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5117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包括底座、支撑座、升降平台、连杆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底座的左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托板、滑动托板和升降座,所述滑动托板位于固定托板内,所述固定托板的前侧与升降座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撑臂、下撑臂、支座和力臂,所述上撑臂的右上端与力臂的上端焊接,所述上撑臂的左下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右上端与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左下端与滑动托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右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千斤顶和位于千斤顶下端的千斤顶固定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升降稳定,能够带动收线盘的上下移动,减轻人工劳动力。

A Lifting Pallet for High Win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
本技术涉及高绞机的
,特别涉及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
技术介绍
高绞机是一种应用于电脑排线、耳机线、电子线、电话线、网络线、PVC等铜线绞合的电线电缆设备。现有的高绞机中通过收线盘对电缆、网格线、PVC等进行卷绕,卷绕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收线盘卸下,但是装满铜线或芯线后的收线盘重量非常大,人工装卸不方便,人工劳动强度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升降托盘能够控制收线盘的上下移动,降低劳动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升降稳定,能够带动收线盘的上下移动,减轻人工劳动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包括底座、支撑座、升降平台、连杆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底座的左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托板、滑动托板和升降座,所述滑动托板位于固定托板内,所述固定托板的前侧与升降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右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撑臂、下撑臂、支座和力臂,所述上撑臂的右上端与力臂的上端焊接,所述上撑臂的左下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右上端与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左下端与滑动托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上端通过上连杆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下端通过下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右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千斤顶和位于千斤顶下端的千斤顶固定座,所述千斤顶的左端与下连杆轴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托板内设有滑槽,所述滑动托板位于滑槽内。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固定座为三角形,所述千斤顶的左端还设有千斤顶头套管,所述千斤顶头套管为“U”形,所述千斤顶头套管套于千斤顶固定座的上端,所述千斤顶头套管的两侧设有千斤顶座套,通过千斤顶套管和千斤顶座套的设置能够对千斤顶进行保护,提高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的左端还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可转动的套接在下连杆轴上,所述连接套的上方设有油嘴,所述油嘴为八分之一黄油嘴,通过在油嘴内加入润滑油,可以增加连接套和下连杆轴之间的润滑性,转动方便。作为优选,所述千斤顶的行程为80-1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升降平台、连杆机构和推动机构的相互配合作用,实现了升降平台的稳定升降,解决了用于电缆电线卷绕的收线盘重量大而装卸不变的问题,使得电缆电线装卸方便,降低劳动力。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中:1-底座、2-支撑座、3-升降平台、4-连杆机构、5-推动机构、31-固定托板、32-滑动托板、33-升降座、41-上撑臂、42-下撑臂、43-支座、44-力臂、45-上连杆轴、46-下连杆轴、51-千斤顶、52-千斤顶固定座、53-千斤顶头套管、54-千斤顶座套、311-滑槽、511-连接套、512-油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包括底座1、支撑座2、升降平台3、连杆机构4和推动机构5,底座1的左端设有升降平台3,升降平台3包括固定托板31、滑动托板32和升降座33,固定托板31内设有滑槽311,滑动托板32位于滑槽311内便于滑动托板32在滑槽311内移动,固定托板31的前侧与升降座33连接,所述底座1的右端设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两侧设有连杆机构4,连杆机构4包括上撑臂41、下撑臂42、支座43和力臂44,上撑臂41的右上端与力臂44的上端焊接,上撑臂41的左下端与升降座33固定连接,下撑臂42的右上端与支座4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下撑臂42的左下端与滑动托板32固定连接,通过上撑臂41和下撑臂42的双重作用,能够增加升降平台3上升的稳定性,两个力臂44的上端通过上连杆轴45转动连接,两个力臂44的下端通过下连杆轴46活动连接,连杆机构4的右端设有推动机构5,推动机构5包括千斤顶51和位于千斤顶51下端的千斤顶固定座52,千斤顶51的左端与下连杆轴46连接。更具体而言,千斤顶固定座52为三角形,千斤顶51的左端还设有千斤顶头套管53,千斤顶头套管53为“U”形,千斤顶头套管53套于千斤顶固定座52的上端,千斤顶头套管53的两侧设有千斤顶座套54,通过千斤顶头套管53和千斤顶座套54的设置能够对千斤顶51进行保护,提高安全性。更具体而言,千斤顶51的左端还设有连接套511,连接套511套接在下连杆轴46上并能够进行稍微的转动以适应下连杆轴46的转动,连接套511的上方设有油嘴512,油嘴512为八分之一黄油嘴,通过在油嘴512内加入润滑油,可以增加连接套511和下连杆轴46之间的润滑性,转动方便。更具体而言,将千斤顶51的行程控制在80-100mm,千斤顶51推动连杆机构4进而控制升降平台3的升降,将升降平台3控制在一定范围之间,实现升降的稳定性。本技术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千斤顶51的左端带动连接套511进行左右摆动,连接套511带动下连杆轴46,下连杆轴46带动力臂44进行左右摆动,上撑臂41通过力臂44的摆动进行上下的圆周运动,上撑臂41带动升降座33进而带动固定托板31进行上下运动,然后下撑臂42的右端带动滑动托板32进行左右移动,对升降平台3进行双重支撑,实现升降平台3的升降,将收线盘放在升降平台3上,实现收线盘的稳定升降,收线盘拆卸方便,降低劳动力。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座、升降平台、连杆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底座的左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托板、滑动托板和升降座,所述滑动托板位于固定托板内,所述固定托板的前侧与升降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右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撑臂、下撑臂、支座和力臂,所述上撑臂的右上端与力臂的上端焊接,所述上撑臂的左下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右上端与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左下端与滑动托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上端通过上连杆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下端通过下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右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千斤顶和位于千斤顶下端的千斤顶固定座,所述千斤顶的左端与下连杆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绞机的升降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撑座、升降平台、连杆机构和推动机构,所述底座的左端设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固定托板、滑动托板和升降座,所述滑动托板位于固定托板内,所述固定托板的前侧与升降座连接,所述底座的右端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两侧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撑臂、下撑臂、支座和力臂,所述上撑臂的右上端与力臂的上端焊接,所述上撑臂的左下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右上端与支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下撑臂的左下端与滑动托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上端通过上连杆轴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力臂的下端通过下连杆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右侧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千斤顶和位于千斤顶下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来忠
申请(专利权)人:金莱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