱琛吕俊
申请(专利权)人: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