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7486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过滤池、插板、固定板、超滤膜、纳滤膜和吸泵;还包括固定杆、加热管、温度计、pH计、搅拌棒、一组搅拌叶和电机,固定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生化反应池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温度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中央区域,pH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下半区域与生化反应池连通,搅拌棒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下半区域,一组搅拌叶一端均与搅拌棒外侧壁连接,搅拌棒左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还包括蒸发室、加热棒、一组导热管和冷凝管。

Zero Discharge Device for Dense Water of Landfill Leach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是一种用于垃圾本身水分及垃圾填埋场雨雪水混合形成的垃圾浓水的清理装置,其在垃圾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固定杆、加热管、温度计、过滤池、插板、固定板、超滤膜、纳滤膜和吸泵,生化反应池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生化反应池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加料管,生化反应池右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固定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生化反应池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加热管缠绕在固定杆上,温度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中央区域,过滤池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过滤池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插板左端与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插板右端插入第二开口处并与过滤池内侧壁紧密连接,超滤膜外侧壁与过滤池内侧壁上半区域可拆卸连接,纳滤膜外侧壁与过滤池内侧壁中央区域可拆卸连接,生化反应池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另一端与过滤池顶面左半区域连通,过滤池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穿过吸泵与外界连通;现有的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使用时,垃圾浓水自进液管进入生化反应池,将微生物自加料管添加至生化反应池中,微生物与垃圾浓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反应并消耗掉有机物,不含有机物的垃圾浓水自第一连通管进入过滤池,进入过滤池的垃圾浓水依次经过超滤膜和纳滤膜,对垃圾浓水进行两次过滤,除掉垃圾浓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将吸泵通电,吸泵将过滤后的溶液自过滤池吸出;现有的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使用中发现,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一定条件的要求,仅将微生物添加到垃圾浓水中不足以使得微生物充分降解其中的有机物,使用合理性较差;过滤后的溶液中仍含有部分重金属盐等杂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产生威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生化反应池中的温度,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佳生长温度,提高微生物反应活性,提高使用合理性;降低过滤后溶液中的重金属盐等杂质,降低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使用局限性。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过滤池、插板、固定板、超滤膜、纳滤膜和吸泵,生化反应池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生化反应池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加料管,生化反应池右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过滤池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过滤池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插板左端与固定板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插板右端插入第二开口处并与过滤池内侧壁紧密连接,超滤膜外侧壁与过滤池内侧壁上半区域可拆卸连接,纳滤膜外侧壁与过滤池内侧壁中央区域可拆卸连接,生化反应池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另一端与过滤池顶面左半区域连通,过滤池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还包括固定杆、加热管、温度计、pH计、搅拌棒、一组搅拌叶和电机,所述固定杆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生化反应池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加热管缠绕在固定杆上,所述温度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中央区域,所述pH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下半区域与生化反应池连通,所述搅拌棒穿过生化反应池左侧壁下半区域,所述一组搅拌叶一端均与搅拌棒外侧壁连接,搅拌棒左端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还包括蒸发室、加热棒、一组导热管和冷凝管,所述蒸发室内部设置有第三储存腔,蒸发室左侧壁上半区域与第二连通管连通,蒸发室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三连通管,所述加热棒左端和右端分别与蒸发室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内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导热管底端均与加热棒顶端连接,所述冷凝管缠绕在第三连通管上。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第一螺钉,第一开口处生化反应池内侧壁设置有与第一螺钉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第一螺钉左端插入并螺装进第一开口。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一组第二螺钉,固定板上前侧、上后侧、下前侧和下后侧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孔,过滤池左侧壁下半区域与一组圆孔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组圆形凹槽,一组圆孔内部分别设置有与一组第二螺钉相对应的内螺纹,一组圆形凹槽内分别设置有与一组第二螺钉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第二螺钉分别插入并螺装进一组圆孔和一组圆形凹槽。