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673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它包括有伺服马达,伺服马达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感应单元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和压力感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伺服马达对液压泵进行转向或转速控制,同时在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感应单元,通过对油压驱动器上相关数据的收集,输送到伺服控制器处理,与工作指令比较后再将控制信号传至伺服马达,控制伺服马达的工作。采用这种结构的控制装置结构较简单,而且可以精确地控制油压回路中的流体速度、驱动器压力及位置,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控制装置
,特别涉及油压动力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油压动力控制装置是使用一种利用油压回路所驱动的驱动器,并透过该油压回路的流速或压力,进一步控制该驱动器的机构动作速度或输出功率。通常,这类油压动力控制装置的油压回路的流速或压力控制,是通过一种比例控制阀或液压伺服阀控制油压力、位置或速度,并可进一步藉由电位尺及压力感应器的安装而达到闭合回路的控制。然而,由于比例流量压力控制阀是只能做单向的输出,而无法做逆向补偿,使得其不能同时获得很好的反应速度以及精确度。再者,在产业中,尤其对于塑料注塑成型机这类大量以油压作为动力源的设备,它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但是使用比例控制阀的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却无法迅速地提升其性能;一般比例控制阀有两个,一个是比例压力控制阀,另一个是比例流量速度控制阀,这也使装置整体的结构更复杂,而且,由于要对两个比例控制阀进行控制,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油压动力控制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有伺服马达,伺服马达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所述的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所述的感应单元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和压力感应器。本技术采用了伺服马达对液压泵进行转向或转速控制,同时在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感应单元,通过对油压驱动器上相关数据的收集,输送到伺服控制器处理,与工作指令比较后再将控制信号传至伺服马达,控制伺服马达的工作。采用这种结构的控制装置结构较简单,而且可以精确地控制油压回路中的流体速度、驱动器压力及位置,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本技术包括有伺服马达11,伺服马达11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有液压泵13,伺服马达11控制液压泵13的工作,液压泵13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4,流体通过液压泵13及其输出管道而被送至油压驱动器4。油压驱动器4上连接有感应单元2,感应单元2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3,伺服控制器3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11。感应单元2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21和压力感应器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安装在油压驱动器4上的感应单元2可检测到油压驱动器4的信息,本技术的位置、速度感应器21用于感应油压驱动器4的机构动作的位置同时将其转换为速度信息,如电子尺或计码器,压力感应器23用于感应油压回路中的流体压力;感应单元2的上述信息回馈至伺服控制器3,伺服控制器3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做出判断,并将得出的工作指令传输至伺服马达11;伺服马达11是工业应用较广泛的新型马达,准确性好;伺服马达11根据伺服控制器3的工作指令准确的动作,通过液压泵13将流体按照伺服控制器3所要求的速度、压力输送到油压驱动器4;油压驱动器4是一利用流体驱动的机械装置,例如油压缸及油压马达,伺服马达11和液压泵13将回路中的流体送至油压驱动器4,驱动油压驱动器4使其工作。本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应用于塑料注塑成型机,它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注塑成型机进行注射成型时,它是透过该油压驱动器4进行注塑成型机的模具的锁模及注射动作,在动作过程中,该感应单元2的位置、速度感应器21与压力感应器23会分别感应获得该油压驱动器4的动作速度以及油压回路中的流体压力,并由伺服控制器3做出判断,以控制伺服马达11的转速,从而调整油压回路中的流体流速,如伺服马达11转速增加,即可增加流体的流速,使得油压驱动器4输出较大的速度或压力;当压力超过额定值时,则降低伺服马达11的转速或者使它逆转,以降低油压回路中的流体流速,使油压驱动器4输出较小的速度或压力。本技术通过伺服马达11准确的执行伺服控制器3的工作指令,使油压回路中的流体按照要求的压力及流速驱动油压驱动器4,流体不会过多的被输送出去,故可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以上所述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伺服马达(11),伺服马达(11)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13),液压泵(13)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4);油压驱动器(4)上连接有感应单元(2),感应单元(2)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3),伺服控制器(3)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11);感应单元(2)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21)和压力感应器(2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它包括有伺服马达,伺服马达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有感应单元,感应单元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伺服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感应单元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和压力感应器。本技术采用了伺服马达对液压泵进行转向或转速控制,同时在油压驱动器上连接感应单元,通过对油压驱动器上相关数据的收集,输送到伺服控制器处理,与工作指令比较后再将控制信号传至伺服马达,控制伺服马达的工作。采用这种结构的控制装置结构较简单,而且可以精确地控制油压回路中的流体速度、驱动器压力及位置,从而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文档编号B29C45/67GK2849266SQ20052006593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4日专利技术者杨淑琴 申请人:东莞隆亨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油压动力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伺服马达(11),伺服马达(11)连接电源且它的输出端连接液压泵(13),液压泵(13)的输出管道连接至油压驱动器(4);油压驱动器(4)上连接有感应单元(2),感应单元(2)的信号输出到伺服控制器(3),伺服控制器(3)的控制信号输入伺服马达(11);感应单元(2)包括有位置、速度感应器(21)和压力感应器(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淑琴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隆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