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03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以比较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器电压选择的控制开关连接一个线性平滑切换高压源的全差分放大器。通过高压源间大小比较的结果改变全差分放大器中PMOS管的导通与关断状态,并通过电流镜和传递生成压降的方式传递开关信号;并在高压源接近状态下同时导通两路取均值,使高压选择平滑切换。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设计,通过全差分的低增益放大器控制电压选择开关在一个区间同时导通,能够实现线性平滑的高压源切换过程,并且有效拓展了针对不同电源域浮动高压选择输出的灵活性。

Floating High Voltage Selection Circuit for Multiple High Voltage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式高压选择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抑制切换瞬间电压跳变的高压选择电路改良。
技术介绍
在集成电路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种针对浮动高压进行选择输出控制的电路,以满足整体电路对高压源的需求。传统此类电路通常采用带迟滞的比较器来实现判断两路输入电压的高低、并通过比较器输出的控制开关来选择更高的电压作为输出电压VDD_SEL。其电路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带迟滞的比较器由PMOS管MP1、MP2构成,其中MP1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1、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_N,MP2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2、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且MP1、MP2的共漏极为选择的输出电压VDD_SEL。这里,高压源VDD1和高压源VDD2即为浮动待选的高压源。然而,假设该比较器的迟滞电压为100mV,则每次高压选择发生切换时,输出电压VDD_SEL会同时产生一个100mV的电压跳变。虽然减小该比较器的迟滞电压可以减小电压跳变的程度。但在电压源VDD1/VDD2比较接近时,会出现比较器输出一直在0和1之间跳变,产生两个电压切换来回震荡的问题,选择电路输出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解决切换高压源的跳变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以比较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器电压选择的控制开关连接一个线性平滑切换高压源的全差分放大器。进一步地,所述比较器由PMOS管MP1、MP2构成,其中MP1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1、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_N,MP2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2、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且MP1、MP2的共漏极为选择的输出电压VDD_SEL。进一步地,所述全差分放大器由电阻R1、R2,PMOS管MP3、MP4,NMOS管MN1、MN2、MN3、MN4相接构成,其中MN1、MN4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一个电流镜,MN1、MN4的共栅极与MN4、MP4的共漏极相连接,MP4的栅极与比较器中的MP2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2,MN1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1和比较器中MP1的漏极并作为一个开关信号接入MP1的栅极;MN2、MN3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另一个电流镜,MN2、MN3的共栅极与MN3、MP3的共漏极相连接,MP3的栅极与比较器中的MP1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1,MN2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比较器中MP2的漏极并作为一个开关信号接入MP2的栅极;MP3、MP4共源接电流源,且MP1、MP2的共漏极为选择的输出电压VDD_SEL。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压信号VSEN_1为电源域1的均值,所述电源域1为等值电阻并联接入MP1源极的数个高压源VDD2N-1,N为电源域1中高压源的数量,VSEN_1=(VDD1+VDD3+…+VDD2N-1)/N。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压信号VSEN_1为电源域1的加权均值,所述电源域1为差值电阻并联接入MP1源极的数个高压源VDD2N-1,N为电源域1中高压源的数量。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压信号VSEN_2为电源域2的均值,所述电源域2为等值电阻并联接入MP2源极的数个高压源VDD2N,N为电源域2中高压源的数量,VSEN_2=(VDD2+VDD4+…+VDD2N)/N。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压信号VSEN_2为电源域2的加权均值,所述电源域2为差值电阻并联接入MP2源极的数个高压源VDD2N,N为电源域2中高压源的数量。