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膜式气动放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7364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膜式气动放大器,包括上腔盖(1)、下腔盖(2)、与下腔盖(2)内腔相连的气体输出口(19)、上膜片(3)、中膜片(4)、在周边上留有排气口(5)的用于联接上、中膜片(3、4)的排气件(6)、位于上、中膜中间的可将其隔开且周边留有通气孔(7)的支撑件(8)、与之相通且阀嘴位于下腔盖(2)之内的排气阀座(9)、位于下腔盖(2)之底部中间的输入气源入口(10)、位于该气源入口和排气阀座(9)之阀嘴之间的截面呈近似“I”字状的一体式双头阀芯(11)、弹性元件(12)、以及与上腔盖(1)之内腔相通的控制气源入口(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膜片(4)之下还设有一下膜片(14),其间设有隔离件(18),所述排气阀座(9)穿连与其间,所述弹性元件(12)的上端顶在阀芯(11)的顶头底侧(15),其下端卡在下腔盖(2)内腔的底面上,与所述输入气源相连,在下腔盖(2)上还设有一通向中、下膜片(4、14)所隔成的内腔(16)的另一输入气源入口(17)。(*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到气动仪表领域,特别是一种膜式气动放大器。现有技术的膜式放大器存在以下缺陷1.弹簧除实现阀芯复位外,还作为比较弹簧参与力的比较,由于动作频繁,长时间使用后易出现机械疲劳,甚至严重至失效,从而影响了放大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中国专利CN22795019即存在这样的缺陷。2.由于弹簧充当着主要力比较件的作用,控制气源则是通过上、下膜片的有效面积差来实现微压对中、高压气的控制,故而这种放大器的放大比(一级放大多为1.4Kgf/cm2以下)十分有限,若想改变放大比,或者说要想控制更大的输入气源必须对放大器零件作调整(通过改变零件尺寸、调整弹簧)来实现,因而放大器的通用性较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新型膜式气体放大器,包括上腔盖、下腔盖、与下腔盖内腔相连的气体输出口、上膜片、中膜片、在周边上留有排气口的用于联接上、中膜片的排气件、位于上、中膜中间的可将其隔开且周边留有通气孔的支撑件、与之相通且阀嘴位于下腔盖之内的排气阀座、位于下腔盖之底部中间的输入气源入口、位于该气源入口和排气阀座之阀嘴之间的截面呈近似“I”字状的一体式双头阀芯、弹性元件、以及与上腔盖之内腔相通的控制气源入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膜片之下还设有一下膜片,其间设有隔离件,所述排气阀座穿连与其间,所述弹性元件的上端顶在阀芯的顶头底侧,其下端卡在下腔盖内腔的底面上,与所述输入气源相连,在下腔盖上还设有一通向中、下膜片所隔成的内腔的另一输入气源入口。所述气体输出口输出的压力Pout与所述输入气源的压力Pin,以及所述控制气源压力Pb之间符合如下方程Pout=/S3;其中S1代表所述上膜片(3)的有效面积;S2代表所述中膜片(4)的有效面积;S3代表所述下膜片(14)的有效面积;S4代表所述阀芯的有效底面积。所述中膜片、下膜片及所述隔离件铆接为一体。所述弹性元件为一种仅对阀芯起复位作用而不参于力比较作用的刚度很小的复位弹簧或弹簧片。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当上、中、下三个膜片在输入气源和控制气源压力作用下产生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差后,带动中、下膜片向上离开阀芯而排气或向下压阀芯而控制输入气源入口向气体输出口输出气体。由方程式可以看出,输出气体的压力只取决于输入气源和控制气源的压力。因而无论输入气源的压力增大或减小,无需调整其它零件,只须调整控制气源的大小,便可以保持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关系。由于输入气源在此起到了比较弹簧的作用,参与了阀芯动作力的比较,从而克服了传统弹簧易于产生机械疲劳的问题,提高了其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在输入气源压力变化时,只要调整控制气源的压力就可实现输入、输出的平衡,保证了输出的稳定而无须更换零件就可实现很大的放大比(输出可达7Kgf/cm2)。图2是附图说明图1的俯视图(未剖)。气体输出口19输出的压力Pout与输入气源的压力Pin,以及控制气源压力Pb之间符合如下方程Pout=/S3;其中S1代表上膜片的有效面积;S2代表中膜片的有效面积;S3代表下膜片的有效面积;S4代表阀芯的有效底面积。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膜式气动放大器,包括上腔盖(1)、下腔盖(2)、与下腔盖(2)内腔相连的气体输出口(19)、上膜片(3)、中膜片(4)、在周边上留有排气口(5)的用于联接上、中膜片(3、4)的排气件(6)、位于上、中膜中间的可将其隔开且周边留有通气孔(7)的支撑件(8)、与之相通且阀嘴位于下腔盖(2)之内的排气阀座(9)、位于下腔盖(2)之底部中间的输入气源入口(10)、位于该气源入口和排气阀座(9)之阀嘴之间的截面呈近似“I”字状的一体式双头阀芯(11)、弹性元件(12)、以及与上腔盖(1)之内腔相通的控制气源入口(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膜片(4)之下还设有一下膜片(14),其间设有隔离件(18),所述排气阀座(9)穿连与其间,所述弹性元件(12)的上端顶在阀芯(11)的顶头底侧(15),其下端卡在下腔盖(2)内腔的底面上,与所述输入气源相连,在下腔盖(2)上还设有一通向中、下膜片(4、14)所隔成的内腔(16)的另一输入气源入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输出口(10)输出的压力Pout与所述输入气源的压力Pin,以及所述控制气源压力Pb之间符合如下方程Pout=/S3;其中S1代表所述上膜片(3)的有效面积;S2代表所述中膜片(4)的有效面积;S3代表所述下膜片(14)的有效面积;S4代表所述阀芯的有效底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膜片(4)、下膜片(14)及所述隔离件(18)铆接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12)为一种仅对阀芯起复位作用而不参于力比较作用的复位弹簧或弹簧片。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腔盖(1、2)通过螺钉紧固连接。专利摘要一种膜式气动放大器,包括上腔盖、下腔盖、双头阀芯、两个膜片、控制气源入口、输入气源入口和气体输出口,在两膜片的下方增加了一个膜片而构成上、中、下膜片;上、中膜片由带通气孔的支撑件相隔离,中、下膜片经隔离件铆接成一体;与输入气源相连,在下腔盖上还设有一通向中、下膜片所隔离成的内腔的另一输入气源入口,一弹性元件顶接在阀芯顶头和下腔盖之间而起到微压复位作用。本放大器的输出气压只与输入气压和控制气压有关,克服了现有技术弹簧易疲劳、可靠性及通用性差的缺陷。文档编号F15B3/00GK2557735SQ0223895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赵广生, 党李军, 余少华, 田毅 申请人: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广生党李军余少华田毅
申请(专利权)人:吴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