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头组件及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931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头组件,包括钻头、套设在所述钻头上以使所述钻头能够沿钻孔方向滑动的限位套管和用于将所述钻头与所述限位套管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所述钻头的前端露出所述限位套管设置,所述限位套管上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凸出所述钻头钻孔边界设置以用于与钻孔孔端面相抵。在钻头进行钻孔时,通过限位套管的限位,能够有效地控制钻孔深度,进而避免在钻孔过程中,需反复单独测量钻孔深度。综上所述,该钻头组件能够有效解决钻孔深度不好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钻头组件的钻机。

Bit assembly and drilling ri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头组件及钻机
本技术涉及工具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钻头组件,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钻头组件的钻机。
技术介绍
当前大多数企业铸锭均热使用金属控温时,电偶孔的钻孔方式都是:凭生产经验先钻孔适当深度,再比对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与工艺控制范围对比,需要重复进行多次微钻孔和测量,才能靠近工艺范围最佳深度。目前工业生产中铸锭均热钻电偶孔无固定标尺,需要根据生产经验,钻至一定深度后,取出钻头,使用细小的钎子比对深度,再通过卷尺换算。如果电偶孔深度未达到工艺范围,需要再次进行钻孔及测量。由于工艺对电偶孔深度控制范围较严,需要反复多次进行深度测量和钻孔。一方面导致加工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这种转换测量方式增加了测量误差,导致孔深度尺寸差异较大。同时由于钻孔过程中无法判断当前孔的深度,时常发生电偶孔的深度已超出工艺控制范围,轻则影响均热升温时间,导致能耗偏高,降低生产效率;重则由于电偶孔深度太深,已超出最大铣面厚度,而导致铸锭报废。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电偶钻孔效率不高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钻头组件,该钻头组件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偶钻孔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钻头组件的钻机。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头组件,包括钻头、套设在所述钻头上以使所述钻头能够沿钻孔方向滑动的限位套管和用于将所述钻头与所述限位套管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所述钻头的前端露出所述限位套管设置,所述限位套管上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凸出所述钻头钻孔边界设置以用于与钻孔孔端面相抵。在该钻头组件中,在应用时,将钻头组件安装在钻机上,以需要在铸锭上钻出电偶孔时,此时,松开锁紧装置,以调节钻头相对限位套管的位置,以使钻头相对限位套管的露出长度,即钻头允许钻孔深度满足要求后,再通过锁紧装置锁紧,以使限位套管与钻头相对固定。以在钻头进行钻孔时,通过限位套管的限位,能够有效地控制钻孔深度,进而避免在钻孔过程中,需反复单独测量钻孔深度。综上所述所述,该钻头组件能够有效解决钻孔深度不好控制的问题。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管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管的一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延伸至两端的分割开槽,以使钻头插入至所述限位套管内时能够推动所述限位套管胀开。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为抱箍。优选地,所述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限位套管螺纹连接且尾部与所述钻头相抵,以阻止所述钻头相对所述限位套管移动。优选地,所述钻头设置有多个沿钻孔方向依次并列布置且均与锁紧螺钉的尾部相配合的卡槽。优选地,多个所述锁紧螺钉分别沿轴向、周向均匀布置。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管上靠近所述钻头前端的端面为平面且与钻孔方向垂直设置。优选地,所述钻头为合金钢钻头,所述限位套管为合金钢套管。优选地,所述限位套管为圆柱管。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钻机,该钻机包括上述任一种钻头组件,该钻头组件与钻机的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由于上述的钻头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钻头组件的钻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如下:钻头1、限位套管2、锁紧装置3。