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475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包括套筒、内部盖板、弹性回复件和辅助锚具,套筒的后端面、内部盖板和辅助锚具分别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孔道,且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前后相对应连通,内部盖板可滑动安装在套筒中并将套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辅助锚具为块状体,它通过套筒的前端开口安装在前腔室内并与内部盖板固接,辅助锚具的孔道内具有用于限制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向后移动的限位结构,弹性回复件设于后腔室中且其两端分别顶触在套筒的后端面与内部盖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工作夹片提前退回工作锚具孔内一部分,在千斤顶回油时,能够提前进行锚固,可以有效减小钢绞线的回缩量,从而达到减小预应力回缩损失的目的。

A Limiting Plate for Reducing Prestressing Shrinkage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应用于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场合。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以使用液压千斤顶为主,通过安装在千斤顶后端的工具锚具和预留在梁体端头的工作锚具两者配合进行张拉,工具锚具及工作锚具内分别设置有工具夹片和工作夹片,工具夹片和工作夹片均夹箍在钢绞线上,当千斤顶供油升压时,由千斤顶驱动工具夹片夹紧钢绞线远离梁体,实现对钢绞线的拉伸。在千斤顶与工作锚具之间设有用于限制工作夹片在钢绞线张拉过程中位移的限位板。钢绞线在张拉时,工作夹片跟随钢绞线的拉伸向后移动至限位板凹槽的底部时,对钢绞线失去约束作用,当千斤顶将钢绞线张拉至设计控制张拉力,在回油放松钢绞线的瞬时,钢绞线发生弹性收缩,工作夹片跟随钢绞线收缩向工作锚具孔内移动,随即将钢绞线锚固。锚具之所以具有自锚性能,是因为千斤顶前端配备的限位板与工作锚具之间有一间隙,因此在张拉过程中,工作夹片后移一段距离后,就会被限位板挡住而不可能再后移了。当钢绞线张拉至规定的应力,并持荷一段时间后,电动油泵归零,进行锚固操作时,由于钢绞线失去了张拉力,原来被张拉伸长的钢绞线便立即回缩,并带动工作夹片,将工作夹片拖入工作锚具锚孔内,由于工作夹片与工作锚具锚孔的锥形配合,使得钢绞线在回缩过程中,越回缩越被自己拖入的工作夹片锚紧,直到不能再回缩时,钢绞线则已被锚固。工作夹片的回缩位移将引起钢绞线张拉力减小,造成梁体内存留的锚固预应力损失。在预应力钢绞线后张法施工中,首先在混凝土梁体预留孔道内穿上钢绞线,再从前之后依次安装工作锚具、工作夹片、限位板、千斤顶、工具锚具和工具夹片,然后对钢绞线进行张拉。传统的用于限位工作锚具的限位板较为简单,限位板在千斤顶供油或回油时均依靠钢绞线提供的摩擦力带动工作夹片后退或者回缩,为了使工作夹片的内齿与钢绞线之间的摩擦力不至于过大,在自锚过程中工作夹片会有一定的回缩量,但是,工作夹片回缩会引起锚下有效预应力的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减小钢绞线的回缩量进而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内部盖板、弹性回复件和辅助锚具,所述套筒的后端面、内部盖板和辅助锚具分别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孔道,且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前后相对应连通,所述内部盖板可滑动安装在套筒中并将套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辅助锚具为块状体,它通过套筒的前端开口安装在所述前腔室内并与内部盖板固接,所述辅助锚具的孔道内具有用于限制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向后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弹性回复件设于后腔室中且其两端分别顶触在套筒的后端面与内部盖板上。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安装在千斤顶与工作锚具之间,工作时,千斤顶供油,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跟随钢绞线向后移,后移小段距离后,受辅助锚具的限位结构限制,带动辅助锚具共同后移,直至钢绞线对工作夹片的摩擦力与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力作用达到平衡后不再后移。稳压时,由于失去了张拉力,辅助锚具受弹性回复件的回复力作用将工作夹片推回工作锚具的安装孔内。因此,由于工作夹片提前退回工作锚具孔内一部分,在千斤顶回油时,能够提前进行锚固,可以有效减小钢绞线的回缩量,从而达到减小预应力回缩损失的目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锚具的孔道主要由前部的锥形孔道和后部的柱形孔道组成,所述锥形孔道自前向后逐渐缩小形成所述的限位结构,所述锥形孔道用于在钢绞线的张拉过程中限位自前向后逐渐扩大的锥形工作夹片而使工作夹片带动辅助锚具和内部盖板共同后移。作为本专利技术推荐的实施方式,各组成部分的孔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优选地,所述弹性回复件是压缩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筒的孔道向后腔室内延伸成筒形的固定柱,而所述内部盖板的孔道向后腔室内延伸成筒形的定位柱,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在固定柱和定位柱上。本专利技术所述套筒的前端开口具有环形的沉降台阶,所述沉降台阶的台阶面用于限位工作锚具。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分别为多个且沿各自盘面圆周均匀分布。本专利技术所述辅助锚具与套筒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所述环形间隙为1~2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辅助锚具与内部盖板的中部分别开有固定孔,固定件穿过固定孔固紧而将二者固接。