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8101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降噪的外壳,外壳主要由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消音层两端向散热板延伸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一凸块;散热板两端顶部均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块,第二凹槽与第一凸块相对应;真空层包括真空壳体和真空腔,真空壳体两端均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第三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与第二凸块相对应;第四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三凸块;第二消音层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两侧边上设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与第三凸块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降噪的优点。

A Special Vibration and Noise Reduction Device for Spacec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
本技术属于减震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载人航天器在轨工作时间日益增长,航天器密封舱内噪声过大会影响航天器精密仪器的运行,噪声也成为航天设备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载人航天器首次引用了通风系统实现对密封舱内的空气对流及换热功能,利用风机实现空气的流动,风机工作时的振动产生了较大的噪声,为了给保证一些精密仪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对风机进行降噪处理,并且,载人航天器对重量有要求,需要使用较小重量资源进行降噪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降噪的外壳,所述外壳主要由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所述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相邻之间通过相互对应的楔形槽相连接;所述消音层两端向散热板延伸形成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散热板两端顶部均设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凹槽与第一凸块相对应;所述真空层包括真空壳体和真空腔,所述真空壳体两端均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在真空层左侧,第四凹槽在真空层右侧;所述第三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与第二凸块相对应;所述第四凹槽内壁两侧设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二消音层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凸起部与第四凹槽相吻合,所述凸起部两侧边上设有第六凹槽,所述第六凹槽与第三凸块相对应。进一步,所述楔形槽呈“T”形、“工”形或梯形。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内左侧壁到散热板左侧的距离与第一凸块左壁到消音层凹槽底面的距离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方便高效;所述第一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相邻之间通过相互对应的楔形槽相连接;所述楔形槽呈“T”形、“工”形或梯形,可以使第一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连接更稳固。2、通过第一消音层、真空层、散热板和第二消音层的相互配合能有效地保护航天器内的仪表设备,防止航天器内的仪表设备受到噪音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剖面图。图2本技术第一消音层剖面图。图3本技术散热板剖面图。图4本技术真空层剖面图。图5本技术第二消音层剖面图。其中,1、第一消音层;2、散热板;3、真空层;4、第二消音层;5、第一凸块;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二凸块;9、第三凹槽;10、第四凹槽;11、第五凹槽;12、第三凸块;13、第六凹槽;14、凸起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降噪的外壳,所述外壳主要由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所述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相邻之间通过相互对应的楔形槽相连接;所述楔形槽呈“T”形、“工”形或梯形,可以使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连接更稳固。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消音层1两端向散热板2延伸形成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内壁两侧设有第一凸块5;所述第一消音层1包括三聚氰胺海绵,三聚氰胺海绵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板2两端顶部均设有第二凹槽7和第二凸块8,所述第二凹槽7与第一凸块5相对应;所述第二凹槽7内左侧壁到散热板2左侧的距离与第一凸块5左壁到第一消音层1凹槽底面的距离相同。所述第一凹槽6与散热板2左侧相吻合。通过第二凹槽7和第一凸块5使所述散热板2与第一消音层1贴合更紧密。第一消音层1可以吸收航天器设备发出的声音,声波深入三聚氰胺海绵的孔隙,且孔隙多为内部互相贯通的开口孔,受到空气分子摩擦和粘滞阻力,以及使细小纤维作机械振动,从而使声能转变为热能,通过散热板2散热。如图4所示,所述真空层3两端均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三凹槽9和第四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9在真空层3左端,第四凹槽10在真空层3右侧;真空层3包括真空壳体,真空壳体内为真空。真空层3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所述第三凹槽9内壁两侧设有第五凹槽11,所述第五凹槽11与第二凸块8相对应;所述第三凹槽9与散热板2的右侧相吻合,所述第四凹槽10内壁两侧设有第三凸块12;通过第五凹槽11与第二凸块8使真空层3与散热板2连接更紧密。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消音层4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14,凸起部14与第四凹槽10相吻合,所述凸起部14两侧边上设有第六凹槽13,所述第六凹槽13与第三凸块12相对应。通过第六凹槽13与第三凸块12使第二消音层4与真空层3更紧密。所述第二消音层4包括三聚氰胺海绵,三聚氰胺海绵具有很好的吸音效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降噪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要由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所述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相邻之间通过相互对应的楔形槽相连接;所述第一消音层(1)两端向散热板(2)延伸形成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内壁两侧设有第一凸块(5);所述散热板(2)两端顶部均设有第二凹槽(7)和第二凸块(8),所述第二凹槽(7)与第一凸块(5)相对应;所述真空层(3)包括真空壳体和真空腔,所述真空壳体两端均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三凹槽(9)和第四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9)在真空层(3)左侧,第四凹槽(10)在真空层(3)右侧;所述第三凹槽(9)内壁两侧设有第五凹槽(11),所述第五凹槽(11)与第二凸块(8)相对应;所述第四凹槽(10)内壁两侧设有第三凸块(12);所述第二消音层(4)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14),凸起部(14)与第四凹槽(10)相吻合,所述凸起部(14)两侧边上设有第六凹槽(13),所述第六凹槽(13)与第三凸块(12)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专用减振降噪装置,包括减振降噪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主要由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所述第一消音层(1)、真空层(3)、散热板(2)和第二消音层(4)相邻之间通过相互对应的楔形槽相连接;所述第一消音层(1)两端向散热板(2)延伸形成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内壁两侧设有第一凸块(5);所述散热板(2)两端顶部均设有第二凹槽(7)和第二凸块(8),所述第二凹槽(7)与第一凸块(5)相对应;所述真空层(3)包括真空壳体和真空腔,所述真空壳体两端均向两侧延伸形成第三凹槽(9)和第四凹槽(10),所述第三凹槽(9)在真空层(3)左侧,第四凹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飞李洋洋刘军飞刘振涛左耀卫付超峰李磊磊赵聪慧方乃竞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峰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