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箱出卡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发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17057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14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卡箱出卡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发卡装置,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发卡箱下方的升降连杆组件、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方且可推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来回移动的卡钩机构、以及配合在位于前方的所述发卡箱侧面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配合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上方,并随着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来回移动而上下移动以驱使所述发卡箱升降;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干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很好地实现了前方发卡箱的升降,方便后方发卡箱的发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融卡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箱出卡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发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化的提高,借记卡、储蓄卡等金融卡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为了提高办卡发卡效率,自动发卡机也渐渐成为银行中不可或缺的设备。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多,具有多个发卡箱的发卡机也应运而生。对于现有的多个发卡箱,大多是将卡箱前后排列放置,为了便于正常发出后面卡箱中的卡片,现有的一种方式是将前后卡箱进行错位排列,形成两个发卡通道,从而便于卡片的发放而不至于相互干扰。然而,这种结构的发卡装置需要对发卡器做出对应的位置调整,其结构复杂,成本高,安装繁琐且占用的空间大,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以及具有该卡箱出卡升降装置的自动发卡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发卡箱下方的升降连杆组件、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方且可推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来回移动的卡钩机构、以及配合在位于前方的所述发卡箱侧面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配合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上方,并随着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位置改变以驱使所述发卡箱移动至配合位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干涉结构。优选地,所述升降连杆组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连杆;所述升降板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连杆的上方。优选地,所述干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上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凸出部;所述升降板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凸出部配合在所述滚轮的上方;所述升降板处于下降状态时,所述滚轮配合在所述凸出部一侧。优选地,所述凸出部设有与所述滚轮表面相配合滑动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斜面或弧面。优选地,所述凸出部的一侧或相对两侧形成有相对其内凹的定位部;所述升降板处于下降状态时,所述滚轮配合在所述定位部内。优选地,所述干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上的第一凸出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设有相配合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为斜面或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出部的顶面为与所述引导面相接的平面;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底面为与所述引导面相接的平面。优选地,两个所述升降板相对的一侧底部分别设有通道,所述通道平行所述升降连杆贯穿所述升降板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通道相对连通形成供卡片的两侧配合其中的走卡轨道。优选地,所述卡钩机构包括横跨在两个所述升降连杆之间的横杆、以及向上延伸设置在所述横杆上的卡钩;所述升降连杆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有与所述横杆的相对两端相抵接的配合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动发卡装置,包括读卡器、多个卡箱以及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多个所述卡箱并列设置在所述读卡器的后端,所述卡箱出卡升降装置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卡箱的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卡箱出卡升降装置由升降连杆组件、升降板等多个独立的构件相配合形成,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很好地实现了前方发卡箱的升降,方便后方发卡箱的发卡,并且方便维护、耐用,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处于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处于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卡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发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发卡箱下方的升降连杆组件10、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升降连杆组件10上方且可推动升降连杆组件10来回移动的卡钩机构20、以及配合在位于前方的发卡箱侧面的升降板30。升降板30配合在升降连杆组件10的上方,并随着升降连杆组件10的位置改变以驱使所述发卡箱移动至配合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升降板30随着升降连杆组件10的来回移动而上下移动以驱使发卡箱升降到配合位置,以便于后方发卡箱的正常发卡。其中,升降板30和升降连杆组件10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干涉结构40,从而使得升降连杆组件10移动时可带动升降板30上下移动实现升降。本技术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用于发卡装置中,特别用于具有两个或以上发卡箱的发卡装置。当位于后一个发卡箱出卡时,通过发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将前方的发卡箱升起,卡钩机构20将后方发卡箱的卡片勾出并沿着走卡轨道移动至读卡器。本实施例中,升降连杆组件10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连杆11;卡钩机构20横跨在两个升降连杆11之间,且不与两个升降连杆11连接,以能够沿着升降连杆11在其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对应地,升降板30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升降连杆11的上方。两个升降板30下端分别设有相向凸出的支撑部,支撑部上表面形成支撑发卡箱的支撑平面31。本实施例中,干涉结构40包括设置在升降连杆11上的滚轮41、以及设置在升降板30底部的凸出部42。升降板30处于上升状态时,凸出部42配合在滚轮41的上方,如图1所示;升降板30处于下降状态时,滚轮41配合在凸出部42一侧,如图2所示。凸出部42设有与滚轮41表面相配合滑动的引导面;引导面为斜面或弧面。优选地,滚轮41可滚动地设置在升降连杆11上,在其与凸出部42干涉时可滚动以减少摩擦力,减少磨损。进一步地,凸出部42的一侧或相对两侧形成有相对其内凹的定位部43;升降板30处于下降状态时,滚轮41配合在定位部43内进行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干涉结构40也可以包括设置在升降连杆11上的第一凸出部、以及设置在升降板30底部的第二凸出部,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分别设有相配合且可相对滑动的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第一引导面和第二引导面为斜面或弧面,使得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的形状可为梯形或弧形。第一凸出部的顶面为与引导面相接的平面;第二凸出部的底面为与引导面相接的平面,以在升降板升起后,通过两个平面的配合进行定位。卡钩机构20用于将位于后侧的发卡箱的卡片勾出,并带至读卡器。如图1、3所示,卡钩机构20可包括横跨在两个升降连杆11之间的横杆21、向上延伸设置在横杆21上的卡钩22。卡钩22的向上延伸以对准发卡箱的出卡口。升降连杆11的相对两端上分别设有与横杆21的相对两端相抵接的配合部12。结合图1、3,当卡钩机构20向升降连杆组件10后端移动时,移动至横杆21的端部抵接升降连杆11后端上的配合部12,继续移动驱动升降连杆11也向后移动,此时滚轮41与凸出部42相对配合滑动,滚轮41将升降板30向上顶起。结合图2、3,当卡钩机构20向升降连杆组件10前端移动时,移动至横杆21的端部抵接升降连杆11前端上的配合部12,继续移动驱动升降连杆11也向前移动,此时滚轮41与凸出部42相对配合滑动,滚轮41移动至定位部43内,升降板30同时落下。其中,卡钩机构20的移动可由同步带驱动机构(未图示)连接驱动实现。卡钩机构20的卡钩22用于将发卡箱内的卡片勾出,并随着横杆21的移动将卡片带至读卡器。另外,两个升降板30相对的一侧底部分别设有通道32,通道32平行升降连杆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卡箱出卡升降装置以及自动发卡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发卡箱下方的升降连杆组件、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方且可推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来回移动的卡钩机构、以及配合在位于前方的所述发卡箱侧面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配合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上方,并随着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位置改变以驱使所述发卡箱移动至配合位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干涉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并列的多个发卡箱下方的升降连杆组件、可来回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方且可推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来回移动的卡钩机构、以及配合在位于前方的所述发卡箱侧面的升降板;所述升降板配合在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上方,并随着所述升降连杆组件的位置改变以驱使所述发卡箱移动至配合位置;所述升降板和所述升降连杆组件上设有可相互配合的干涉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连杆组件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升降连杆;所述升降板设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升降连杆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升降连杆上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板底部的凸出部;所述升降板处于上升状态时,所述凸出部配合在所述滚轮的上方;所述升降板处于下降状态时,所述滚轮配合在所述凸出部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有与所述滚轮表面相配合滑动的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斜面或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箱出卡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一侧或相对两侧形成有相对其内凹的定位部;所述升降板处于下降状态时,所述滚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孙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成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