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281669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06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良好地实现对防振装置主体脱离托架的防止的防振装置,具备防振装置主体(1)和托架(50),所述防振装置主体(1)在第一安装构件(10)与第二安装构件(20)之间设有绝缘体(30),所述托架(50)具有相对的壁部(51、52),经由第二安装构件(20)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并固定在壁部(51、52)彼此之间。在第二安装构件(20)中设置有卡定部(25),所述卡定部(25)向壁部(51、52)卡定且限制防振装置主体(1)向与防振装置主体(1)压入托架(50)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卡定部(25)具有臂部(26)和钩部(27),所述臂部(26)向与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钩部(27)设置于臂部(26)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且卡定在设置于壁部(51、52)的被卡定部。

Anti-vibr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nti-vibration device which can well prevent the main body of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from detaching from the bracket. The main body of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1) is provided with an insulator (30) between the first installation component (10)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component (20), and the bracket (50) has a relative wall (51, 52) and is pressed into the main body of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via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component (20). They are fixed between the walls (51, 52). A clamping part (25)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mounting member (20), which is clamped to the wall (51, 52) and restricts the movement of the main body (1) of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s the main body (1) of the anti-vibration device is pressed into the bracket (50). The clamping part (25) has an arm (26) and a hook (27), the arm (26) extend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pressing direction, the hook part (27) is arranged at the end of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arm (26) and is clamped at the clamped part of the wall (51, 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该种类防振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防振装置。该防振装置具有防振装置主体,该防振装置主体具有第一安装构件、第二安装构件以及将它们弹性连结起来的绝缘体。防振装置主体通过向托架的内侧压入第二安装构件,从而被固定在托架上。然而,随着汽车的发动机舱的小型化,对于防振装置也有小型化的要求。包括专利文献1的防振装置在内,一般情况下,防振装置的外形形状在俯视下呈圆形状,是容易降低空间效率的防振装置。因此,作为考虑到省空间化的防振装置,正在研究将防振装置主体的外形形状形成例如在俯视下呈大致四边形状的防振装置。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用具有相对的壁部并至少一侧开口的托架,在相对的壁部彼此之间压入防振装置主体的相对的两个外侧部,能够构成防振装置主体被固定在托架上的防振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15-2064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所述托架中,在通过压入将防振装置主体固定于相对的壁部彼此之间的情况下,相对的壁部与防振装置主体的抵接方向成为与防振装置主体脱离托架的方向不同的方向。因此,仅通过压入难以限制防振装置主体的脱离托架方向的移动,存在想要改善其的期望。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课题在于提供:在具备具有相对的壁部且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壁部彼此之间的托架的防振装置中,能够良好地实现对防振装置主体脱离托架的防止的防振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解决这样的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振装置具备防振装置主体和托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在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设有绝缘体,所述托架具有相对的壁部,经由所述第二安装构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固定在所述壁部彼此之间。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向所述壁部卡定且限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向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所述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卡定部具有臂部和钩部,所述臂部向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所述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钩部设置于所述臂部的端部且卡定在设置于所述壁部的被卡定部。在这样的防振装置中,若经由第二安装构件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托架中,则第二安装构件所具备的卡定部的钩部卡定在托架的壁部所具备的被卡定部中,压入完成。卡定部的臂部向与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在其延伸方向的端部设有钩部。因此,卡定之后,臂部以顶撑的方式作用于防振装置主体的向脱离方向的移动,即,与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从而,防振装置主体的向脱离方向的移动被卡定部直接限制,从而优选地维持防振装置主体配置于托架的状态(固定)。另外,在所述防振装置中,所述卡定部的所述钩部被卡定的所述被卡定部优选为卡定孔。这样一来被卡定部能够容易地形成。另外,在所述防振装置中,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优选为所述卡定部一体地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这样一来,能够容易地形成卡定部。