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18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包括Ⅰ段搅拌杆、Ⅱ段搅拌杆和Ⅲ段搅拌杆,所述Ⅰ段搅拌杆的下方安装有Ⅱ段搅拌杆,所述Ⅱ段搅拌杆的下方安装有Ⅲ段搅拌杆,所述Ⅰ段搅拌杆的外部套接有套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和第四搅拌叶不同长度的设计,能够对流体进行分层次搅拌,保证了良好的搅拌效果,使得流体充分混合均匀;通过紧固装置以及组装式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对搅拌叶进行拆卸更换,并且适用于不同的反应釜进行使用,提高了其实用性;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反向倾斜的设计,能够消除内部的流体产生的旋涡,避免了旋涡对反应釜造成不稳定的影响,该反应釜搅拌器搅拌效果良好。

A Reactor Stirrer for Layered Stir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
本技术涉及反应釜搅拌器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
技术介绍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反应釜中的主要零件就是内部的搅拌器,搅拌器的作用是将内部的介质混合搅拌在一起。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应釜搅拌器(授权公告号CN207187613U),该专利技术设置交叉的两个搅拌桨可以交互作用,加速物料在反应釜内的扰动,前搅拌桨的物料通过小孔,与后搅拌桨的物料充分接触,依次循环,加速了反应釜物料的混合程度。另外,通过搅拌桨上开设有小孔,还可以降低反应器的负荷,但是现在的搅拌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的介质不能进行分层次混合,混合效率较低,且搅拌器一般都是焊接成一体式的,不便于拆卸,对进行零部件更换,且不能适用于不同的反应釜进行使用,搅拌器在转动搅拌时,内部的流体会产生旋涡,对反应釜会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不能通过对流来消除内部流体产生的旋涡。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包括Ⅰ段搅拌杆、Ⅱ段搅拌杆和Ⅲ段搅拌杆,所述Ⅰ段搅拌杆的下方安装有Ⅱ段搅拌杆,所述Ⅱ段搅拌杆的下方安装有Ⅲ段搅拌杆,所述Ⅰ段搅拌杆的外部套接有两个套环,两个套环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Ⅱ段搅拌杆和Ⅲ段搅拌杆分别通过一个套环焊接连接有第三搅拌叶和第四搅拌叶,且套环的外部套有紧固装置,Ⅰ段搅拌杆和Ⅱ段搅拌杆的下表面均设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内部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Ⅱ段搅拌杆和Ⅲ段搅拌杆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且Ⅱ段搅拌杆和Ⅲ段搅拌杆的卡孔中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Ⅰ段搅拌杆、Ⅱ段搅拌杆的卡柱上的第一定位孔分别和Ⅱ段搅拌杆、Ⅲ段搅拌杆的卡孔上的第二定位孔通过螺钉紧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装置包括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所述紧固装置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的后方对应安装有第二卡箍,且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的内侧壁均安装有垫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叶的长度,所述第三搅拌叶的长度小于第四搅拌叶的长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搅拌叶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和第四搅拌叶的倾斜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装置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卡箍与第二卡箍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套环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垫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搅拌叶、第三搅拌叶和第四搅拌叶不同长度的设计,能够对流体进行分层次搅拌,保证了良好的搅拌效果,使得流体充分混合均匀;通过紧固装置以及组装式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对搅拌叶进行拆卸更换,并且适用于不同的反应釜进行使用,提高了其实用性;通过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反向倾斜的设计,能够消除内部的流体产生的旋涡,避免了旋涡对反应釜造成不稳定的影响,该反应釜搅拌器搅拌效果良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未设置紧固装置);图2为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Ⅰ段搅拌杆;2、Ⅱ段搅拌杆;3、Ⅲ段搅拌杆;4、套环;5、第一搅拌叶;6、紧固装置;61、第一卡箍;62、第二卡箍;7、第二搅拌叶;8、卡柱;9、第一定位孔;10、第三搅拌叶;11、卡孔;12、第二定位孔;13、第四搅拌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包括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下方安装有Ⅱ段搅拌杆2,所述Ⅱ段搅拌杆2的下方安装有Ⅲ段搅拌杆3,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外部套接有两个套环4,两个套环4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和第二搅拌叶7,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分别通过一个套环4焊接连接有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且套环4的外部套有紧固装置6,套环4的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垫圈,Ⅰ段搅拌杆1和Ⅱ段搅拌杆2的下表面均设有卡柱8,所述卡柱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9,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11,且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中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2,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1的卡柱8上的第一定位孔9分别和Ⅱ段搅拌杆1、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11上的第二定位孔12通过螺钉紧固。