本专利技术所述辅助锚具和工作锚具均为圆柱体,所述辅助锚具的直径小于工作锚具的直径1.5~2.5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⑴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当千斤顶供油时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跟随钢绞线向后移,后移小段距离后,受辅助锚具的限位结构限制,带动辅助锚具共同后移,直至钢绞线对工作夹片的摩擦力与弹性回复件的弹性力作用达到平衡后不再后移。稳压时,由于失去了张拉力,辅助锚具受弹性回复件的回复力作用将工作夹片推回工作锚具的安装孔内。因此,由于工作夹片提前退回工作锚具孔内一部分,在千斤顶回油时,能够提前进行锚固,可以有效减小钢绞线的回缩量,从而达到减小预应力回缩损失的目的。⑵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稳定、实用性强,适于广泛推广和使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与工作锚具装配带有局部剖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B向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与工作锚具装配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中C-C线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包括套筒1、内部盖板2、压缩弹簧3、辅助锚具4和螺栓5,套筒1、内部盖板2和辅助锚具4均为圆柱体,套筒1的后端面11、内部盖板2和辅助锚具4分别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孔道,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前后相对应连通,且各组成部分的孔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孔道分别是套筒1的孔道12、内部盖板2的孔道21和辅助锚具4的孔道41,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分别为6个且沿各自盘面圆周均匀分布。内部盖板2可滑动安装在套筒1中并将套筒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辅助锚具4通过套筒1的前端开口安装在前腔室内并与内部盖板2固接,具体是:辅助锚具4与内部盖板2的中部分别开有固定孔,螺栓5作为固定件穿过固定孔由螺母14固紧而将二者固接。套筒1的后端面11上的中心孔15用于排出油等杂质。辅助锚具4与套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间隙,环形间隙为1~2mm。辅助锚具4的孔道41内具有用于限制工作锚具6的工作夹片7向后移动的限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锚具4的孔道41主要由前部的锥形孔道和后部的圆柱形孔道组成,锥形孔道自前向后逐渐缩小形成限位结构,锥形孔道用于在钢绞线的张拉过程中对自前向后逐渐扩大的锥形工作夹片7进行限位而使工作夹片7带动辅助锚具4和内部盖板2共同后移。压缩弹簧3设于套筒1的后腔室中且其两端分别顶触在套筒1的后端面11与内部盖板2上。具体是,套筒1的孔道12向后腔室内延伸成筒形的固定柱13,而内部盖板2的孔道21向后腔室内延伸成筒形的定位柱16,压缩弹簧3的两端分别套在固定柱13和定位柱16上。工作锚具6为现有装置,它主要由圆柱形主体8和工作夹片7组成,工作夹片7为锥台体,主体8具有与工作夹片7相适配的锥形孔道81。套筒1的前端开口具有环形的沉降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内部盖板、弹性回复件和辅助锚具,所述套筒的后端面、内部盖板和辅助锚具分别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孔道,且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前后相对应连通,所述内部盖板可滑动安装在套筒中并将套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辅助锚具为块状体,它通过套筒的前端开口安装在所述前腔室内并与内部盖板固接,所述辅助锚具的孔道内具有用于限制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向后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弹性回复件设于后腔室中且其两端分别顶触在套筒的后端面与内部盖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内部盖板、弹性回复件和辅助锚具,所述套筒的后端面、内部盖板和辅助锚具分别开有供钢绞线穿过的孔道,且各组成部分的孔道前后相对应连通,所述内部盖板可滑动安装在套筒中并将套筒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前腔室和后腔室,所述辅助锚具为块状体,它通过套筒的前端开口安装在所述前腔室内并与内部盖板固接,所述辅助锚具的孔道内具有用于限制工作锚具的工作夹片向后移动的限位结构,所述弹性回复件设于后腔室中且其两端分别顶触在套筒的后端面与内部盖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锚具的孔道主要由前部的锥形孔道和后部的柱形孔道组成,所述锥形孔道自前向后逐渐缩小形成所述的限位结构,所述锥形孔道用于在钢绞线的张拉过程中对自前向后逐渐扩大的锥形工作夹片进行限位而使工作夹片带动辅助锚具和内部盖板共同后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其特征在于:各组成部分的孔道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少预应力回缩损失的限位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茂盛姚志安李颂华杨文甫陆学村陈善行范立朋陈炳耀廖建春钟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翔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佛山市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广东和立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