另外,能够使卡定部容易地具有弹性,能够实现组装性的提高。另外,在所述防振装置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具备框状构件和固定于框状构件的外筒构件,所述卡定部设置于所述框状构件和所述外筒构件中的至少一方。这样以来,第二安装构件至少由两个构件构成,其中一方具有卡定部,因此,能够实现成形性和组装性的提高。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具备具有相对的壁部且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壁部彼此之间的托架的防振装置中,能够良好地实现对于防振装置主体脱离托架的防止的防振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表示防振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防振装置主体的左侧视图。图5表示防振装置主体的后视图。图6A是表示托架的卡定孔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B是表示防振装置主体的卡定部卡定于卡定孔的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A是表示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说明图。图7B是表示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说明图。图7C是表示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说明图。图7D是表示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说明图。图7E是表示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防振装置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防振装置主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防振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防振装置提及“前后”“上下”“左右”时,是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标准。在此情况下,关于防振装置所示的“前后”的方向未必是与汽车车身的前后方向相同的方向。需要说明的是,防振装置的主要振动是从上下方向输入的。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以防振装置在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旨在限定防振装置的形式。例如,也可在非液体封入式的防振装置中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实施例中,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实施例1【防振装置的概略结构】如图1、图2所示,防振装置构成为具备具有防振功能的防振装置主体1和安装有防振装置主体1的托架50的结构。如图4,图5所示,防振装置主体1构成为在第一安装构件10和第二安装构件20之间设有绝缘体30的结构;另一方面,如图1、图2所示,托架50构成为具有至少相对的前壁部51、后壁部52,经由防振装置主体1的第二安装构件20防振装置主体1被压入固定在这些壁部彼此之间的结构。这里,防振装置1压入托架50的方向是图1中空心箭头所示的方向。如图1,图2所示,防振装置主体1的第二安装构件20具备向托架50的前壁部51、后壁部52卡定的一对卡定部25,25。如下所述,一对卡定部25,25构成为限制防振装置主体1向与防振装置主体1的压入方向(图1中的空心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在托架50的前壁部51和后壁部52的下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凸缘状的底部51b,52b,在这些底部51b,52b中设置有为被卡定部的卡定空56,56。以下,对各部的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防振装置主体】如图3所示,将前后方向作为长边,与它正交的左右方向作为短边,防振装置主体1在俯视下呈大致四边形状。如上所述,防振装置主体1构成为具备第一安装构件10、第二安装构件20以及绝缘体30的结构。【第一安装构件】如图4,图5所示,第一安装构件10一体地设置于绝缘体30的上部,第一安装构件10,例如可以为铝合金制。第一安装构件10大致整体埋设在绝缘体30中,且绝缘体30硫化粘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安装构件10可以采用现有的众所周知的结构,例如,用轴构件和筒构件来构成。托架E1嵌入在筒构件的内部(参考图1,图2)。【绝缘体】绝缘体30呈大致锥台形状,在内侧形成有凹部31。凹部31构成非压缩性的工作液体被封入的主液室35。主液室35经由配置在绝缘体30的下方的隔离构件40与副液室36区分。副液室36将隔膜3作为壁部的一部分。绝缘体30具备配置在后述的第二安装构件20的框状构件21的下面的延伸部30b。该绝缘体30的延伸部30b定位隔离构件40的上面的外周端部。【第二安装构件】第二安装构件20是压入并固定于后述的托架50的前壁部51的凹部51与后壁部52的凹部52c的构件(参考图1,图2)。第二安装构件20由框状构件2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振装置,具备防振装置主体和托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在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设有绝缘体,所述托架具有相对的壁部,经由第二安装构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壁部彼此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置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向所述壁部卡定且限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向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所述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卡定部具有臂部和钩部,所述臂部向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所述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钩部设置于所述臂部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且卡定在设置于所述壁部的被卡定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6 JP 2016-1739051.一种防振装置,具备防振装置主体和托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在第一安装构件与第二安装构件之间设有绝缘体,所述托架具有相对的壁部,经由第二安装构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被压入并固定在所述壁部彼此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设置有卡定部,所述卡定部向所述壁部卡定且限制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向与所述防振装置主体压入所述托架时的压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卡定部具有臂部和钩部,所述臂部向与所述防振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门胁宏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