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747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11:39
提供全新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化的构造实现更优良的防振性能。在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中,通过节流通路(74)使得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70)和平衡室(72)相互连通,并且设置有溢流机构(62),溢流机构(62)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受压室(70)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打开短路通路(77)并使得受压室(70)与平衡室(72)连通而抑制气穴,在溢流机构(62)的短路通路(77)部分,设置有即使在没有打开短路通路(77)的状态下也通过比节流通路(74)小的通路截面来维持受压室(70)和平衡室(72)的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78)。

Fluid Sealed Anti-Vibration Device

Provide a new structure of fluid sealing anti-vibration device, through a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to achieve better anti-vibr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fluid-sealed anti-vibration device (10), the pressure chamber (70) and the balance chamber (72) sealed with uncompressible fluid are interconnected by throttling circuit (74), and an overflow mechanism (62) is provided. The overflow mechanism (62) opens the short circuit path (77) and connects the pressure chamber (70) with the balance chamber (72) by the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ed in the pressure chamber (70) due to the input of the impact load. In the short circuit path (77) part of the overflow mechanism (62), there is a leakage path (78) which maintains the connecting state of the pressurized chamber (70) and the balance chamber (72) through a path section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hrottle flow path (74) even when the short circuit path (77) is not open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防振装置,尤其是涉及利用基于在内部封入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防振效果等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适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的防振装置中的一种,公知有如下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如日本特开2015-102168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的那样,该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设置有在内部封入了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并且设置有将上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有溢流单元,在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受压室产生负压的情况下,该溢流单元通过经由短路通路使得受压室和平衡室连通来抑制气穴(cavitation)。该溢流单元具备对短路通路的连通和切断进行切换的溢流阀,从而使得短路通路因受压室的负压的作用所导致的溢流阀的变形乃至位移而被切换为连通状态。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构造:在输入比节流通路的调谐频率更高频的振动时,为了防止因反共振所导致的节流通路的实际切断而产生高动态弹性化所引起的防振性能的降低,设有与节流通路相比被调谐为更高频的切换通路。由此,即使是在节流通路被实际切断的状态下,由于受压室和平衡室被设为经由切换通路而相互连通的状态,因此可以缓和受压室的实际的封闭所导致的高动态弹性化,并实现低动态弹性化所带来的防振性能的提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需要用于形成切换通路的空间,并且需要用于对切换通路的连通和切断进行切换的切换阀,因此期望通过更简单且紧凑化的构造来实现作为目的的优良的防振性能。进一步地,虽然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在输入节流通路被调谐的频率的振动时通过使切换阀弹性变形来切断切换通路,但是在上述那样的切换机构中,由于切换通路的切断相对于输入而略微延迟,因此有可能通过更迅速地切换切换通路的连通和切断来实现防振性能的进一步提高、稳定化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21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全新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通过简单且紧凑化的构造实现更优良的防振性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下,记载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此外,可以尽可能地以任意组合来采用在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采用的构成要素。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特征在于,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通过节流通路使得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并且设置有溢流机构,该溢流机构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该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打开短路通路并使得该受压室与该平衡室连通来抑制气穴,在上述溢流机构中的上述短路通路部分,设置有即使在没有打开该短路通路的状态下也通过比上述节流通路小的通路截面来维持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的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根据被设为按照上述那样的第一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由于即使在实际切断节流通路的状态下,受压室和平衡室也可以穿过泄漏通路而维持为连通状态,因此能够有效地获得低动态弹性化所带来的防振效果。而且,由于泄漏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被设为小于节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因此在输入节流通路被调谐的频率的振动时,使得穿过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比穿过泄漏通路的流体流动进行得更积极,从而有效地发挥基于流体的流动作用的防振效果。