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整衬套的墙用插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871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墙用插栓(1)包括一主体部分(2,30,30a,40)和一容纳在其中的可旋转部分(3,31,31a,41),该可旋转部分具有贯穿的通道(13,32,32a,42),该通道既偏离可旋转部分的旋转轴,也偏离容纳可旋转部分的主体部分的通道的轴。可旋转部分于是可角度上调整至位于其通道轴和主体部分中通道轴之间选定的偏离位置,用于补偿安装偏出位置的墙用插栓的钻孔。可旋转部分的通道提供的偏移引入端使螺丝的啮合比与整体错位的墙用插栓的啮合更容易。装置(16,17)被设置以将可旋转部分保持在其选定调节位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墙用插栓。这种插栓通常被插入到砖石中钻出的孔里,并被紧固插入的螺栓胀大以提供固定在砖石中的紧固螺丝。然而,在此处所用的“墙”也包括非砖石的墙,如石膏板,而“插栓”包括在使用中其上的一部分锁定在“墙”的后表面之后的插栓。
技术介绍
与传统墙用插栓和螺丝相配合的钻孔错位的出现是一种常见问题,例如,因为距离的不准确测量可导致钻孔定位的错误。这经常为了可能只是小的定位偏差而必须使偏离所需位置一定距离的孔的重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用插栓,它能减少或避免此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用插栓,其具有在使用中要被插入表面洞或孔中的主体部分,及附加部分,该主体部分中包括一个具有纵轴的通道,附加部分中包括一具有纵轴的通道,附加部分至少部分地安装或可安装于所述主体部分里,并因而相对于主体部分调节性地可移动到通道各自轴之间偏离的所选定位置。优选地,附加部分相对于主体部分可以角度可调节地运动。希望地是,在替换结构中,相对的可调移动是可滑动的,且通过这种结构,移动到所述轴重合的选定位置是可能的。在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附加部分是具有贯穿其的通道的头部,所述头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分可动,以便所述通道的纵轴相对所述主体部分的纵轴移动。优选地,头部可在所述主体部分中旋转,伴随着其通道轴偏离主体轴。替换地,头部相对于主体部分可线性可滑动地调整。在另一实施例中,附加部分是在调节移动前或后将要整体安装入主体部分的插入件,插入件具有一通道,通道的轴偏离插入件的旋转轴并且当容放入主体部分之内时也偏离主体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墙用插栓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墙用插栓的示意性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墙用插栓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墙用插栓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图4b是与图4a所示视图成90°的墙用插栓的侧视图;图4c是沿图4b中沿A-A的放大剖视图;图4d是墙用插栓引入端的进一步放大比例的视图;图4e是沿图4d的B-B线图4c的比例的侧视图;图4f是与图4d所示相对的墙用插栓的端部的图4d比例的视图,显示该插栓的插入芯部是如何旋转的;图5a至图5c分别是用于图4a至图4f的墙用插栓的调节工具的前视图、透视图和侧视图;图5d是图4f比例的局部图,详细显示了由用于接合墙用插栓第三实施例的芯部插入件的工具所确定的小孔;图6a至图6d分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墙用插栓第四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侧视图、该墙用插栓所述主体部分的尾端视图、沿图6b线A-A的剖视图及该主体部分引入端的放大图;图7a至图7b分别与图6a至图6b等同,但示出了完整的墙用插栓,其中芯部插入件最初部分地安放入所述墙用插栓的所述主体部分中;图7c至图7f分别是墙用插栓的引入端的视图、具有为调整而作好预组装准备的芯部的侧剖视图、具有完全插入的该芯部的同样的侧部剖视图、以及图7b的放大图,显示在其被压入如图6a至图6d所示的墙用插栓的主体部分内的位置之前,该芯部可以被旋转到任意位置; 图8a至图8f分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墙用插栓第五实施例的侧视图、与图8a呈90°的侧视图、放大的尾端视图、放大的引入端的视图、墙用插栓主体部分的沿线A-A的放大剖视图和沿线B-B的放大剖视图,或相称的墙用插栓的整体图,图8f显示了在所述墙用插栓的所述主体内为调节而作好预安装准备的墙用插栓的芯部插入件;以及图9a至图9c分别显示了用于本专利技术的所述第五实施例的墙用插栓的调节工具的透视图、侧视图和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墙用插栓1包括主体部分2和分立的头部3。