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0073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30
提供能够使焊接部均匀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一种制作具备焊接有电极头的接地电极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准备至少除了计划焊接电极头的第一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的接地电极;照射工序,向准备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照射激光束或电子束;及接合工序,通过电阻焊而向照射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接合电极头。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park Plu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通过电阻焊将电极头焊接于接地电极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耐火花消耗性,已知在接地电极上接合有含有贵金属的电极头的火花塞。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将实施了镀锌或镀镍的接地电极的前端部的镀层去除之后,使电极头重叠于接地电极的前端部,通过利用在前端部与电极头之间的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的电阻焊使它们相互接合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820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因去除了镀层的前端部的表面状态的差异和覆盖前端部的氧化膜的影响,电极头与前端部的接触电阻会根据工件而变化,在工件间焊接部有可能不均匀。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焊接部均匀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到达该目的,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具备焊接有电极头的接地电极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工序,准备至少除了计划焊接电极头的第一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的接地电极;照射工序,向准备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照射激光束或电子束;及接合工序,通过电阻焊而向照射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接合电极头。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一技术方案的火花塞地制造方法,通过准备工序,准备至少除了计划焊接电极头的第一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的接地电极。通过照射工序,向准备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照射激光束或电子束,因此能够减小各工件的第一部的表面状态的差异。能够抑制照射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一部与电极头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变化,因此具有能够使通过电阻焊而接合有电极头的焊接部在各工件间均匀的效果。根据第二技术方案的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在准备工序中准备的接地电极至少除了位于第一部的背面侧的第二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在照射工序中,向准备工序后的接地电极的第二部照射激光束或电子束,因此能够减小第二部的表面状态的差异。使电极头重叠于接地电极的第一部,利用电极夹着接地电极的第二部和电极头,当对电极施加加压力且使电流流过时,电极头与接地电极接合。能够抑制接地电极的第二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的变化,因此除了第一技术方案的效果以外,还具有能够使焊接部更均匀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火花塞的单侧剖视图。图2是主体配件及接地电极的剖视图。图3(a)是去除了镀层后的接地电极的剖视图,图3(b)是照射了激光束后的接地电极的剖视图。图4(a)是照射了激光束后的接地电极的放大图,图4(b)是图4(a)中的IVb-IVb线处的接地电极的剖视图。图5是被电极夹着的电极头及接地电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的单侧剖视图。在图1中,将纸面下侧称为火花塞10的前端侧,将纸面上侧称为火花塞10的后端侧。火花塞10具备:绝缘体11、主体配件16及接地电极17。绝缘体11是由机械特性和高温下的绝缘性优异的氧化铝等形成的圆筒状的部件,形成有沿着轴线O贯通的轴孔12。在轴孔12的前端侧配置有中心电极13。中心电极13是沿着轴线O延伸的棒状部件,利用镍或镍基合金覆盖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芯材。中心电极13保持于绝缘体11,前端从轴孔12露出。在中心电极13的前端接合有含有贵金属的电极头14。端子金属件15是与高压电缆(未图示)连接的棒状部件,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端子金属件15以前端侧被压入轴孔12的状态固定于绝缘体11的后端。在绝缘体11的外周的前端侧,以在轴线O方向上与端子金属件15隔开间隔地铆接固定有主体配件16。主体配件16是由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低碳钢等)形成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主体配件16的前端接合有接地电极17。接地电极17是棒状的金属制(例如镍基合金制)的部件,具有位于接地电极17的前端侧的第一部18和第一部18的背面侧的第二部19。在第一部18接合有含有贵金属的电极头20。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电极17的前端侧弯曲,第一部18与中心电极13(电极头14)相向。在接合于第一部18的电极头20与中心电极13(电极头14)之间形成火花间隙。火花塞10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制造。首先,将在前端预先接合有电极头14的中心电极13插入绝缘体11的轴孔12,以中心电极13的前端从轴孔12露出到外部的方式配置。向轴孔12插入端子金属件15,在确保了端子金属件15与中心电极13之间的导通之后,将预先接合有接地电极17的主体配件16组装于绝缘体11的外周。在将电极头20接合于接地电极17的第一部18之后,以使电极头20与中心电极13(电极头14)相向的方式使接地电极17弯曲,从而得到火花塞10。参照图2至图5来说明将电极头20接合于接地电极17的方法。首先,参照图2至图4,说明接合电极头20之前的接地电极17。图2是主体配件16及接地电极17的包含轴线O的剖视图。图2图示出了在绝缘体11上组装主体配件16之前的、且接地电极17弯曲之前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接合于主体配件16的接地电极17及主体配件16的表面上形成有镀层21。镀层21是主要用于提高主体配件16的耐腐蚀性的表面处理层,例如以锌、进行了铬酸盐转化膜处理的锌、镍等为主体。镀层21是对接合有接地电极17的主体配件16实施滚镀处理而形成的。其结果是,不仅主体配件16的表面,而且接地电极17的表面也形成有镀层21。当向形成于接地电极17的镀层21上焊接电极头20时,容易成为焊接不良的原因。因此,至少去除计划焊接电极头20的第一部18(参照图1)的镀层21。图3(a)是去除了镀层21的接地电极17的剖视图。通过离子蚀刻或抛丸等物理去除方法、或将接地电极17浸渍于剥离液中的化学去除方法,局部地去除覆盖第一部18的镀层21。通过上述物理或化学去除方法,与镀层21一起也去除接地电极17的基底(表面)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被镀层21覆盖的接地电极17的前端侧浸渍于剥离液(未图示),来去除覆盖第一部18及位于第一部18的背面侧的第二部19(参照图1)的镀层21。由此,能够高效地去除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的镀层21,并且能够通过剥离液的蚀刻效果来清洁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但是,镀层21被去除后的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的表面状态根据各工件而存在差异。此外,由于去除了镀层21后的清洗、干燥,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的表面被氧化而在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形成氧化膜(未图示)。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的表面状态的差异和氧化膜会影响电阻焊的品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的表面状态的差异,向去除了镀层21后的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照射激光束22。图3(b)是照射了激光束22后的接地电极17的剖视图。图4(a)是照射了激光束22后的接地电极17(第一部18)的放大图,图4(b)是图4(a)中的IVb-IVb线处的接地电极17的剖视图。另外,第一部18及第二部19都是去除了镀层21后的接地电极17的一部分,与第一部18相同地,也向去除了镀层21后的第二部19照射激光束22,因此第二部19成为与第一部18相同的状态。由此,在图3(b)至图4(b)中,图示并说明第一部18,省略第二部19的说明。如图3(b)所示,通过向第一部18照射激光束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制造具备焊接有电极头的接地电极的火花塞,所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工序,准备至少除了计划焊接所述电极头的第一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的所述接地电极;照射工序,向所述准备工序后的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第一部照射激光束或电子束;及接合工序,通过电阻焊而向所述照射工序后的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第一部接合所述电极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3 JP 2017-0038921.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制造具备焊接有电极头的接地电极的火花塞,所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工序,准备至少除了计划焊接所述电极头的第一部以外而形成有镀层的所述接地电极;照射工序,向所述准备工序后的所述接地电极的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木骏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