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0068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振装置(1)具备:外筒(11)、内侧构件(12)、弹性体(13)、分隔构件(17)、中间筒(31)、划分构件(32)。弹性体将外筒和内侧构件连结起来。分隔构件将外筒内的液室(14)划分成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在分隔构件形成有节流通路(21)。中间筒(31)配设在外筒和内侧构件之间,并且与弹性体连结。划分构件与中间筒连结,并且将主液室划分成第1主液室(15a)和第2主液室(15b)。在划分构件形成有收纳室(37)、第1连通孔(37a)以及第2连通孔(37b)。在收纳室内收纳有与第1主液室和第2主液室之间的压力差相应地移位或者变形的可动构件(36)。

Anti-vibr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振装置。本申请基于2017年1月19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17-7362号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技术介绍
以往以来,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防振装置。在该防振装置内形成有液室,该液室被分隔构件划分为主液室和副液室。在分隔构件形成有使主液室和副液室连通的节流通路,通过使液体与振动的输入相应地在节流通路内流通,从而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11959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这种防振装置中,一直寻求提升相对于频率比较小且振幅比较大的振动(以下称为大振动)和频率比较大且振幅比较小的振动(以下称为微振动)这两种振动而言的特性。本专利技术是考虑这样的状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提升了相对于大振动和微振动这两种振动而言的特性的防振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防振装置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外筒和与另一者连结的内侧构件;弹性体,其将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连结起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所述外筒内的液室划分成副液室和以所述弹性体为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在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连通的节流通路,其中,该防振装置具备:中间筒,其配设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弹性体连结;以及划分构件,其与所述中间筒连结,并且将所述主液室划分成第1主液室和第2主液室,该第1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内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该第2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所述内侧构件配设在所述中间筒的径向内侧,所述划分构件具备:划分构件主体,其形成有收纳室、使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1主液室连通的第1连通孔、以及使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2主液室连通的第2连通孔;以及可动构件,其收纳在所述收纳室内,并且与所述第1主液室和所述第2主液室之间的压力差相应地移位或者变形,所述划分构件主体将所述中间筒的位于所述主液室内的一端开口部封闭。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提升了相对于频率比较小且振幅比较大的振动和频率比较大且振幅比较小的振动这两种振动而言的特性的防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防振装置1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外筒11和与另一者连结的内侧构件12;弹性体13,其将外筒11和内侧构件12连结起来;以及分隔构件17,其沿着轴向将外筒11内的供液体封入的液室14划分成副液室16和以弹性体13为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15,该轴向是沿着外筒11的中心轴线O的方向。在该防振装置1用作例如汽车的发动机悬置的情况下,外筒11与作为振动承受部的车身连结,内侧构件12与作为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连结。由此,抑制发动机的振动向车身传递。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所述轴向相对于分隔构件17而言的主液室15侧称为上侧,将副液室16侧称为下侧。此外,将在从所述轴向观察该防振装置1的俯视中与中心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绕中心轴线O环绕的方向称为周向。在外筒11的下端部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固定部11a。在外筒11的内周面,从其轴向上的中央部到上端部的范围内形成有随着朝向上侧而逐渐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锥形部11b。外筒11的内周面中的锥形部11b的下侧的部分和外筒11的下端开口缘被包覆橡胶覆盖。包覆橡胶与弹性体13形成为一体。内侧构件12配设在后述的中间筒31的径向内侧。内侧构件12形成为棒状,并且与所述中心轴线O同轴地配设。内侧构件12配设在外筒11的径向内侧。在内侧构件12的上端面形成有向轴向下侧延伸的内螺纹部12b。内侧构件12的外周面随着朝向下侧而逐渐缩径。内侧构件12的下端部位于比外筒11的上端开口缘靠下侧的位置。弹性体13将外筒11的锥形部11b和内侧构件12的外周面连结起来。弹性体13的外周侧硫化粘接于外筒11的锥形部11b。弹性体13的内周侧硫化粘接于内侧构件12的外周面。弹性体13随着从径向外侧朝向内侧而逐渐朝向上侧延伸。外筒11的上端开口部被弹性体13密闭。在分隔构件17形成有使主液室15和副液室16连通的节流通路21。