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在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中,公知以下这样的前罩结构:用兼作电池保持部件的连结部件和十字板连结左右的侧罩,用中央罩覆盖左右的侧罩之间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参照)。在专利文献1中,中央罩被连结于连结部件和腿部护罩。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344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前罩结构中,由于用连结部件和专用的十字板左右连结侧罩,因此部件个数增加,并且结构变复杂。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得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的结构能够简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具备前罩30,该前罩30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侧罩50L、50R和设置在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之间的中央罩51,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的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中央罩51的左右侧部的卡合部78、79与分别设置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的被卡合部70、71卡合,由此所述中央罩51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连结为一体。此外,在上述专利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具备前罩(30),该前罩(30)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侧罩(50L、50R)和设置在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之间的中央罩(51),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的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中央罩(51)的左右侧部的卡合部(78、79)与分别设置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的被卡合部(70、71)卡合,由此所述中央罩(51)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连结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具备前罩(30),该前罩(30)具有左右设置为一对的侧罩(50L、50R)和设置在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之间的中央罩(51),所述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的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中央罩(51)的左右侧部的卡合部(78、79)与分别设置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的被卡合部(70、71)卡合,由此所述中央罩(51)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连结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具备将左右的该侧罩(50L、50R)彼此连结的相互连结部(52),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通过借助所述被卡合部(70、71)与所述中央罩(51)连结而被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分别具备罩部(53)和灯体部(54),所述被卡合部(70、71)设置于所述灯体部(54)的壳体(61),并且该壳体(61)沿着所述侧罩(50L、50R)与所述中央罩(51)相接合的接合部(76)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的前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的所述侧罩(50L、50R)分别具备罩部(53)和灯体部(54),所述相互连结部(52)设置于所述灯体部(54)的壳体(61),并且,该壳体(61)沿着所述侧罩(50L、50R)与所述中央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康幸,中西孝文,大石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