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及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1151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10:29
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及其薄膜太阳能组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包括多个正极接触部,多个正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正极汇流条对应连接;负极端子包括多个负极接触部,多个负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负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正极接触部与相邻负极接触部之间具有安全爬电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无需将多个薄膜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改变走线方式,也不需要将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互相搭接在一起,从而降低线材耗费、提高了用电安全性。

A Solar Connection Box and Its Thin Film Sola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及其薄膜太阳能组件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及其薄膜太阳能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在一天天的枯竭,人类对资源的思考使得太阳能利用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最重要的光电器件,在光伏发电,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现有太阳能组件整体尺寸比较单一,对于特殊场合要求标准组件不能满足,同时客户需求电流电压不同,需要加工异形组件,而拼接组件即为异形组件的一种。由于内部电池芯片设备加工能力限制,对于较大尺寸的异形组件采用拼接形式来解决,组件内部电池通过改变串联和并联关系,实现电流电压及尺寸要求,以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要求。中国专利CN106788218A公开了一种多接线盒太阳能组件,该组件内部进行串联,引出多个接线盒,多个接线盒之间再进行串并联连接,不仅走线复杂且占用空间大。若使用一个现有接线盒进行并联拼接将会出现线路搭接问题,且搭接处需要增加绝缘材料,对材质耐绝缘、耐老化等性能要求较高,且搭接处厚度变大容易引起电池隐裂或者碎片出现。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将两片组件的正极连接到一起,负极连接到一起,然后从组件的侧面或者背面引出,与常规的接线盒相连。此种方案的组件内部负极的走线与组件的边缘距离不足,导电体至外面可接触部分的爬电距离小于IEC61215的最新标准要求。或则也可以改变电池芯片的外形尺寸及清边尺寸,但改变尺寸会太阳能的前端芯片制造提出新的要求,影响组件的标准统一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组件在拼接时容易出现搭接或需要改变尺寸,影响组件统一性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及具有该太阳能接线盒的薄膜太阳能组件。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接线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包括多个正极接触部,多个正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正极汇流条对应连接;负极端子包括多个负极接触部,多个负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负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正极接触部与相邻负极接触部之间具有安全爬电距离。在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旁路二极管,其负极端与多个正极接触部之一连接,其正极端与多个负极接触部之一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相对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错位放置。在一种实施例中,正极端子上还设置有正极光伏电缆,负极端子上还设置有负极光伏电缆,分别用于电流的输入和输出。在一种实施例中,正极光伏电缆远离正极端子的一端还连接有正极连接器,负极光伏电缆远离负极端子的一端还连接有负极连接器。在一种实施例中,正极接触部与正极汇流条焊接式或压结式连接;或/和负极接触部与负极汇流条焊接式或压结式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安全爬电距离大于或等于10mm。在一种实施例中,壳体内灌装有固化填充物。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太阳能组件,其包括依次层设的前板、至少两个太阳能发电板和背板,每个太阳能发电板分别设置有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正极汇流条和负极汇流条分别以上任一太阳能接线盒连接中的一个正极接触部和一个负极接触部连接。本申请提供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正极端子包括多个正极接触部,多个正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正极汇流条对应连接;负极端子包括多个负极接触部,多个负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负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正极接触部与相邻负极接触部之间具有安全爬电距离。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无需将多个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改变走线方式,也不需要将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互相搭接在一起,从而降低线材耗费、提高了用电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接线盒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接线盒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盒的正负极端子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正极端子,1011-第一正极接触部、1012-第二正极接触部,1013-第三正极接触部,102-负极端子,1021-第一负极接触部、1022-第二负极接触部,1023-第三负极接触部,103-壳体,104-固定柱,105-二极管,1061-正极光伏电缆、1062-负极光伏电缆,107-正极连接器,108-负极连接器,1091-第一正极汇流条、1092-第二正极汇流条,1101-第一负极汇流条、1102-第二负极汇流条。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接线盒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组件的实施例。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图1中接线盒,包括:壳体103、设置在壳体103内的正极端子101和负极端子102,正极端子101包括两个正极接触部,分别为第一正极接触部1011与第二正极接触部1012,分别与图4左侧太阳能组件中的第一正极汇流条1091、右侧太阳能组件中的第二正极汇流条1092对应连接。负极端子包括两个负极接触部,分别为第一负极接触部1021、第二负极接触部1022,分别与图4左侧太阳能组件中的第一负极汇流条1101、右侧太阳能组件的第二负极汇流条1102对应连接。其中,第一正极接触部1011或第二正极接触部1012与相邻的第一负极接触部1021或第二负极接触部1022之间应当有安全爬电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安全爬电距离为10mm。由于正极端子101有两个接触部,因此可供左右两个太阳能组件各自的正极汇流条分别独立地与其中一个正极接触部连接。同理,负极端子102有两个负极接触部,可供左右两个太阳能组件各自的负极汇流条分别独立地与其中一个负极接触部连接。在实施例一中,正极端子101与负极端子102可以错位放置,便于灵活地与正极汇流条或负极汇流条连接。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接线盒时,不需要对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改变走线方式,也不需要将太阳能组件的汇流条互相搭接在一起,避免了使用现有接线盒时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能降低线材耗费、提高用电安全性。在实施例一中,正极端子101和负极端子102可以通过固定柱104固定在壳体103中。各正极接触部与正极汇流条可通过焊接式或压结式连接;各负极接触部与负极汇流条也可以通过焊接式或压结式连接。在实施例一中,还可以包括二极管105,二极管105反向并联于正极端子101与负极端子102之间。也就是可以将二极管105的正极连接与负极接触部1021、二极管的负极连接于第二正极接触部1012。也可以将二极管105的正极与第一负极接触部1021、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一正极接触部1011连接。也可以是将二极管105的正极与第二负极接触部1022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正极接触部1012连接。诸如薄膜太阳能组件之类的太阳能组件具有低电压、高电流的特点,多个太阳能组件并联后的电流会更高。在正极端子101与负极端子102之间反向并联二极管105后,能够有效防止太阳能组件因热斑效应而烧毁。另外,也可以将正极端子101和负极端子102设计成大面积的导电金属片,这将有利于二极管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包括多个正极接触部,多个所述正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正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所述负极端子包括多个负极接触部,多个所述负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负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所述正极接触部与相邻所述负极接触部之间具有安全爬电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接线盒,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包括多个正极接触部,多个所述正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正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所述负极端子包括多个负极接触部,多个所述负极接触部分别用于与多个负极汇流条对应连接;所述正极接触部与相邻所述负极接触部之间具有安全爬电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路二极管,其负极端与多个所述正极接触部之一连接,其正极端与多个所述负极接触部之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负极端子相对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与所述负极端子错位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上还设置有正极光伏电缆,所述负极端子上还设置有负极光伏电缆,分别用于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大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