主体部分2包括中空圆柱粗端部分4和中空锥状主要部分4a,它们确定了具有纵轴的中心通道。在其粗端,具有从其外表面径向凸出的连续的凸缘或凸耳5。主要部分4a在主体部分的窄端终止成弧形表面6。主体部分4a具有至少一个通道7,优选地有两个相对的这种通道,它们穿过其中而从该弧形表面6延伸过其长度部分,因而以通常的方式形成如同可膨胀的套管那样的主体部分。一系列三角形的肋状凸起8沿主要部分4a的外侧纵向排列。窄翼板9设置在主体部分2周围的分立位置上,每个翼板从凸缘5的外边缘到主要部分4a的外表面逐渐变细。头部3包括圆柱杆10,在其一端具有从所述杆10径向凸出(铰接的)小凸起11,并如同将要描述的那样,当其被装配到主体部分2中时,小凸起11延伸通过凸缘5的外边缘。杆10在偏离所述杆10的中心纵轴的位置上具有圆形的,或如图示实施例中的,截锥形的,下凹开口12。一相应的偏心通道13从下凹开口12的底部纵向延伸而穿过杆10,该凹陷12与通道具有公共的纵轴。槽14径向延伸而穿过截锥形凹陷12和杆10的壁,以在相邻的槽14间形成叶片15。该叶片15在外力下是弹性可变形的。杆10在与小凸起11所安置处的相对端具有垛口(castellation)16。垛口16与主体部分2的互补的锯齿(crenellation)17是依次可啮合的,目的是在使用时防止主体部分2与头部3之间的无意识地相对旋转。在使用中,当插入到适当尺寸的孔/洞(未示出)中时,主体部分2通过与墙孔啮合的三角凸起9和翼板8固定在位置中。头部3于是被放置在主体部分2内,使得在使用中垛口16不与锯齿17啮合,且头部3可以相对于所述的主体部分2自由旋转。这种相对旋转允许通道13被定位,以在使用中容纳螺栓、螺钉或其它固定部件(未示出)的螺纹杆的顶部,其纵轴不与所述主体部分2的纵轴一致,例如在螺栓穿过物品中的固定位置孔而被紧固在墙面上时,该固定位置诸如在毛巾杆、搁架或类似物的两个间隔端托架中的每一个上的孔。于是垛口16与锯齿17咬合以防止头部3和主体部分2的进一步相对旋转。小凸起11可以被固定/折断以进一步防止意外旋转。相应地,位置固定孔和贯穿主体2的孔的各自轴的不对齐可以通过引入端凹陷12和通道13从头部3的中心旋转轴偏离,并因而也从部分2中通道的纵轴偏离得以补偿。当螺钉插入头部3时,叶片15被弯折,并同截锥形下凹12一起用来引导螺纹杆进入主体部分2。虽然它以在一侧切入得比另一侧更多的一个角度插入主体部分2,但是头部的初始导引使螺钉与墙用插栓的啮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比与整体错位的插栓啮合更容易。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墙用插栓的第二实施例,它与图1和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似,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区别。如图3所示,墙用插栓包括主体部分20和分立头部21。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可以看出头部杆从增大直径的底部一侧延伸,其直径比主体部分20的最大直径大,主体部分自身不再具有图2所示的延伸的凸缘5。另外,操作与第一实施例的非常相似,其中,头部的圆柱杆部分22可以部分安放入主体部分20的顶部并相对于其中的偏心孔而旋转到一所需方向,且一旦达到头部的正确位置,杆底部的垛口与主体部分的锯齿啮合,因而主体部分与头部之间的啮合防止了头部的进一步旋转。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墙用插栓将优选地用适宜的塑料材料制造,例如聚丙烯。图4a至图4f所示的墙用插栓具有稍微不同的形式,其中,虽然它由主体部分30和另外的分立部分构成,该分立部分不具有头部的形式,而是具有芯部插入件31的形式,如图4e所示,该插入件具有锥状长杆的总的形状,该锥度与主体部分的内部锥度匹配。如图4c、4e和4f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用插栓,包括:在使用中将被插入到表面上的孔/洞中的主体部分,以及附加部分。主体部分中具有带纵轴的通道,附加部分中具有带纵轴的通道,该附加部分至少被部分地容纳或可容纳在所述主体部分中,且自此相对于主体部分可调节移动到通道的各自轴间选定的偏离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图尔特H特纳马丁J彭伯顿
申请(专利权)人:特纳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