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钢片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545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和下模组配合,设有圆孔模组、叠铆通孔片模组、叠铆模组、限位组、落料模组、切废模组、整体导向组、模块导向组和防误送组。该模具可以实现定子铁芯通过所需的叠厚进行直接组装,摆脱传统的焊接组装,并且解决冲制过程中整理收集困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Stamping Die for Silicon Steel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硅钢片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定子铁芯在制造中,多为散片,定子铁芯成品组装是通过散片铁芯层层叠合焊接而成,定子铁芯散片在冲制生产中,靠人工一层层收集于纸箱中,整理收集存在较大难度;另外定子铁芯组装时,在提取散片铁芯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散乱的情况,耗工耗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用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结构是: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相互配合,下模组包括下模板、下垫板、凹模板、卸料板座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凹模板和卸料板座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卸料板;上模组包括上模板、上垫板和固定板由上之下依次叠加;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冲压的圆孔模组、叠铆通孔片模组、叠铆模组、限位组、落料模组、切废模组;上模组和下模组边缘设置有整体导向组和模块导向组。所述圆孔模组包括圆孔凸模和圆孔凹模,圆孔凸模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上,圆孔凹模对应圆孔凸模位置设置在凹模板上;所述叠铆通孔片模组包括叠铆通孔片凸模和叠铆通孔片凹模,叠铆通孔片凸模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上,叠铆通孔片凹模对应叠铆通孔片凸模位置设置在凹模板上;所述叠铆模组包括叠铆凸模和叠铆凹模,叠铆凸模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上,叠铆凹模对应叠铆凸模位置设置在凹模板上;所述限位组包括限位套、卸料套、矩形弹簧,限位套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在上垫板下方并贯穿固定板,限位套上方设有矩形弹簧,矩形弹簧通过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连接在上模板上,卸料套对应限位套位置设置在卸料板座上;落料模组包括落料凸模、落料凹模,落料凸模贯穿固定板、卸料板座和卸料板,落料凹模对应落料凸模位置设置在凹模板上,落料凸模上方设置有上顶杆,上顶杆上方设有衬销,衬销上方设置盖板,落料凹模下方设置收紧圈,收紧圈内壁设置有收紧条;所述切废模组包括切废座、切废凸模和切废凹模,切废座设置在上模板下方,切废座和上模板直接设有下顶杆,切废凸模设置在切料板座和卸料板边缘,切废凹模设置在凹模板边缘。所述凹模板内设有抬料钉,抬料钉顶住卸料板底部,抬料钉下方设置抬料弹簧。所述整体导向组包括第一导柱,第一导柱周围包裹第一导柱弹簧,第一导柱连接上模板和下模板,第一导柱上端通过第一导套与上模板连接,顶部设置有第一导柱挡圈,第一导柱下端通过第一导柱套与下模板连接,底部设置有第一导柱固定块;所述模块导向组包括第二导柱,第二导柱贯穿上垫板、固定板、下垫板、凹模板和卸料板座,第二导柱外侧包裹有第二导柱弹簧,第二导柱上端周围设置第二导套,第二导柱顶部设有第二导柱挡圈,第二导柱下端周围设有第二导柱套,第二导柱底部设有第二导柱固定块,第二导柱中央周围设有第二导柱保持圈,第二导柱保持圈。设有防误送组,包括防误送顶杆和防误送导头,防误送顶杆水平穿入上垫板,防误送顶杆连接气缸,防误送顶杆与气缸之间设有微动开关,气缸通过气缸安装板连接在上模板边缘,防误送导头连接上模组和下模组,防误送顶杆与防误送导头之间设置圆导头。所述下模板上设置有下始点检测板,下始点检测板上方设置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连接在卸料板座边缘。其有益效果是:采用该硅钢片冲压模具,通过新型叠铆扣级进模与机床数控配合进行冲压,第一步由圆孔模组冲导正孔,第二步进入叠铆通孔片模组进行冲跌铆通孔,第三步进入叠铆模组冲叠铆凸点,第四步落料模组冲产品落料,第五步进入切废模组切除废料。该模具可以实现定子铁芯通过所需的叠厚进行直接组装,摆脱传统的焊接组装,并且解决冲制过程中整理收集困难,所得到的定子铁芯具有良好的接触性和拉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剖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侧剖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俯视图;图中:1.1、下模板;1.2、下垫板;1.3、凹模板;1.4、卸料板座;1.5、卸料板;2.1、上模板;2.2、上垫板;2.3、固定板;3、圆孔模组;3.1、圆孔凸模;3.2、圆孔凹模;4、叠铆通孔片模组;4.1、叠铆通孔片凸模;4.2、叠铆通孔片凹模;5、叠铆模组;5.1、叠铆凸模;5.2、叠铆凹模;6、抬料钉;6.1、抬料弹簧;7.1、限位套;7.2、卸料套;7.3、矩形弹簧;8、落料模组;8.1、落料凸模;8.2、落料凹模;8.3、衬销;8.4、盖板;8.5、上顶杆;8.6、收紧圈;8.7、收紧条;9、切废模组;9.1、切废座;9.2、切废凸模;9.3、切废凹模;10、下顶杆;11、整体导向组;11.1、第一导柱;11.2、第一导套;11.3、第一导柱弹簧;11.4、第一导柱套;11.5、第一导柱挡圈;11.6、第一导柱固定块;12、模块导向组;12.1、第二导柱;12.2、第二导柱挡圈;12.3、第二导柱保持圈;12.4、第二导柱弹簧;12.5、第二导套;12.6、第二导柱套;12.7、第二导柱固定块;13、防误送顶杆;13.1、防误送导头;13.2、圆导头;13.3、微动开关;13.4、气缸安装板;13.5、气缸;14、检测装置;15、下始点检测板。