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1436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1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包括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本体模块、轮组模块,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轮组模块均设置于本体模块上,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均与轮组模块连接。通过合理设置转向驱动伞齿数量和排布动力传动组件布局,实现由单个转向驱动电机源对四个甚至多个独立轮组的同步转向驱动功能,提高了多轮移动平台转向控制组件的一致性、集成度、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降低了移动平台转向组件的机械电气复杂度和控制难度,有利于促进移动平台转向驱动组件的微型化、低成本化。

A Multi-Wheel Steering Drive Mobile Platform with Single Steering Drive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
本技术属于移动平台
,具体涉及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
技术介绍
轮式行走机构行驶阻力小、噪声小、转向性能好,具有高机动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机动性移动平台中,包括各种类型的汽车、军事特种车辆(如轮式战车、导弹运载车等)。轮式行走机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移动平台的通过性和机动性。为了提高轮式移动平台的灵活机动特性,一般尽可能减低或减少移动平台转弯半径。目前实现多轮移动平台转弯的转向驱动方案中,多采用对移动平台上各个轮组进行独立转向驱动和控制的方案。例如申请号为201310019276.X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全向转向可升降的农用遥控移动机器人平台”,涉及全向转向可升降的农用遥控移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由全向转向机构、液压升降系统、车架台、车载电子设备、行走机构组成。全向转向装置由伺服电机驱动,通过小齿轮、大齿轮,将动力传给转向套,然后传递给车轮支架和轮毂电机式车轮,实现全向转向。其优点是:驱动电机和液压升降独立运动,可实现360度原地回转的同时调整车身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农作物和地形环境;转向时转向阻力矩小,转向轻松灵活;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本体模块、轮组模块,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轮组模块均设置于本体模块上,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均与轮组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本体模块、轮组模块,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轮组模块均设置于本体模块上,转向驱动模块、行走驱动模块均与轮组模块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模块由转向驱动电机、第一转向齿轮箱、第一转向伞齿、第二转向伞齿组、第一转向转轴组、第三转向伞齿组、第四转向伞齿组、第二转向转轴组、第五转向伞齿组、第六转向伞齿组、第二转向齿轮箱组、转向组件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转轴与第一转向齿轮箱的输入轴连接,第一转向齿轮箱的输出轴连接固定第一转向伞齿,第一转向伞齿通过齿轮啮合与第二转向伞齿组配套连接,第二转向伞齿组固定于第一转向转轴组的前端,第一转向转轴组的末端连接固定第三转向伞齿组,第三转向伞齿组通过第四转向伞齿组与第二转向转轴组的前端连接,第二转向转轴组的后端与第五转向伞齿组连接,第六转向伞齿组与第五转向伞齿组啮合连接,第六转向伞齿组通过转轴与第二转向齿轮箱组的输入轴连接,第二转向齿轮箱组的输出轴与转向组件连接。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转向驱动源的多轮转向驱动移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向伞齿组、第一转向转轴组、第三转向伞齿组分别设置有两套,第四转向伞齿组、第二转向转轴组、第五转向伞齿组、第六转向伞齿组、第二转向齿轮箱组、转向组件分别设置有四套,两套第二转向伞齿组分别设置于两套第一转向转轴组的前端,两套第三转向伞齿组分别设置于两套第一转向转轴组的后端;每套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亭亭赵炫弟赵林萍郑安刘文涛鲍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阿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国兴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