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设计,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性:通过全差分的低增益放大器控制电压选择开关在一个区间同时导通,能够实现线性平滑的高压源切换过程,并且有效拓展了针对不同电源域浮动高压选择输出的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比较器模式的浮动电源选择电路的接线示意图。图2是传统比较器模式的浮动电源选择电路的另一图示。图3是本专利技术浮动高压选择电路的接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本专利技术设计者针对传统比较器模式的浮动电源选择电路在高压源比较接近时输出性能的不足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自身经验和创造性劳动,致力于对该电路输出性能的提升和高压源选择应用范围的拓展,创新提出了一种浮动高压选择电路的优化设计。概括而言,以比较器为基础,在比较器电压选择的控制开关连接一个线性平滑切换高压源的全差分放大器,以解决切换高压源的跳变性。为便于更具象化地理解,如图3的接线示意图所示可见,该浮动高压选择电路中的全差分放大器由电阻R1、R2,PMOS管MP3、MP4,NMOS管MN1、MN2、MN3、MN4相接构成。区别于图1所示的传统选择电路,比较器中的PMOS管MP1、MP2的栅极、漏极接线做了调整,由此开关控制得以信号优化及改善。具体以PMOS管MP1的开关控制来看,在全差分放大器中:MN1、MN4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一个电流镜,MN1、MN4的共栅极与MN4、MP4的共漏极相连接,MP4的栅极与比较器中MP2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2,MN1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1和比较器中MP1的漏极并作为一个开关信号接入MP1的栅极。同样地,以PMOS管MP2的开关控制来看,在全差分放大器中:MN2、MN3也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另一个电流镜,MN2、MN3的共栅极与MN3、MP3的共漏极相连接,MP3的栅极与比较器中MP1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1,MN2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比较器中MP2的漏极并作为一个开关信号接入MP2的栅极。此外,MP3、MP4共源接电流源,提供进行选择控制、开关信号传递的压降基础,且MP1、MP2的共漏极为选择的输出电压VDD_SEL。就该全差分放大器接入后,对选择控制的开关信号而言,其具体实现方式介绍如下。首先省略图1中虚线框部分及电阻Rsen1、Rsen2所示,即电压信号VSEN_1为高压源VDD1,电压信号VSEN_2为高压源VDD2。在进行高压源选择时,当VDD1远大于VDD2时,MP3关断、MP4导通,电流源I0将流过MN4,并通过电流镜镜像到MN1,由此流过电阻R1产生I0*R1的压降,使得MP1导通。而MN2工作在截至区,由此MP2关断,输出电压VDD_SEL选为VDD1。同理,当VDD2远大于VDD1时,MP4关断、MP3导通,电流源I0将流过MN3,并通过电流镜镜像到MN2,由此流过电阻R2产生I0*R2的压降,使得MP2导通。而MN1工作在截至区,由此MP1关断,输出电压VDD_SEL选为VDD2。而特别地,当VDD2与VDD1相接近时,电流源I0将在MN3、MN4之中分配,因此在电阻R1、R2中均有电流流过并形成压降,从而使得MP1、MP2同时导通,由此输出电压VDD_SEL选为两个高压源的平均值。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当VDD2和VDD1接近时,高压选择电路的两个开关在一个区间同时导通,因此实现了平滑线性的切换的过程。再请参阅图3中虚线框所示,该高压选择电路还可以拓展到更多电源域之间切换的情况。电源域的种类也有所区分,可以设定其中电阻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以比较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器电压选择的控制开关连接一个线性平滑切换高压源的全差分放大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以比较器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比较器电压选择的控制开关连接一个线性平滑切换高压源的全差分放大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由PMOS管MP1、MP2构成,其中MP1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1、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_N,MP2的源极接入一个高压源VDD2、栅极接入开关信号S1,且MP1、MP2的共漏极为选择的输出电压VDD_SE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于多高压源的浮动高压选择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差分放大器由电阻R1、R2,PMOS管MP3、MP4,NMOS管MN1、MN2、MN3、MN4相接构成,其中MN1、MN4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一个电流镜,MN1、MN4的共栅极与MN4、MP4的共漏极相连接,MP4的栅极与比较器中的MP2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2,MN1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1和比较器中MP1的漏极并作为一个开关信号接入MP1的栅极;MN2、MN3相接构成共源接地的另一个电流镜,MN2、MN3的共栅极与MN3、MP3的共漏极相连接,MP3的栅极与比较器中的MP1的源极相接于电压信号VSEN_1,MN2的漏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比较器中MP2的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骁飞吴建刚
申请(专利权)人:思瑞浦微电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