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开展目标物选择性识别是实现复杂样品准确分析的关键技术之一。核酸适配体功能化的亲和整体柱具有传质阻力快、亲和力好、易于制备等优点,作为新兴的亲和技术在复杂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选择性萃取、分离和检测中应用广泛。然而,由于疏水作用和硅羟基带来的非特异性吸附这两大因素,非特异性吸附会对分析物的特异性识别造成一定的干扰,并影响目标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理想的核酸适配体亲和整体柱材料需要具有高的亲和性、选择性和高的稳定性,同时,还应该避免可能存在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目前,核酸适配体修饰的亲和整体柱可分为有机聚合亲和整体柱和有机-硅胶杂化亲和整体柱。Zhao等以GMA为功能单体和TRIM为交联剂制备了poly(GMA-EDMA)有机聚合整体柱,利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连接法将核酸适配体固载于聚合整体柱上。有机整体柱固定相具有较强的疏水作用,与赭曲霉毒素等疏水性目标物产生一定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为了减少由疏水作用带来的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柱是一种以硅氧烷凝胶缩聚形成的表面富含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物作为基质,在基质表面修饰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最后在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上修饰带巯基的抗霉菌毒素核酸适配体;所述的聚合柱包括:(1)以硅氧烷凝胶缩聚反应形成的具有‑Si‑O‑Si‑刚性结构、表面富含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基质;(2)以“巯烯”点击反应在聚合基质上键合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3)所述纳米粒子表面以“巯烯”点击反应键合抗霉菌毒素核酸适配体亲和作用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柱是一种以硅氧烷凝胶缩聚形成的表面富含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物作为基质,在基质表面修饰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最后在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上修饰带巯基的抗霉菌毒素核酸适配体;所述的聚合柱包括:(1)以硅氧烷凝胶缩聚反应形成的具有-Si-O-Si-刚性结构、表面富含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基质;(2)以“巯烯”点击反应在聚合基质上键合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3)所述纳米粒子表面以“巯烯”点击反应键合抗霉菌毒素核酸适配体亲和作用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单体由四甲氧基硅氧烷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组成;所述的霉菌毒素包括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所述的抗赭曲霉毒素A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SH-C6-GATCGGGTGTGGGTGGCGTAAAGGGAGCATCGGACA-3';所述的抗玉米赤霉烯酮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SH-C6-TCATCTATCTATGGTACATTACTATCTGTAATGTGATATG-3';所述的抗黄曲霉毒素B1核酸适配体的碱基序列为5'-SH-C6-GTTGGGCACGTGTTGTCTCTCTGTGTCTCGTGCCCTTCGCTAGGCCC-3'。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霉菌毒素特异识别的核酸适配体功能化聚合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基质的制备:将一定质量的聚乙二醇和尿素溶于10mL乙酸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四甲氧基硅烷和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混合物,在冰水浴下搅拌45分钟,制得溶胶溶液;将所制备的溶胶溶液,置于离心管中混匀,超声脱气后注入石英毛细管中,两端密封后置于50℃水浴锅中恒温反应16h,之后除去柱内的残留试剂,即得到表面富含巯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硅胶聚合基质;(2)丙烯酸钠盐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粒子POSS-MNa的制备:(2.1)在室温下,将0.179g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溶解于3.0mL的0.50mol/L三氟乙酸水溶液,强烈搅拌,制得丙基三氟甲基磺酸铵取代的低聚倍半硅氧烷;将1.227g三乙胺和1.981g马来酸酐分别加入到12.0mL的溶解有1.041g丙基三氟甲基磺酸铵取代的低聚倍半多聚硅氧烷的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大力搅拌,制得八-[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旭聪,沈浩强,朱丹丹,谢增鸿,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