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8455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包括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两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之间设置有梁体,梁体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内部横向穿插有钢绞线,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模组,传感器模组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一侧;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由油箱、支撑板、侧挡板、顶板支撑框组成,油箱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顶板支撑框,支撑板位于顶板支撑框一侧,支撑板和顶板支撑框之间设置有侧挡板,油箱顶端位于顶板支撑框内部设置有电机、油泵。通过预应力智能张拉仪和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的配合,从而使得张拉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张拉系统,具体是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
技术介绍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板、夹片。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压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机械结构来看,其含义为预先使其产生应力,其好处是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这样做可以明显改善受拉模块的弹性强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强。但是,现有的预应力张拉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包括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两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之间设置有梁体,梁体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内部横向穿插有钢绞线,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模组,传感器模组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一侧;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由油箱、支撑板、侧挡板、顶板支撑框组成,油箱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和顶板支撑框,支撑板位于顶板支撑框一侧,支撑板和顶板支撑框之间设置有侧挡板,油箱顶端位于顶板支撑框内部设置有电机、油泵。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与梁体之间设置有工作锚。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箱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油箱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之间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数据电缆,进油管位于出油管一侧,数据电缆位于出油管和进油管一旁。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与油泵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常用规格为200mm,位移传感器量程规格为225mm。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板支撑框顶端镶嵌有工业触摸电机,工业触摸电机外表面有显示屏和操作按钮,操作按钮位移显示屏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应力智能张拉仪和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的配合,从而使得张拉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中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正视图。图3为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中预应力智能张拉仪侧视图。图中:1、预应力智能张拉仪;2、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3、梁体;4、钢绞线;5、进油管;6、出油管;7、数据电缆;8、工作锚;9、传感器模组;10、油箱;11、支撑板;12、侧挡板;13、顶板支撑框;14、显示屏;15、操作按钮;16、万向轮;17、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两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之间设置有梁体3,梁体3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内部横向穿插有钢绞线4,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模组9,传感器模组9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一侧;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由油箱10、支撑板11、侧挡板12、顶板支撑框13组成,油箱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支撑板11位于顶板支撑框13一侧,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之间设置有侧挡板12,油箱10顶端位于顶板支撑框13内部设置有电机、油泵。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与梁体3之间设置有工作锚8。所述油箱10下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6,油箱10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7。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之间设置有进油管5、出油管6、数据电缆7,进油管5位于出油管6一侧,数据电缆7位于出油管6和进油管5一旁。所述电机与油泵电性连接。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常用规格为200mm,位移传感器量程规格为225mm。所述顶板支撑框13顶端镶嵌有工业触摸电机,工业触摸电机外表面有显示屏14和操作按钮15,操作按钮15位移显示屏14两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为60MPa,24V供电,4-20mA输出。位移传感器常用的量程规格为225mm,5V供电,0-5V信号输出。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吨位范围25吨至150吨,常用行程规格为200mm。(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简称千斤顶)无论系统是在手动还是自动的状态下,当监测到千斤顶活塞的伸长量达到180mm,必须暂停进油,并发出警告提示检查千斤顶活塞实际伸长量,防止千斤顶超行程工作。1.张拉力的精度为±1.5%;2.两端张拉力的同步性误差范围是±2%;3.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值的误差范围是±6%,超出此范围须停止张拉检查原因。常用的分段目标值,是对张拉力来说的,整个张拉过程不是一直进油达到百分之百的张拉力,常用的分段目标值是:10%20%100%;15%30%100%;10%20%50%;50%100%;15%30%50%;也可以根据特殊的张拉要求录入分段目标值。实际伸长量的计算:100%的位移值+20%的位移值-2X10%的位移值-6;或者100%的位移值+30%的位移值-2X15%的位移值-6。自动张拉状态动作顺序及注意事项:1、填写工程信息,见上位机软件界面2、填写仪器信息,见上位机软件界面3、新建梁体模板,录入张拉参数,参考上位机软件张拉工艺选项4、录入梁号,选择已经建好的对应的梁体模板进入张拉界面,系统自检仪器工作状态,电磁阀工作状态,位移及压力状态,并给出提示。自检一切正常后弹出即将要张拉的梁体参数,包含张拉顺序,张拉力,张拉力的分段目标值,张拉力的分段持荷时间,便于操作员检查参数正确与否。5、点击系统通电,变频器通电等待。6、初始行程张拉:点击开始张拉,位移值清零,进油阀工作,实时采集压力和位移数据并保存,绘制压力时间曲线和位移时间曲线,过程中遇断电跳闸损坏等情况,须保存之前的数据不可丢失,恢复电源后可根据梁号继续张拉。7、10%分段目标值持荷,张拉力达到10%,进油阀停止,持荷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两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之间设置有梁体(3),梁体(3)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内部横向穿插有钢绞线(4),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模组(9),传感器模组(9)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一侧;/n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由油箱(10)、支撑板(11)、侧挡板(12)、顶板支撑框(13)组成,油箱(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支撑板(11)位于顶板支撑框(13)一侧,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之间设置有侧挡板(12),油箱(10)顶端位于顶板支撑框(13)内部设置有电机、油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两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之间设置有梁体(3),梁体(3)与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内部横向穿插有钢绞线(4),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上端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模组(9),传感器模组(9)由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组成,压力传感器位于位移传感器一侧;
所述预应力智能张拉仪(1)由油箱(10)、支撑板(11)、侧挡板(12)、顶板支撑框(13)组成,油箱(10)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支撑板(11)位于顶板支撑框(13)一侧,支撑板(11)和顶板支撑框(13)之间设置有侧挡板(12),油箱(10)顶端位于顶板支撑框(13)内部设置有电机、油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锚整束张拉千斤顶(2)与梁体(3)之间设置有工作锚(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横向预应力专用智能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志安杨文甫陆学村陈善行范立朋沈大为陈炳耀刘永翔廖建春姚响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盛翔交通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