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9318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包括余热箱、控制箱,以及设置于余热箱内的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具有进料口与出气口,进料口一端连通反应罐内腔,其另一端穿过余热箱并延伸至余热箱外,反应罐内部设置有加热器与混料器;所述加热器嵌接在反应罐内部两侧,其与反应罐的外壁形状相同,其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至控制箱输出端;所述混料器电连接控制箱,其包括电机、混料上架、混料下架与混料轴,电机安装在余热箱上,其输出端穿过余热箱并连接混料上架,混料上架可随电机轴的转动而旋转,其底部两侧端连接混料轴。

A Mixed Heating Device for Reuse of Waste Heat in Organosilic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机硅加工
,尤指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硅是重要的化工产业基础材料,它还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有机硅材料主要分为硅橡胶、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树脂及硅烷偶联剂四大类产品由于有机硅产品具有电气绝缘、耐辐射,阻燃、耐腐蚀、耐高低温、形态多样以及生理惰性等优良特性,被誉为“工业味精”,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建材、纺织轻工、医疗、机械、交通运输、塑料橡胶等各行业,并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机硅是硅与有机物合成的,其在提纯合成时一般需要反应反应釜、原料滴加装置、冷凝器、脱低分子器和中和釜等,其产物往往为多种化合物混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包括长链产物和短链产物,还包括部分溶剂,反应釜内的料液受热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了反应的均一性。现有的有机硅混合反应装置一般不具备余热回收功能,原料在进行加热后直接排出并经冷凝管冷凝后冷凝,不仅浪费资源,且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包括余热箱、控制箱,以及设置于余热箱内的反应罐,所述反应罐具有进料口与出气口,进料口一端连通反应罐内腔,其另一端穿过余热箱并延伸至余热箱外,反应罐内部设置有加热器与混料器;所述加热器嵌接在反应罐内部两侧,其与反应罐的外壁形状相同,其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至控制箱输出端;所述混料器电连接控制箱,其包括电机、混料上架、混料下架与混料轴,电机安装在余热箱上,其输出端穿过余热箱并连接混料上架,混料上架可随电机轴的转动而旋转,其底部两侧端连接混料轴,所述混料轴将混料上架与混料下架连接,其靠近反应罐侧壁的一边设置有混料叶片,混料叶片间隔分布在混料轴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出气口连接有循环导热管,循环导热管呈盘状,其盘绕包覆在反应罐外壁,且其盘绕后每圈之间的间距一致,循环导热管底端出口穿过余热箱。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反应罐底壁设置有温度检测板,温度检测板嵌接在反应罐底壁,其检测端伸出底壁,温度检测板输出端电连接控制箱输入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混料下架靠近反应罐底壁,其下端连接有搅拌刷,搅拌刷正对温度检测板,其与反应罐底壁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余热箱具有入口,其由入口充入导热液体。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反应罐内设置加热器与混合器,混合器对加入罐内的原料进行混合,加热器对反应罐内的原料进行升温,温度检测板对罐内温度进行检测,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箱,由于原料本身温度与罐内温度不等,在原料进入反应罐时,原料会覆盖温度检测板,通过在温度检测板上方设置搅拌刷,搅拌刷随电机的转动而旋转,搅拌刷扫除覆盖在温度检测板上的原料,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原料在高温的环境下变成硅蒸汽并由反应罐的出气口排出,通过在出气口连接循环导热管,循环导热管盘绕包覆在反应罐外壁,其将蒸汽所携带的热量传输至余热箱内,余热箱内的温度升高,此时,反应罐内原料在下一次进行升温时所需的能量减少。