进一步地,由于泄漏通路设置于溢流机构的短路通路部分,因此能够实现紧凑化地具备溢流机构和泄漏通路双方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并且能够实现构造的简化等。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配设有分隔上述受压室和上述平衡室的分隔构件,在该分隔构件中形成上述短路通路,并且设置有被弹性地按压于该分隔构件上并封堵该短路通路的阀体,并设置有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该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解除该阀体向该分隔构件的按压而打开该短路通路并使得该受压室与该平衡室连通来抑制气穴的上述溢流机构,另一方面,上述泄漏通路形成为在该分隔构件中的供该阀体按压的面上进行开口的槽形状。根据第二方式,通过将泄漏通路形成为在分隔构件中的供溢流机构的阀体按压的面上进行开口的槽形状,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形成与阀体的开闭无关而将受压室和平衡室维持为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并且不需要用于形成泄漏通路的特别的空间,从而能够实现紧凑化的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二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设置有施力单元,上述施力单元通过对配设于上述短路通路上的上述阀体从上述受压室侧朝向上述平衡室侧进行施力,来将该阀体弹性地按压于上述分隔构件从而通过该阀体封堵该短路通路,并且在该分隔构件的供该阀体按压的面上形成有从该短路通路的开口延伸至比该阀体靠外周处的槽状的上述泄漏通路。根据第三方式,在通过由施力单元对阀体进行施力而将阀体按压于分隔构件从而通过阀体切断短路通路,并且通过在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使阀体克服施力单元的作用力而向受压室侧移动,解除短路通路的阀体所造成的切断而将短路通路切换为连通状态的构造的溢流机构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和优良的空间效率来设置泄漏通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三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在上述分隔构件上设置有容纳上述阀体以及上述施力单元的容纳空间,在该容纳空间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朝向内周侧突出的保持突起部,通过该阀体的外周面和该保持突起部的突出前端之间的抵接在该容纳空间内对该阀体进行定位,并且上述泄漏通路形成于该容纳空间的壁内表面中的沿周向偏离该保持突起部的部分。根据第四方式,由于容纳空间内的阀体在与施力单元的施力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被保持突起部定位,并且泄漏通路设置于沿周向偏离保持突起部的部分,因此泄漏通路的外周端部不会被阀体覆盖,而是在比阀体更靠外周侧稳定地开口,通过泄漏通路稳定地维持受压室和平衡室的连通状态。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式为,在第三方式或者第四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多个上述泄漏通路从上述短路通路的开口朝向外周而形成为放射状。根据第五方式,通过调节泄漏通路的数量而将各泄漏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设定为比节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小,在有效地获得节流通路所带来的防振效果的同时,能够调节在实际切断节流通路的状态下的弹性特性。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式为,在第二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由弹性体形成的上述阀体被按压于上述短路通路的通路内表面从而通过该阀体封堵该短路通路,并且在该短路通路的通路内表面上形成有在该短路通路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至比供该阀体按压的部分更靠外侧的槽状的上述泄漏通路。根据第六方式,在阀体基于其本身的弹性而被按压于短路通路的通路内表面,从而使短路通路被阀体切断,并且通过在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而使阀体进行弹性变形并从短路通路的通路内表面离开来解除短路通路的阀体所造成的切断而使短路通路被切换为连通状态的构造的溢流机构中,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和优良的空间效率来设置泄漏通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式为,在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任一项方式中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上述泄漏通路的通路截面积被设为上述节流通路的通路截面积的1/2倍以下,并且穿过该泄漏通路而流动的流体的共振频率被设为比穿过该节流通路而流动的流体的共振频率更高频。根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通过节流通路使得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并且设置有溢流机构,该溢流机构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该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打开短路通路并使得该受压室与该平衡室连通而抑制气穴,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机构中的所述短路通路部分,设置有即使在没有打开该短路通路的状态下也通过比所述节流通路小的通路截面来维持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平衡室的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17 JP 2017-0529271.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通过节流通路使得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并且设置有溢流机构,该溢流机构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该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打开短路通路并使得该受压室与该平衡室连通而抑制气穴,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溢流机构中的所述短路通路部分,设置有即使在没有打开该短路通路的状态下也通过比所述节流通路小的通路截面来维持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平衡室的连通状态的泄漏通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配设有分隔所述受压室和所述平衡室的分隔构件,在该分隔构件中形成所述短路通路,并且设置有被弹性地按压于该分隔构件上并封堵该短路通路的阀体,并设置有通过因冲击性负载的输入而在该受压室产生的负压的作用来解除该阀体向该分隔构件的按压而打开该短路通路并使得该受压室与该平衡室连通来抑制气穴的所述溢流机构,另一方面,所述泄漏通路形成为在该分隔构件中的供该阀体按压的面上进行开口的槽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设置有施力单元,所述施力单元通过对配设于所述短路通路上的所述阀体从所述受压室侧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亮太安田恭宣园部修也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