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钻头组件,以有效地解决电偶钻孔效率不高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钻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头组件,具体应用在钻机上,一般是安装在钻机的驱动组件上,以由驱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钻头组件转动,以实现钻孔操作。具体的,该钻头组件包括限位套管2、钻头1和锁紧装置3。其中钻头1指的是一种转动过程中,能够在目标对象上钻出孔来,一般是钻出圆柱孔。其中钻头1的具体形状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其中钻头1一般前端设置有刀刃,后端为柄部,以用于安装。其中限位套管2套设在钻头1上,以使钻头1相对限位套管2能够沿钻孔方向滑动,且应当保证的是,其中钻头1的前端应当露出限位套管2设置,以使钻头1上的刀刃能够露出以进行钻孔操作。而其中钻头1相对限位套管2沿钻孔方向滑动,以能够调节钻头1前端露出长度,以控制钻孔深度。其中限位套管2的上靠近钻头1的一端凸出钻头1钻孔边界设置,以用于与钻孔孔端面相抵,进而阻止钻头1继续深入钻孔,以控制钻孔深度。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钻头1钻孔边界是确定的,因为钻头1是确定的,那么钻孔相对钻头1轴线的位置关系是确定的,因此能够直接通过钻头1判断限位套管2上靠近钻头1的一端是否突出钻孔边界设置。可以是沿周向方向,其中一段或一点部位凸出设置,还可以是沿周向方向均突出设置。在凸出设置后,当钻头1进行钻孔时,随着钻孔深入,该凸出部分因为凸出设置无法进入到钻孔中,会阻止限位套管2跟随钻头1相对被钻孔物体向前移动,进而起到阻止钻头1继续深入钻孔。其中锁紧装置3的作用在于,将钻头1与限位套管2锁紧固定,以阻止钻头1相对限位套管2沿钻孔方向滑动。具体的,在锁紧装置3进行锁紧时,其中钻头1的位置被卡死,以在钻孔过程中,钻头1与限位套管2相对固定,以保证限位套管2起到限位作用,在需要时,还可以是通过限位套管2将扭矩传递至钻头1。而当需要调节钻孔深度时,此时松开锁紧装置3,以使得钻头1能够相对限位套管2沿钻孔方向移动,以使钻头1露出长度合适后,再通过锁紧装置3锁紧。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限位套管2与钻头1中一个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可以是限位套管2设置有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而驱动钻头1的扭矩,则通过该限位套管2传递。还可以是钻头1的后端也露出限位套管2设置,并使钻头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的连接部。在该钻头组件中,在应用时,将钻头组件安装在钻机上,以需要在铸锭上钻出电偶孔时,此时,松开锁紧装置3,以调节钻头1相对限位套管2的位置,以使钻头1相对限位套管2的露出长度,即钻头1允许钻孔深度满足要求后,再通过锁紧装置3锁紧,以使限位套管2与钻头1相对固定。以在钻头1进行钻孔时,通过限位套管2的限位,能够有效地控制钻孔深度,进而避免在钻孔过程中,需反复单独测量钻孔深度。综上所述所述,该钻头组件能够有效解决钻孔深度不好控制的问题。如上所述的,其中限位套管2可以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与其它部件固定连接,具体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为了方便连接,此处优选限位套管2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为了更好的使限位套管2与钻机之间传递扭矩,此处优选限位套管2的一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延伸至两端的分割开槽,以使钻头1插入至限位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套设在所述钻头上以使所述钻头能够沿钻孔方向滑动的限位套管和用于将所述钻头与所述限位套管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所述钻头的前端露出所述限位套管设置,所述限位套管上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凸出所述钻头钻孔边界设置以用于与钻孔孔端面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套设在所述钻头上以使所述钻头能够沿钻孔方向滑动的限位套管和用于将所述钻头与所述限位套管锁紧固定的锁紧装置,所述钻头的前端露出所述限位套管设置,所述限位套管上靠近所述钻头的一端凸出所述钻头钻孔边界设置以用于与钻孔孔端面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套管用于与钻机的驱动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管的一侧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延伸至两端的分割开槽,以使钻头插入至所述限位套管内时能够推动所述限位套管胀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为抱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为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限位套管螺纹连接且尾部与所述钻头相抵,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永红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