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8493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31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小白菊内酯具有显著的抗弓形虫效果,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弓形虫病的药物。小白菊内酯具有显著的抗弓形虫效果:(1)以细胞实验结果表明,相对空白对照组,80mM的小白菊内酯可降低细胞群体感染率至22%;对于单个细胞内虫体的增殖率可降至15%;(2)凋亡实验表明小白菊内酯可促进弓形虫细胞凋亡率;且小白菊内酯作为抗弓形虫药物具有低毒的优点:小白菊内酯对弓形虫感染的大鼠的治疗实验表明,大鼠死亡率极低,小白菊内酯100毫克/Kg时保护率为100%;解剖采取组织,大鼠各组织形态大小正常,进行病理切片检查,未见病理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特别涉及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弓形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能引起孕妇和孕畜流产、死产,对免疫功能缺陷及低下人群影响最严重甚至有致命的威胁。弓形虫感染呈世界性分布,特别集中于温暖、潮湿和低海拔地区,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弓形虫人群阳性率平均约为30%,英国20%~40%,美国50%~60%,法国80%~90%。我国人体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平均为7.88%,感染率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男女间感染机会均等。至于动物感染率,据文献报道,弓形虫在家禽家畜感染率根据动物品种不同,大致为25.17%~66.39%。弓形虫的宿主种类十分广泛,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鸟类、鱼类都可作为中间宿主,猫及其它猫科动物是其终宿主兼中间宿主。弓形虫对寄生组织的选择也无特异亲嗜性,除红细胞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均可寄生.其感染途径为饮食不洁、污染的水源、接触感染禽畜、胎盘、输血等途径传播,并有家庭聚集现象,弓形虫病与艾滋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约有5%~10%的艾滋病患者兼有弓形虫感染。目前,临床治疗弓形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特征摘要】
1.小白菊内酯在制备抗弓形虫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白菊内酯的浓度为40mM~1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白菊内酯的浓度为8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淑亚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