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靛蓝单元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6520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8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异靛蓝单元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通过在异靛蓝单元中引入四个氰基,构筑新型强吸电子结构单元,有利于降低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的重叠,进而降低其单线态与三线态的能级差,获得热活性延迟荧光。进一步以此类材料为发光层掺杂剂,通过溶液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获得了高达14.1%的最大外量子效率。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rmally Active Delayed Fluorescent Materials Based on Isindigo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异靛蓝单元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有机热活性延迟荧光(TADF)材料,特别涉及一种以异靛蓝衍生物为受体单元、二苯胺、咔唑及吖啶为给体单元的给体-受体-给体(D-A-D)型有机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及其作为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发光层材料的应用,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因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可大面积制备及柔性显示等特点,被认为是平板显示的终极技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OLEDs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作为OLEDs的核心成分也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根据电子跃迁的不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主要分为三类:荧光发光材料(单线态)、传统磷光发光材料(三线态)和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TADF)。据自旋统计理论,产生激发单重态和激发三重态的比例为3:1,即在电致发光中,荧光材料仅利用了单重态激子发光,其理论内量子效率为25%,这是导致OLEDs效率较低的根本原因。传统磷光材料由于重金属原子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可有效增加单线态到三线态的系间穿越几率,充分利用单重态激子与三重态激子发光,理论上可以达到100%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异靛蓝单元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 式3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异靛蓝单元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具有式1式3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活性延迟荧光材料式1式3,其特征在于:以异靛蓝衍生物为受体,二苯胺、咔唑或吖啶单元为给体,通过取代反应、Knoevenagel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飞庞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秀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