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相互配合,下模组包括下模板1.1、下垫板1.2、凹模板1.3、卸料板座1.4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凹模板1.3和卸料板座1.4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卸料板1.5;上模组包括上模板2.1、上垫板2.2和固定板2.3由上之下依次叠加;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冲压的圆孔模组3、叠铆通孔片模组4、叠铆模组5、限位组、落料模组8、切废模组9;上模组和下模组边缘设置有整体导向组11和模块导向组12。所述圆孔模组3包括圆孔凸模3.1和圆孔凹模3.2,圆孔凸模3.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圆孔凹模3.2对应圆孔凸模3.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叠铆通孔片模组4包括叠铆通孔片凸模4.1和叠铆通孔片凹模4.2,叠铆通孔片凸模4.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叠铆通孔片凹模4.2对应叠铆通孔片凸模4.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叠铆模组5包括叠铆凸模5.1和叠铆凹模5.2,叠铆凸模5.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叠铆凹模5.2对应叠铆凸模5.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限位组包括限位套7.1、卸料套7.2、矩形弹簧7.3,限位套7.1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在上垫板2.2下方并贯穿固定板2.3,限位套7.1上方设有矩形弹簧7.3,矩形弹簧7.3通过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连接在上模板2.1上,卸料套7.2对应限位套7.1位置设置在卸料板座1.4上;落料模组8包括落料凸模8.1、落料凹模8.2,落料凸模8.1贯穿固定板2.3、卸料板座1.4和卸料板1.5,落料凹模8.2对应落料凸模8.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相互配合,下模组包括下模板(1.1)、下垫板(1.2)、凹模板(1.3)、卸料板座(1.4)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凹模板(1.3)和卸料板座(1.4)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卸料板(1.5);上模组包括上模板(2.1)、上垫板(2.2)和固定板(2.3)由上之下依次叠加;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冲压的圆孔模组(3)、叠铆通孔片模组(4)、叠铆模组(5)、限位组、落料模组(8)、切废模组(9);上模组和下模组边缘设置有整体导向组(11)和模块导向组(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钢片冲压模具,包括上模组和下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和下模组相互配合,下模组包括下模板(1.1)、下垫板(1.2)、凹模板(1.3)、卸料板座(1.4)由下至上依次叠加,凹模板(1.3)和卸料板座(1.4)之间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卸料板(1.5);上模组包括上模板(2.1)、上垫板(2.2)和固定板(2.3)由上之下依次叠加;上模组和下模组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冲压的圆孔模组(3)、叠铆通孔片模组(4)、叠铆模组(5)、限位组、落料模组(8)、切废模组(9);上模组和下模组边缘设置有整体导向组(11)和模块导向组(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钢片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模组(3)包括圆孔凸模(3.1)和圆孔凹模(3.2),圆孔凸模(3.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圆孔凹模(3.2)对应圆孔凸模(3.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叠铆通孔片模组(4)包括叠铆通孔片凸模(4.1)和叠铆通孔片凹模(4.2),叠铆通孔片凸模(4.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叠铆通孔片凹模(4.2)对应叠铆通孔片凸模(4.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叠铆模组(5)包括叠铆凸模(5.1)和叠铆凹模(5.2),叠铆凸模(5.1)通过凸模压板连接在固定板(2.3)上,叠铆凹模(5.2)对应叠铆凸模(5.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所述限位组包括限位套(7.1)、卸料套(7.2)、矩形弹簧(7.3),限位套(7.1)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连接在上垫板(2.2)下方并贯穿固定板(2.3),限位套(7.1)上方设有矩形弹簧(7.3),矩形弹簧(7.3)通过内六角平端紧定螺钉连接在上模板(2.1)上,卸料套(7.2)对应限位套(7.1)位置设置在卸料板座(1.4)上;落料模组(8)包括落料凸模(8.1)、落料凹模(8.2),落料凸模(8.1)贯穿固定板(2.3)、卸料板座(1.4)和卸料板(1.5),落料凹模(8.2)对应落料凸模(8.1)位置设置在凹模板(1.3)上,落料凸模(8.1)上方设置有上顶杆(8.5),上顶杆(8.5)上方设有衬销(8.3),衬销(8.3)上方设置盖板(8.4),落料凹模(8.2)下方设置收紧圈(8.6),收紧圈(8.6)内壁设置有收紧条(8.7);所述切废模组(9)包括切废座(9.1)、切废凸模(9.2)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福高政委黄鑫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天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