紧固装置6包括第一卡箍61和第二卡箍62,紧固装置6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卡箍61,第一卡箍61的后方对应安装有第二卡箍62,且第一卡箍61和第二卡箍62的内侧壁均安装有垫片,紧固装置6的数量共设置有四个,第一卡箍61与第二卡箍6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通过紧固装置6以及组装式的设计,方便了使用者对多个搅拌叶进行拆卸更换,并且适用于不同的反应釜进行使用,提高了其实用性。第三搅拌叶10的长度大于第二搅拌叶7的长度,第三搅拌叶10的长度小于第四搅拌叶13的长度,通过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不同长度的设计,能够对流体进行分层次搅拌,保证了良好的搅拌效果,使得流体充分混合均匀。第一搅拌叶5的倾斜方向与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的倾斜方向相反,通过第一搅拌叶5和第二搅拌叶7反向倾斜的设计,能够消除内部的流体产生的旋涡,避免了旋涡对反应釜造成不稳定的影响。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Ⅰ段搅拌杆1上的卡柱8对准Ⅱ段搅拌杆2上的卡孔11,将其插接进去,依次使用螺钉穿过第二定位孔12和第一定位孔9,从而对Ⅰ段搅拌杆1和Ⅱ段搅拌杆2进行连接,根据不同的反应釜可以进行续接,使用螺钉将Ⅲ段搅拌杆3安装在Ⅱ段搅拌杆2上,将套环4摆放至合适的位置后,使用者使用第一卡箍61和第二卡箍62,第一卡箍61和第二卡箍62的形状呈工字型,将其套在套环4上,使用紧固螺栓将其紧固,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快速对第一搅拌叶5、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进行拆卸更换;其次,当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组装在一起之后,上面的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的长度由上往下依次增长,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对流体进行分层次搅拌,保证了良好的搅拌;最后,由于最上方的第一搅拌叶5倾斜方向与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的倾斜方向呈相反方向,下方的第二搅拌叶7、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带动流体呈顺时针转动,产生旋涡,而上方的第一搅拌叶5带动流体呈逆时针转动,产生对流抵消旋涡对反应釜的影响,保证了反应釜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包括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下方安装有Ⅱ段搅拌杆(2),所述Ⅱ段搅拌杆(2)的下方安装有Ⅲ段搅拌杆(3),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外部套接有两个套环(4),两个套环(4)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和第二搅拌叶(7),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分别通过一个套环(4)焊接连接有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且套环(4)的外部套有紧固装置(6),Ⅰ段搅拌杆(1)和Ⅱ段搅拌杆(2)的下表面均设有卡柱(8),所述卡柱(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9),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11),且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中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2),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的卡柱(8)上的第一定位孔(9)分别和Ⅱ段搅拌杆(2)、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11)上的第二定位孔(12)通过螺钉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分层搅拌的反应釜搅拌器,包括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下方安装有Ⅱ段搅拌杆(2),所述Ⅱ段搅拌杆(2)的下方安装有Ⅲ段搅拌杆(3),所述Ⅰ段搅拌杆(1)的外部套接有两个套环(4),两个套环(4)分别焊接连接有第一搅拌叶(5)和第二搅拌叶(7),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分别通过一个套环(4)焊接连接有第三搅拌叶(10)和第四搅拌叶(13),且套环(4)的外部套有紧固装置(6),Ⅰ段搅拌杆(1)和Ⅱ段搅拌杆(2)的下表面均设有卡柱(8),所述卡柱(8)的内部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9),所述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上表面开设有卡孔(11),且Ⅱ段搅拌杆(2)和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中等距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12),Ⅰ段搅拌杆(1)、Ⅱ段搅拌杆(2)的卡柱(8)上的第一定位孔(9)分别和Ⅱ段搅拌杆(2)、Ⅲ段搅拌杆(3)的卡孔(11)上的第二定位孔(12)通过螺钉紧固。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昊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诺姆新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