本技术减少了热量的流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了生产加热所需的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混料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余热箱;2、控制箱;3、反应罐;31、进料口;32、出气口;33、加热器;34、混料器;341、电机;342、混料上架;343、混料下架;344、混料轴;345、混料叶片;346、搅拌刷;4、循环导热管;5、温度检测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包括余热箱1、控制箱2,以及设置于余热箱1内的反应罐3,所述反应罐3具有进料口31与出气口32,进料口31一端连通反应罐3内腔,其另一端穿过余热箱1并延伸至余热箱1外,反应罐3内部设置有加热器33与混料器34;所述加热器33嵌接在反应罐3内部两侧,其与反应罐3的外壁形状相同,其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至控制箱2;所述混料器34电连接控制箱2,其包括电机341、混料上架342、混料下架343与混料轴344,电机341安装在余热箱1上,其输出端穿过余热箱1并连接混料上架342,混料上架342可随电机轴的转动而旋转,其底部两侧端连接混料轴344;所述混料轴344将混料上架342与混料下架343连接,其靠近反应罐3侧壁的一边设置有混料叶片345,混料叶片345间隔分布在混料轴344上。出气口32连接有循环导热管4,循环导热管4呈盘状,其盘绕包覆在反应罐3外壁,且其盘绕后每圈之间的间距一致,循环导热管4底端出口穿过余热箱1。反应罐3底壁设置有温度检测板5,温度检测板5嵌接在反应罐3底壁,其检测端伸出底壁,温度检测板5输出端电连接控制箱2输入端。混料下架343靠近反应罐3底壁,其下端连接有搅拌刷346,搅拌刷346正对温度检测板5,其与反应罐3底壁接触。余热箱1具有入口,其由入口充入导热液体。工作原理:本技术的原料由进料口31通入反应罐3内腔,原料进入反应罐3内腔后,启动电机341与加热管,电机341带动混料轴344对原料进行混合,加热管对反应罐3的原料进行升温,反应罐3底壁嵌接有温度检测板5,温度检测板5对罐内温度进行检测,其将检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箱2,由于原料本身温度与罐内温度不等,在原料进入反应罐3后,原料会覆盖在温度检测板5上,通过在温度检测板5上方设置搅拌刷346,搅拌刷346随电机341的转动而旋转,搅拌刷346扫除覆盖在温度检测板5上的原料,提高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原料在高温的环境下变成硅蒸汽并由反应罐3的出气口32排出,通过在出气口32连接循环导热管4,循环导热管4盘绕包覆在反应罐3外壁,其将蒸汽所携带的热量传输至余热箱1内,余热箱1内的温度升高,此时,反应罐3内原料在下一次进行升温时所需的能量减少。本技术减少了热量的流失,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箱(1)、控制箱(2),以及设置于余热箱(1)内的反应罐(3),所述反应罐(3)具有进料口(31)与出气口(32),进料口(31)一端连通反应罐(3)内腔,其另一端穿过余热箱(1)并延伸至余热箱(1)外,反应罐(3)内部设置有加热器(33)与混料器(34);所述加热器(33)嵌接在反应罐(3)内部两侧,其与反应罐(3)的外壁形状相同,其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至控制箱(2);所述混料器(34)电连接控制箱(2),其包括电机(341)、混料上架(342)、混料下架(343)与混料轴(344),电机(341)安装在余热箱(1)上,其输出端穿过余热箱(1)并连接混料上架(342),混料上架(342)可随电机轴的转动而旋转,其底部两侧端连接混料轴(344);所述混料轴(344)将混料上架(342)与混料下架(343)连接,其靠近反应罐(3)侧壁的一边设置有混料叶片(345),混料叶片(345)间隔分布在混料轴(34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再利用的有机硅用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箱(1)、控制箱(2),以及设置于余热箱(1)内的反应罐(3),所述反应罐(3)具有进料口(31)与出气口(32),进料口(31)一端连通反应罐(3)内腔,其另一端穿过余热箱(1)并延伸至余热箱(1)外,反应罐(3)内部设置有加热器(33)与混料器(34);所述加热器(33)嵌接在反应罐(3)内部两侧,其与反应罐(3)的外壁形状相同,其内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输入端电连接至控制箱(2);所述混料器(34)电连接控制箱(2),其包括电机(341)、混料上架(342)、混料下架(343)与混料轴(344),电机(341)安装在余热箱(1)上,其输出端穿过余热箱(1)并连接混料上架(342),混料上架(342)可随电机轴的转动而旋转,其底部两侧端连接混料轴(344);所述混料轴(344)将混料上架(342)与混料下架(343)连接,其靠近反应罐(3)侧壁的一边设置有混料叶片(3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绍涛
申请(专利权)人:纳派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