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通风用风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946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其包括外部的圆柱形风筒布和设于风筒布内部的支撑圈,所述风筒布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风筒布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侧壁上固设有与风筒布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环,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筒布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槽,所述密封环插入到密封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套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套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对两个风筒布之间的位置进行密封固定以防止漏风的效果。

Windmill for tunnel venti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通风用风筒
本技术涉及通风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质层下的一种地下建筑物,我国山脉众多,所以建设的隧道也众多,由于隧道实在山体或地下进行挖掘和开凿,加上我国的隧道长度比较长,因此通风效果难以保证,特别是地下隧道的建设更是需要在密封环境下进行,空气如果无法得到充分的置换,则会发严重的事故,从而隧道施工用通风机应运而生,而通风机使用时,需要采用通风管道连通外界,并用风筒进行局部通风,而现有的风筒连接均采用拉链式。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专利申请号为CN1077010A的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拉链接头风筒:在局部扇风机用的风筒口缝上若干层拉链边,可以减少风筒接头的风阻和漏风,以及连接和运输方便,提高效率,适用于铁路、矿山等局部扇风机用风筒。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拉链式风筒安装、运输方便,但是在对隧道的内部进行通风时,通风机的经过风筒进行吹风,但是由于拉链处容易漏风,这样通风机中吹风的风在中途会有一定的散失,并且当隧道过深时,最终风筒吹风的风很难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通风机对隧道内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时效果就不够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两个风筒布之间的位置进行密封固定以防止漏风的隧道通风用风筒。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包括外部的圆柱形风筒布和设于风筒布内部的支撑圈,所述风筒布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所述风筒布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侧壁上固设有与风筒布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环,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筒布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槽,所述密封环插入到密封槽内,所述第一连接套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套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两个风筒布进行安装时,将一个风筒布一端的第一连接套插入到另一个风筒布上的第二连接套上,这样第一连接套上的多个密封环插入到分别插入到第二连接套上的多个密封槽内,这样通风机吹出的风进入到风筒内并进入到两个风筒之间后,风需要连续经过多个密封环与密封槽之间的缝隙才能够向外界吹出,并且密封环与密封槽相互紧贴,多个密封槽与密封环之间的缝隙呈反复弯折的波浪形,这样风筒内的风很难从内向外吹出,从而保证了风筒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的顶端上固设有卡块,所述密封槽的底部开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环插入到密封槽内之后,卡块卡入到卡槽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的固定,安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靠近卡块的一侧固设有橡胶垫,所述卡块穿过橡胶垫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卡入到卡槽内之后,橡胶垫与密封槽的底部紧贴,橡胶垫能够增强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防止风筒内的风漏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内固设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包括固设于卡槽侧壁上的弹簧和与弹簧固定连接的插块,所述插块的底部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向着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倾斜,所述卡块呈L形,所述插块能够与卡块的侧壁相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环插入到密封槽内之后,会挤开插块而后进入到卡槽内,而后插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抵住卡块的侧面,从而使得卡块卡在卡槽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块靠近弹簧的一侧固设有中心杆,所述第二连接套与中心杆同轴的位置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中心杆穿过弹簧内部并与导向槽滑移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插块上下移动时,中心杆在导向槽内滑动,从而防止插块发生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心杆远离插块的一侧固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容纳连接板的容纳槽,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上固设有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与插块配合并卡入到卡槽内之后,向外侧拉动把手,可以将插块与卡块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的分离,拆装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环的侧壁上沿其径向方向开设有多个卡柱,所述密封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柱配合的固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环插入到密封槽内之后,卡柱会卡入到卡槽内,从而对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进一步固定,更为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靠近风筒布的一侧固设有与风筒布同轴设置的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所述风筒布的端部插设有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之间,所述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之间螺纹连接有穿过风筒布设置的螺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进行安装时,将风筒布插入到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之间,并通过拧入螺栓来将风筒布固定在第一环板和第二环板之间,固定稳定。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在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密封环和密封槽,而后再通过卡接配合实现第一连接套和第二连接套的固定,从而防止两个风筒布之间产生漏风现象;2.本技术通过在卡槽的上部设置弹簧与插块从而保证卡块与在卡槽内固定稳定;3.本技术通过在密封环的侧壁上固设橡胶垫从而使得密封环与密封槽密封更加稳定,进一步减少气密的流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爆炸并剖视示意图。图中,1、风筒布;11、支撑圈;2、第一连接套;21、密封槽;211、固定槽;22、卡槽;23、卡紧件;231、弹簧;232、插块;233、中心杆;24、导向槽;25、连接板;251、把手;3、第二连接套;31、密封环;311、卡柱;32、卡块;33、橡胶垫;34、第一环板;341、第二环板;342、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包括外部的圆柱形风筒布1和设于风筒布1内部的支撑圈11,风筒布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34,风筒布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3。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套34的侧壁上固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二个密封环31,第二连接套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二个密封槽21,密封环31插入到密封槽21内,第一连接套34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套3可拆卸连接。在对两个风筒布1进行安装时,将一个风筒布1一端的第一连接套34插入到另一个风筒布1上的第二连接套3上,这样第一连接套34上的多个密封环31插入到分别插入到第二连接套3上的多个密封槽21内,这样通风机吹出的风进入到风筒内并进入到两个风筒之间后,风需要连续经过多个密封环31与密封槽21之间的缝隙才能够向外界吹出,并且密封环31与密封槽21相互紧贴,多个密封槽21与密封环31之间的缝隙呈反复弯折的波浪形,这样风筒内的风很难从内向外吹出,从而保证了风筒的密封性。密封环31的顶端上固设有卡块32,密封槽21的底部开设有与卡块32配合的卡槽22,密封环31靠近卡块32的一侧固设有橡胶垫33,卡块32穿过橡胶垫33设置。在密封环31插入到密封槽21内之后,卡块32卡入到卡槽22内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套34与第二连接套3的固定,安装方便。当卡块32卡入到卡槽22内之后,橡胶垫33与密封槽21的底部紧贴,橡胶垫33能够增强第一连接套34与第二连接套3之间的密封性从而进一步防止风筒内的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包括外部的圆柱形风筒布(1)和设于风筒布(1)内部的支撑圈(1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布(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2),所述风筒布(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3),所述第一连接套(2)的侧壁上固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环(31),所述第二连接套(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槽(21),所述密封环(31)插入到密封槽(21)内,所述第一连接套(2)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套(3)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用风筒,包括外部的圆柱形风筒布(1)和设于风筒布(1)内部的支撑圈(11),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布(1)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2),所述风筒布(1)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3),所述第一连接套(2)的侧壁上固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环(31),所述第二连接套(3)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风筒布(1)同轴设置的多个密封槽(21),所述密封环(31)插入到密封槽(21)内,所述第一连接套(2)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套(3)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通风用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31)的顶端上固设有卡块(32),所述密封槽(21)的底部开设有与卡块(32)配合的卡槽(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用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31)靠近卡块(32)的一侧固设有橡胶垫(33),所述卡块(32)穿过橡胶垫(33)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通风用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2)内固设有卡紧件(23),所述卡紧件(23)包括固设于卡槽(22)侧壁上的弹簧(231)和与弹簧(231)固定连接的插块(232),所述插块(232)的底部靠近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向着第二连接块的一侧倾斜,所述卡块(32)呈L形,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丙宇陈雷李营孙文志姬玉清邢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