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6588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包括底座与试管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主轴承座,所述主轴承座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若干副轴承座,所述副轴承座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同时两端的副轴承座均通过转杆与主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副轴承座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副轴承座、主轴承座、伺服电机、正转电路、反转电路、电子定时器、充气筒、副磁铁条、主磁铁条、橡胶垫、海绵垫,这样不仅可以带动试管做180度旋转运动,从而便于对采血管中的血样本进行摇匀,而且还便于对单个或者多个试管进行单独旋转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
本技术涉及试管架
,具体为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
技术介绍
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经常需要采集患者血标本,协助指导患者的诊疗活动,血液标本采集规范要求:血液收集于试管内后,轻轻的倾倒试管8-10次(180度轻度摇晃),使试管内原本填充好的添加剂与血液混和均匀;传统的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存在以下不足:目前,操作人员采集一份标本后,即刻摇匀已采集的血标本,再采集另一份血标本,再即刻摇匀,而部分儿童在摇匀血标本的时候出现脱针,致采血中断,需再次穿刺,且操作人员手动摇摆血液标本的次数和角度不规范时,出现未充分混匀血液与试管添加剂,导致溶血和血液凝固,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造成血液标本的浪费和增加患者的疼痛,不符合爱伤观念,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操作人员采集一份标本后,即刻摇匀已采集的血标本,再采集另一份血标本,再即刻摇匀,而部分儿童在摇匀血标本的时候出现脱针,致采血中断,需再次穿刺,且操作人员手动摇摆血液标本的次数和角度不规范时,出现未充分混匀血液与试管添加剂,导致溶血和血液凝固,需要重新采集血标本,造成血液标本的浪费和增加患者的疼痛,不符合爱伤观念,同时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包括底座与试管架,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主轴承座,所述主轴承座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若干副轴承座,所述副轴承座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同时两端的副轴承座均通过转杆与主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副轴承座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侧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同时凹槽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充气筒,所述充气筒的前侧面均设置有充气口,同时充气口上均活动设置有阀门,所述凹槽的槽口处均活动设置有弧形卡环,同时弧形卡环均通过连接板与充气筒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转轴穿过底座并与转杆对接,所述副轴承座、转杆的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副磁铁条,所述底座的上端横向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为铁质杆,同时伸缩杆在靠近副磁铁条的一侧均活动设置有若干个主磁铁条,所述试管架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前侧面,所述试管架的上端、底端横杆上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若干个圆孔,所述试管架上端的横杆圆孔均与外界相通,所述底座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所述伺服电机与控制盒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同时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优选的,所述控制盒内部导电板上分别电连接有正转电路、反转电路,且正转电路、反转电路上均设置有电子定时器,同时伺服电机分别与正转电路、反转电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试管架底端横杆上的圆孔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海绵垫。优选的,所述圆孔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泡沫材质制成的护圈。优选的,所述弧形卡环的端口内壁均固定设置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主轴承座、副轴承座、伺服电机、正转电路、反转电路、电子定时器、弧形槽、伸缩杆、主磁铁条、副磁铁条,将副轴承座设置成若干个,将伸缩杆设置成铁质杆,这样将伺服电机转动的角度设定好,再设定好电子定时器的间隔启动时间,当想要对整体进行旋转时,则利用伸长伸缩杆,再在每节杆上均设置有主磁铁条,再将主磁铁条与副磁铁条相贴,这样便可以带动整体进行摇匀,而通过在对应的每节杆设置主磁铁条,这样便于对单个或者多个采血管同时进行旋转摇匀,不仅不会造成血液标本的浪费,而且还会减少患者由于再次穿刺所带来的疼痛,同时还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用非常方便;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块、凹槽、弧形卡环、橡胶垫、充气筒、阀门,这样将气泵输出端气管与充气筒充气口连接,使得气体进入到充气筒后充气筒膨胀,从而便于将采血管夹住;通过设置试管架、圆孔、海绵垫,这样便于将要摇匀后的采血管进行放置,从而使得不容易发生混乱,此新型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使用效果还很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中的副轴承座、伸缩杆、固定块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中的试管架与圆孔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中的正转电路、反转