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8865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20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包括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加热器、厌氧反应器、硝化/反硝化装置、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清水池和浓缩液池,渗滤液处置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池和检测所述循环水池中滤液COD浓度的COD在线监测设备,所述循环水池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厌氧反应器之间,并与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连接;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还依次与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和清水池连接,所述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与所述浓缩液池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垃圾处理的多个环节作了改进,提高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效率,处理后的渗滤液可以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包括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加热器、厌氧反应器、硝化/反硝化装置、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清水池和浓缩液池,渗滤液处置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池和检测所述循环水池中滤液COD浓度的COD在线监测设备,所述循环水池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厌氧反应器之间,并与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连接;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还依次与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和清水池连接,所述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与所述浓缩液池连接。本技术在垃圾处理的多个环节作了改进,提高了垃圾渗滤液处理效率,处理后的渗滤液可以达标排放。【专利说明】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
技术介绍
市政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利用是世界性课题。目前我国城乡市政垃圾的集中处理方法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填埋法占地面积大,对垃圾的减量化程度低,需做防渗处理,还要建沼气回收及渗滤液处理厂,容易对地下水及周围空气造成污染。堆肥法适合处理含易腐有机质多的垃圾,能实现部分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堆肥质量不易控制,有害成分常常超标。垃圾焚烧发电在我国发展非常迅速,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含二噁英和重金属的飞灰危害性大、处理困难,而且尽管采用了十分先进和复杂的净化系统,但烟气中的二噁英仍难以控制及监测。为了充分体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人们推出了各种市政垃圾综合处理工艺。现有的垃圾处理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 通常垃圾干化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均集中收集在集水池内,并由渗滤液集水池底部的潜水泵将其送至污水处理系统,待渗滤液处理达标后排放。由于垃圾渗滤液的含泥量较高,易堵塞潜水泵。潜水泵置于渗滤液集水池底,容易被渗滤液腐蚀,并且检修困难。同时,潜水泵流量不稳定,易带入杂质,影响后续的处理程序。 通常市政垃圾渗滤液厌氧消化反应流程为:预处理一加热一厌氧反应一后续流程(如硝化/反硝化系统)。经加热器加热后的渗滤液将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器,厌氧处理后的滤液又直接流入后续流程。当渗滤液有机污染物含量极高时,经过该系统一次厌氧反应后,其出水水质中有机物含量仍难以降至理想水平,COD浓度仍然较高。另一方面,经过加热器加热后的渗滤液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器,会导致反应器中温度难以调节,且波动较大。厌氧反应器中起关键作用的甲烷菌,对温度敏感。通常中温甲烷菌的生存适应温度为30-36°C,超过该范围,或温度波动较大均会造成有机酸大量累积,抑制厌氧微生物的活性或造成它们的死亡。 由于现有的垃圾处理工艺的上述问题,导致垃圾干化、渗滤液的处理效率低,处理后的渗滤液存在不达标的情形,并且系统中的装置维修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并且处理效果好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包括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加热器、厌氧反应器、硝化/反硝化装置、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清水池和浓缩液池,所述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和加热器依次连接,渗滤液处置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池和检测所述循环水池中滤液COD浓度的COD在线监测设备,所述循环水池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厌氧反应器之间,并与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连接;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还依次与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和清水池连接,所述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与所述浓缩液池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螺杆泵与集水池之间设有引水罐,所述引水罐的进水管伸入所述集水池内的液面下,所述引水罐的出水管与第一螺杆泵的进口相连。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螺杆泵的出口通过Y型管道过滤器与所述预处理池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循环水池上设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第一管道与所述加热器连接,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与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连接,第四管道和第五管道与所述厌氧反应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第五控制阀。 上述方案中,渗滤液处置系统还包括阀门控制系统,所述阀门控制系统根据COD在线监测设备的检测数据调节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的开闭和打开幅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厌氧反应器上还设有温度检测装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与所述阀门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阀门控制系统根据所述温度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的开闭和打开幅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第四管道、第五管道上均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与所述阀门控制系统连接,通过所述阀门控制系统调节各管道的流量大小。 上述方案中,所述循环水池底部设有与COD在线监测设备连接的潜水泵。 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渗滤液提升和输送;通过第一螺杆泵将渗滤液收集池中的渗滤液输送至预处理池进行预处理,通过第二螺杆泵将经过预处理的渗滤液送入加热器; S2、渗滤液处理;加热后的渗滤液通过循环水池进入厌氧反应器发生厌氧反应,渗滤液在循环水池和厌氧反应器之间反复流动,直至COD在线监测设备检测的COD浓度降至设定值;从循环水池出来的渗滤液进入硝化/反硝化装置处理后,通入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过滤。 实施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用外露于地面上的螺杆泵替代置于渗滤液池底的潜水泵,防止了渗滤液对潜水泵的腐蚀,使渗滤液输送过程中流量稳定,维护检修操作方便,同时解决了潜水泵易被堵塞的问题。 2、通过在加热器和厌氧反应器之间设立循环缓冲水池,使得COD浓度极高的垃圾渗滤液可以循环进行厌氧反应,直至出水COD浓度降至理想水平。在厌氧反应效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后续流程中低COD浓度液体的回流,稀释反应器进水中C0D,进而达到降低出水COD浓度的目的。实现了多次循环厌氧反应,显著提高了厌氧消化垃圾渗滤液的效率。由于缓冲循环水池的存在,对厌氧反应器进水温度的调节更为灵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技术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循环水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I包括渗滤液集水池101、第一螺杆泵103、预处理池105、第二螺杆泵106、加热器107、厌氧反应器110、硝化/反硝化装置111、超滤膜装置113、纳滤膜装置118、反渗透膜装置114、清水池115和浓缩液池119。 渗滤液集水池101、第一螺杆泵103、预处理池105、第二螺杆泵106和加热器107依次连接,渗滤液处置系统I还包括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垃圾渗滤液的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加热器、厌氧反应器、硝化/反硝化装置、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清水池和浓缩液池,所述渗滤液集水池、第一螺杆泵、预处理池、第二螺杆泵和加热器依次连接,渗滤液处置系统还包括循环水池和检测所述循环水池中滤液COD浓度的COD在线监测设备,所述循环水池设置在所述加热器和厌氧反应器之间,并与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连接;所述硝化/反硝化装置还依次与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反渗透膜装置和清水池连接,所述超滤膜装置、纳滤膜装置和反渗透膜装置与所述浓缩液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叶青刘喆王焕忠缪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华新水泥黄石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