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上防滑垫和下防滑垫,所述上防滑垫底端和下防滑垫顶端分别与插杆顶端和底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一组支腿,所述一组支腿顶端分别与过滤池底面左前侧、左后侧、右前侧和右后侧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一组车轴、一组前轮和一组后轮,所述一组车轴顶端中央区域分别与一组支腿底端连接,一组车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前轮后侧壁中央区域和一组后轮前侧壁中央区域轴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左端与过滤池右侧壁上半区域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还包括挂钩,所述挂钩右端与过滤池左侧壁上半区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垃圾浓水自进液管进入生化反应池,将加热管通电,加热管对垃圾浓水进行加热,观测温度计的读数,当温度计温度显示为微生物最佳温度时,将微生物自加料管添加至生化反应池中,微生物与垃圾浓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反应并消耗掉有机物,实时监测温度计变化,当温度计读数降低时,同时将电机通电,电机带动搅拌棒旋转,搅拌棒带动一组搅拌叶旋转将然后将加热管通电,一组搅拌叶将加热管产生的热量搅拌均匀,防止加热管附近的微生物由于温度过高而死亡,当温度计读数再次达到温度计读数时,将加热管断电,重复操作,使得微生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温度范围内,调节生化反应池中的温度,使微生物始终保持在最佳生长温度,提高微生物反应活性,提高使用合理性;将加热棒通电,加热棒通过一组导热管对蒸发室内的溶液加热,蒸发室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为水蒸气流至第三连通管内,由于外界环境的温度不能控制,第三连通管外侧壁上缠绕的冷凝管对管内的水蒸气降温,使得第三连通管内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而流出,当蒸发室内的水分越来越少时,蒸发室溶液中的重金属盐形成结晶析出,降低过滤后溶液中的重金属盐等杂质,降低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使用局限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生化反应池;2、过滤池;3、插板;4、固定板;5、超滤膜;6、纳滤膜;7、吸泵;8、固定杆;9、加热管;10、温度计;11、pH计;12、搅拌棒;13、搅拌叶;14、电机;15、蒸发室;16、加热棒;17、导热管;18、冷凝管;19、第一螺钉;20、第二螺钉;21、上防滑垫;22、支腿;23、车轴;24、前轮;25、推杆;26、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1、过滤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1)、过滤池(2)、插板(3)、固定板(4)、超滤膜(5)、纳滤膜(6)和吸泵(7),生化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生化反应池(1)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加料管,生化反应池(1)右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过滤池(2)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过滤池(2)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插板(3)左端与固定板(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插板(3)右端插入第二开口处并与过滤池(2)内侧壁紧密连接,超滤膜(5)外侧壁与过滤池(2)内侧壁上半区域可拆卸连接,纳滤膜(6)外侧壁与过滤池(2)内侧壁中央区域可拆卸连接,生化反应池(1)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另一端与过滤池(2)顶面左半区域连通,过滤池(2)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8)、加热管(9)、温度计(10)、pH计(11)、搅拌棒(12)、一组搅拌叶(13)和电机(14),所述固定杆(8)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生化反应池(1)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加热管(9)缠绕在固定杆(8)上,所述温度计(10)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中央区域,所述pH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下半区域与生化反应池(1)连通,所述搅拌棒(12)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下半区域,所述一组搅拌叶(13)一端均与搅拌棒(12)外侧壁连接,搅拌棒(12)左端与所述电机(14)输出端连接;还包括蒸发室(15)、加热棒(16)、一组导热管(17)和冷凝管(18),所述蒸发室(15)内部设置有第三储存腔,蒸发室(15)左侧壁上半区域与第二连通管连通,蒸发室(15)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三连通管,所述加热棒(16)左端和右端分别与蒸发室(15)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内右侧壁下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导热管(17)底端均与加热棒(16)顶端连接,所述冷凝管(18)缠绕在第三连通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浓水零排放装置,包括生化反应池(1)、过滤池(2)、插板(3)、固定板(4)、超滤膜(5)、纳滤膜(6)和吸泵(7),生化反应池(1)内部设置有第一储存腔,生化反应池(1)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液管和加料管,生化反应池(1)右侧壁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储存腔相通,过滤池(2)内部设置有第二储存腔,过滤池(2)左侧壁下半区域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二储存腔相通,插板(3)左端与固定板(4)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插板(3)右端插入第二开口处并与过滤池(2)内侧壁紧密连接,超滤膜(5)外侧壁与过滤池(2)内侧壁上半区域可拆卸连接,纳滤膜(6)外侧壁与过滤池(2)内侧壁中央区域可拆卸连接,生化反应池(1)右侧壁下半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另一端与过滤池(2)顶面左半区域连通,过滤池(2)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二连通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杆(8)、加热管(9)、温度计(10)、pH计(11)、搅拌棒(12)、一组搅拌叶(13)和电机(14),所述固定杆(8)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生化反应池(1)内左侧壁中央区域和内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加热管(9)缠绕在固定杆(8)上,所述温度计(10)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中央区域,所述pH计探测端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下半区域与生化反应池(1)连通,所述搅拌棒(12)穿过生化反应池(1)左侧壁下半区域,所述一组搅拌叶(13)一端均与搅拌棒(12)外侧壁连接,搅拌棒(12)左端与所述电机(14)输出端连接;还包括蒸发室(15)、加热棒(16)、一组导热管(17)和冷凝管(18),所述蒸发室(15)内部设置有第三储存腔,蒸发室(15)左侧壁上半区域与第二连通管连通,蒸发室(15)右侧壁中央区域连通设置有第三连通管,所述加热棒(16)左端和右端分别与蒸发室(15)内左侧壁下半区域和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瑞雪景爱国冯彦星王淑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蓝标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