电路与伺服电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副轴承座;2、控制盒;3、底座;4、转杆;5、弧形槽;6、主轴承座;7、伺服电机;8、副磁铁条;9、试管架;10、固定块;11、凹槽;12、充气筒;13、弧形卡环;14、伸缩杆;15、主磁铁条;16、圆孔;17、正转电路;18、反转电路;19、电子定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包括底座3与试管架9,所述底座3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5,所述弧形槽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主轴承座6,所述主轴承座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若干副轴承座1,所述副轴承座1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同时两端的副轴承座1均通过转杆4与主轴承座6转动连接,所述副轴承座1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侧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11,同时凹槽1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充气筒12,所述充气筒12的前侧面均设置有充气口,同时充气口上均活动设置有阀门,所述凹槽11的槽口处均活动设置有弧形卡环13,同时弧形卡环13均通过连接板与充气筒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转轴穿过底座3并与转杆4对接,所述副轴承座1、转杆4的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副磁铁条8,所述底座3的上端横向设置有伸缩杆14,且伸缩杆14为铁质杆,同时伸缩杆14在靠近副磁铁条8的一侧均活动设置有若干个主磁铁条15,所述试管架9固定安装在底座3的前侧面,所述试管架9的上端、底端横杆上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若干个圆孔16,所述试管架9上端的横杆圆孔16均与外界相通,所述底座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2,所述伺服电机7与控制盒2电连接。所述底座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防滑垫,同时防滑垫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的,这样可以防滑;所述控制盒2内部导电板上分别电连接有正转电路17、反转电路18,且正转电路17、反转电路18上均设置有电子定时器19,同时伺服电机7分别与正转电路17、反转电路18电连接,这样便于伺服电机7定时正传、定时反转;所述试管架9底端横杆上的圆孔16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海绵垫,这样可以对试管进行保护;所述圆孔16的内壁均固定设置有泡沫材质制成的护圈;所述弧形卡环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包括底座(3)与试管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5),所述弧形槽(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主轴承座(6),所述主轴承座(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若干副轴承座(1),所述副轴承座(1)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同时两端的副轴承座(1)均通过转杆(4)与主轴承座(6)转动连接,所述副轴承座(1)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侧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11),同时凹槽(1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充气筒(12),所述充气筒(12)的前侧面均设置有充气口,同时充气口上均活动设置有阀门,所述凹槽(11)的槽口处均活动设置有弧形卡环(13),同时弧形卡环(13)均通过连接板与充气筒(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转轴穿过底座(3)并与转杆(4)对接,所述副轴承座(1)、转杆(4)的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副磁铁条(8),所述底座(3)的上端横向设置有伸缩杆(14),且伸缩杆(14)为铁质杆,同时伸缩杆(14)在靠近副磁铁条(8)的一侧均活动设置有若干个主磁铁条(15),所述试管架(9)固定安装在底座(3)的前侧面,所述试管架(9)的上端、底端横杆上从左至右均依次开设有若干个圆孔(16),所述试管架(9)上端的横杆圆孔(16)均与外界相通,所述底座(3)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控制盒(2),所述伺服电机(7)与控制盒(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控制力度与旋转次数装置的医用采血试管架,包括底座(3)与试管架(9),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5),所述弧形槽(5)的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主轴承座(6),所述主轴承座(6)的内侧之间设置有若干副轴承座(1),所述副轴承座(1)之间均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同时两端的副轴承座(1)均通过转杆(4)与主轴承座(6)转动连接,所述副轴承座(1)的前端面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的内侧相对面均开设有凹槽(11),同时凹槽(11)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充气筒(12),所述充气筒(12)的前侧面均设置有充气口,同时充气口上均活动设置有阀门,所述凹槽(11)的槽口处均活动设置有弧形卡环(13),同时弧形卡环(13)均通过连接板与充气筒(12)固定连接,所述底座(3)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7),所述伺服电机(7)的输出端转轴穿过底座(3)并与转杆(4)对接,所述副轴承座(1)、转杆(4)的后侧面均固定安装有副磁铁条(8),所述底座(3)的上端横向设置有伸缩杆(14),且伸缩杆(14)为铁质杆,同时伸缩杆(14)在靠近副磁铁条(8)的一侧均活动设置有若干个主磁铁条(15),所述试管架(9)固定安装在底座(3)的前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代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