分隔构件17具备形成为扁平的筒状的主体构件22和将主体构件22的内侧封闭的圆板状的封闭构件23。在主体构件22形成有从上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上侧凸缘22a、从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环状的内凸缘22b、以及从下端开口缘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下侧凸缘22c。上侧凸缘22a的外周缘隔着包覆橡胶液密地嵌合于外筒11内。在下侧凸缘22c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和外筒11的下端缘之间夹有包覆橡胶。前述的节流通路21由主体构件22的外周面、上侧凸缘22a的下表面、下侧凸缘22c的上表面划分形成。节流通路21通过形成于上侧凸缘22a的未图示的主液室侧开口与主液室15连通,并通过形成于下侧凸缘22c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开口与副液室16连通。若随着向防振装置1输入振动而液体通过节流通路21往来,则在节流通路21内产生液柱共振而振动被衰减、吸收。封闭构件23载置在内凸缘22b上,并利用未图示的螺栓等固定于内凸缘22b。在分隔构件17的下侧配设有环状的隔膜环18。利用橡胶材料等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隔膜19的外周部硫化粘接于隔膜环18的内周面。在外筒11的固定部11a、分隔构件17的主体构件22的下侧凸缘22c、以及隔膜环18分别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贯通孔,通过利用螺栓等将各贯通孔紧固,从而隔膜环18和隔膜19隔着分隔构件17固定于外筒11。隔膜19将外筒11的下端开口部密闭。由隔膜19和弹性体13在外筒11内划分形成供液体封入的液室14。另外,作为封入液室14的液体,能够使用例如水、乙二醇等。另外,隔膜19随着液体向副液室16内流入而扩张变形,随着液体自副液室16内流出而收缩变形。在此,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具备:中间筒31,其配设在外筒11和内侧构件12之间;以及划分构件32,其将主液室15划分成第1主液室15a和第2主液室15b。中间筒31具有随着从上侧朝向下侧而逐渐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倾斜筒部31a和从倾斜筒部31a的下端部朝向下侧延伸的直筒部31b。在直筒部31b的下端开口缘形成有朝向上侧延伸的内螺纹部31c。中间筒31与弹性体13连结,并且在径向上将弹性体13分割成比中间筒31靠内侧的内侧部分13a和比中间筒31靠外侧的外侧部分13b。内侧部分13a将内侧构件12和中间筒31连结起来,外侧部分13b将外筒11和中间筒31连结起来。内侧部分13a的刚度低于外侧部分13b的刚度。在沿着中心轴线O的纵剖视中,倾斜筒部31a的外周面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斜率与外筒11的锥形部11b相对于中心轴线O的斜率大致相等。由此,若中间筒31相对于外筒11下降,则弹性体13的外侧部分13b在径向上被压缩。由弹性体13的内侧部分13a的内周面和划分构件32的上表面划分形成第1主液室15a。由此,第1主液室15a形成为以内侧部分13a为隔壁的一部分。由弹性体13的外侧部分13b的内周面、外筒11的内周面、分隔构件17的上表面划分形成第2主液室15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外筒和与另一者连结的内侧构件;弹性体,其将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连结起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所述外筒内的液室划分成副液室和以所述弹性体为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在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连通的节流通路,其中,该防振装置具备:中间筒,其配设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弹性体连结;以及划分构件,其与所述中间筒连结,并且将所述主液室划分成第1主液室和第2主液室,该第1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内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该第2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所述内侧构件配设在所述中间筒的径向内侧,所述划分构件具备:划分构件主体,其形成有收纳室、使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1主液室连通的第1连通孔、以及使所述收纳室和所述第2主液室连通的第2连通孔;以及可动构件,其收纳在所述收纳室内,并且与所述第1主液室和所述第2主液室之间的压力差相应地移位或者变形,所述划分构件主体将所述中间筒的位于所述主液室内的一端开口部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1.19 JP 2017-0073621.一种防振装置,其具备: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中的任一者连结的外筒和与另一者连结的内侧构件;弹性体,其将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连结起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所述外筒内的液室划分成副液室和以所述弹性体为隔壁的一部分的主液室,在所述分隔构件形成有使所述主液室和所述副液室连通的节流通路,其中,该防振装置具备:中间筒,其配设在所述外筒和所述内侧构件之间,并且与所述弹性体连结;以及划分构件,其与所述中间筒连结,并且将所述主液室划分成第1主液室和第2主液室,该第1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内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该第2主液室以所述弹性体中的位于比所述中间筒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外侧部分为隔壁的一部分,所述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植木哲永泽正和马场湧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