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486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超出极片的极耳胶对隔离膜的粘连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裸电芯极耳边距准确性的效果。

A Winding Lithium Ion Batter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
本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比能量和高电压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移动通讯等。随着数码产品,智能终端的升级,对锂离子电池尺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终端产品所需求电池的尺寸为标准来设计电池尺寸已成为行业趋势。根据目前的卷绕工艺,为防止极耳毛刺刺穿隔离膜,与极片接触而发生短路,需在极耳处贴一道极耳胶。而极耳胶在极片宽度方向需超出极片,盖住极耳的极耳胶到极片间的金属带区域,超出极片的这一部分极耳胶会对隔离膜产生粘连作用,进而影响裸电芯的极耳边距的精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避免了超出极片的极耳胶对隔离膜的粘连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裸电芯极耳边距准确性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需要说明的是,与常规卷绕结构相比,本技术在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对贴一道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第二极耳胶,由于两面的第一极耳胶/第二极耳胶完全重合,从而盖住了原来的单面贴胶时极耳胶超出极片的粘性部位,避免了极耳胶对隔离膜产生的粘连作用,进而避免了对裸电芯极耳边距的影响。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从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最内圈至最外圈,所述第一极片依次包括第一空白集流体、第一单面集流体以及第一双面集流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空白集流体为半圈,所述第一单面集流体为一圈,所述第一单面集流体朝向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外圈的一面上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双面集流体的两面均涂覆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单面集流体未涂覆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一面贴设有第一绿胶。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从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最内圈至最外圈,所述第二极片依次包括第二空白集流体、第二双面集流体和第二单面集流体。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空白集流体为半圈,所述第二双面集流体的两面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二单面集流体朝向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内圈的一面上涂覆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极片在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末端均设置有第二绿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避免了超出极片的极耳胶对隔离膜的粘连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裸电芯极耳边距准确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极片,2-第二极片,3-隔离膜,4-第一极耳,5-第二极耳,6-第一极耳胶,7-第二极耳胶,8-第一活性物质层,9-第二活性物质层,10-第一绿胶,11-第二绿胶,101-第一空白集流体,102-第一单面集流体,103-第一双面集流体,201-第二空白集流体,202-第二双面集流体,203-第二单面集流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如图1~3所示,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1与第二极片2,第一极片1与第二极片2的极性相反,第一极片1与第二极片2之间设置有隔离膜3,第一极片1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4,第一极耳4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6,第二极片2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5,第二极耳5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7。进一步地,从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最内圈至最外圈,第一极片1依次包括第一空白集流体101、第一单面集流体102以及第一双面集流体103。第一空白集流体101为半圈,第一单面集流体102为一圈,第一单面集流体102朝向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外圈的一面上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8,第一双面集流体103的两面均涂覆有第一活性物质层8。第一单面集流体102未涂覆第一活性物质层8的一面贴设有第一绿胶10。进一步地,从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最内圈至最外圈,第二极片2依次包括第二空白集流体201、第二双面集流体202和第二单面集流体203。第二空白集流体201为半圈,第二双面集流体202的两面均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9,第二单面集流体203朝向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内圈的一面上涂覆有第二活性物质层9。第二极片2在第二活性物质层9的末端均设置有第二绿胶1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放且头部错开的由内到外卷绕的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极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有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一极耳胶,所述第二极片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的两面相对应地贴设有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极耳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最内圈至最外圈,所述第一极片依次包括第一空白集流体、第一单面集流体以及第一双面集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白集流体为半圈,所述第一单面集流体为一圈,所述第一单面集流体朝向所述卷绕式锂离子电池结构的外圈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月银刘文华邓玉强王威李载波陈劲松杨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