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8070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0
本技术揭示一种极片及卷绕式电芯,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区、第二涂层区,第一涂层区位于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第二涂层区位于集流体的第二表面,第一涂层区包括第一平直区及第一弯折区,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及第二涂层区分别涂布有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一弯折区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的表面涂布有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嵌入锂离子的能力强于第一活性材料层。对第一涂层区进行分区,并且在第一弯折区内同时涂设第一活性材料层及第二活性材料层,利用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嵌锂能力强于第一活性材料层的特性,使得锂离子嵌入效率提升,进而大大改善了极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析锂问题,为电池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以及提升电池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及卷绕式电芯


技术介绍

1、卷绕式电池是锂离子电池中的一种,也因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等优势而被广泛使用。卷绕式电池是将正极片、隔膜以及负极片依序堆叠后进行卷绕而成。卷绕后的电芯存在弯折部分,而弯折部分因为极片之间的间距小,导致锂离子嵌入困难,进而引发析锂现象,大大影响了电池的正常使用以及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极片及卷绕式电芯。

2、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极片,包括:集流体、第一涂层区、第二涂层区,第一涂层区位于集流体的第一表面,第二涂层区位于集流体的第二表面,第一涂层区包括第一平直区及第一弯折区,第一平直区、第一弯折区及第二涂层区分别涂布有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一弯折区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的表面涂布有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二活性材料层嵌入锂离子的能力强于第一活性材料层。

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极片厚度方向,第一弯折区的厚度≤第一平直区的厚度。

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极片厚度方向,第一弯折区的厚度<第一平直区的厚度。

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弯折区的厚度为w1,第一平直区的厚度为w2,w2-w1=5-20μm。

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平直区及第一弯折区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第一平直区与第一弯折区之间交错分布。

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活性材料层为高克容量的石墨层。

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活性材料层为快充石墨层。

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二涂层区包括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第二平直区和第二弯折区分别涂布有第一活性材料层,第二弯折区的第一活性材料层的表面还涂布有第二活性材料层;第二平直区与第一平直区对应设置,第二弯折区与第一弯折区对应设置。

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在极片厚度方向,第二弯折区的厚度≤第二平直区的厚度。

1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卷绕式电芯,包括:上述的极片,所述第一平直区位于卷绕式电芯的平直段,第一弯折区位于卷绕式电芯的弯折段。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对第一涂层区进行分区,并且在第一弯折区内同时涂设第一活性材料层及第二活性材料层,利用第二活性材料层的嵌锂能力强于第一活性材料层的特性,使得锂离子嵌入效率提升,进而大大改善了极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析锂问题,为电池的正常使用提供保障以及提升电池品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第一涂层区(2)、第二涂层区(3),所述第一涂层区(2)位于所述集流体(1)的第一表面(11),所述第二涂层区(3)位于所述集流体(1)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涂层区(2)包括第一平直区(21)及第一弯折区(22),所述第一平直区(21)、所述第一弯折区(22)及所述第二涂层区(3)分别涂布有第一活性材料层(4),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的表面涂布有第二活性材料层(5),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5)嵌入锂离子的能力强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为W1,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为W2,W2-W1=5μm-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区(21)及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所述第一平直区(21)与所述第一弯折区(22)之间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为高克容量的石墨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5)为快充石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区(3)包括第二平直区(31)和第二弯折区(32),所述第二平直区(31)和所述第二弯折区(32)分别涂布有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所述第二弯折区(32)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的表面还涂布有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5);所述第二平直区(31)与所述第一平直区(2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弯折区(32)与所述第一弯折区(22)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弯折区(32)的厚度≤所述第二平直区(31)的厚度。

10.一种卷绕式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极片,所述第一平直区(21)位于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平直段,所述第一弯折区(22)位于所述卷绕式电芯的弯折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1)、第一涂层区(2)、第二涂层区(3),所述第一涂层区(2)位于所述集流体(1)的第一表面(11),所述第二涂层区(3)位于所述集流体(1)的第二表面(12),所述第一涂层区(2)包括第一平直区(21)及第一弯折区(22),所述第一平直区(21)、所述第一弯折区(22)及所述第二涂层区(3)分别涂布有第一活性材料层(4),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的表面涂布有第二活性材料层(5),所述第二活性材料层(5)嵌入锂离子的能力强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片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区(22)的厚度为w1,所述第一平直区(21)的厚度为w2,w2-w1=5μm-2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直区(21)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辉余志杨超群王传宝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