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38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包括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的内侧壁轮廓与待装配产品外部侧壁轮廓形状适配,在保持筒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内部延伸的保持板,保持筒装配到位时,所述保持板与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贴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需要保证组装缝隙的设备组装时采用mylar片成本高的问题。

A Gap Ho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缝隙保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隙保持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许多由上壳和下壳构成的包装盒体结构,其对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组装间距具有一定要求,为实现整体美观,同时又便于打开,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组装间隙一般不能太大或者太小,大约在0.1mm-0.2mm之间,如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的TWS耳机充电盒的上壳和下壳组装间隙一般在0.1mm左右,为保证组装间隙,一般选用一次性的mylar片,在mylar上有离型纸定位部,在使用时,将mylar片贴合在盒体上进行固定,并通过离型纸定位部固定,然后将上壳扣在下壳的mylar片,通过mylar片保证上壳和下壳之间的缝隙,但由于mylar片上的离型纸定位部使用完一次后不能继续使用,再进行下个设备组装时,需要重新打开一张mylar片,成本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缝隙保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对需要保证组装缝隙的设备组装时采用mylar片成本高的问题。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缝隙保持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包括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的内侧壁轮廓与待装配产品外侧轮廓形状适配,在保持筒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内部延伸的保持板,保持筒装配到位时,所述保持板与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贴合。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筒包括有第一筒体和从第一筒体上向上延伸与第一筒体一体成型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内径与第二筒体的内径相同,第一筒体的外部轮廓大于第二筒体外部轮廓。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面上。进一步的,在保持筒上设置从保持筒向下延伸的卡设把手。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板沿保持筒周向排列设置多个,多个所述保持板的上端面平齐。进一步的,相邻保持板之间设置有便于测量的缺口。进一步的,在保持筒内侧壁上与保持板位置对应处设置有沿保持筒高度方向开设的凹槽,在凹槽与保持板通过平滑过渡的弧形圆角连接。进一步的,每一保持板与多个凹槽对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板所述保持筒为一次注塑成型件,所述保持板厚度为0.1-0.2mm。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筒材质为硅胶。本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包括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的内侧壁轮廓与待装配产品外侧壁轮廓形状适配,在保持筒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内部延伸的保持板,保持筒装配到位时,所述保持板与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贴合。在使用时,可将保持筒套设在待装配产品上,在保持筒套设在待装配产品上时,保持板贴合在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上,然后将与待装配产品配合的另一产品进行装配,此时,保持板位于两个产品配合面之间,可确保保持板的厚度即为两个产品装配后的组装间隙,保证了2个装配产品之间的组装间隙,同时,本技术中的保持筒为可拆卸,在组装完一组产品后可拆卸下来重复进行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缝隙保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缝隙保持装置与产品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缝隙保持装置的半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缝隙保持装置与流转工装配合使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出一种缝隙保持装置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4所示,缝隙保持装置主要用于保证两个组装的产品之间的组装间隙,本实施例中以TWS耳机充电盒的上壳200和下壳300组装间隙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缝隙保持装置包括有保持筒100,本实施例中设置保持筒100为筒状结构,其装配时可与待组装产品套装固定,需要拆卸时,将保持筒从产品下方抽下即可,可便于其与待装配的下壳300进行安装固定和拆卸,同时,套设固定后再进行下一组上壳200和下壳300组装时,还可拆卸下来进行重复使用。为实现其可完全适配的套设在下壳300上,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保持筒100的内侧壁轮廓应与待装配产品外壁轮廓形状适配,本实施例中即下壳300。在保持筒100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100内部延伸的保持板110,在保持筒100装配到位时,保持板110应完全适配的贴合在下壳300的上端面上,此时,可将上壳200装配在下壳300上,同时,上壳200和下壳300之间的接触配合面处的组装间隙则通过保持板110来保证,在上壳200装配时,保持板110始终处于两者之间接触配合面之间,这样可确保在上壳200装配完成后,两者之间可始终保持与保持板110厚度相同的组装间隙,在上壳200组装完成后,可将保持筒100拆卸下来再进行下一组下壳300和上壳200的组装,实现了重复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制造的成本。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保持板110与保持筒100的上端面平行且同时与下壳300的上端面平行,在将保持筒100套设在下壳300上后,其上方的保持板110可贴合压设在下壳300上,在上壳200盖在下壳300上时,可通过保持板110位于两者配合面之间来保证两者的组装间隙。进一步的,所述保持筒100包括有第一筒体120和从第一筒体120上向上延伸与第一筒体120一体成型的第二筒体130,第一筒体120内径与第二筒体130的内径相同,第一筒体120的外部轮廓大于第二筒体130外部轮廓。优选的,所述保持板110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130的上端面上。进一步的,在保持筒100上设置从保持筒100向下延伸的卡设把手400。通过卡设把手400可便于进行安装拆卸,同时,在保持筒100与流转工装配合使用时,还可以通过卡设把手400卡装在流转工装上。优选的,所述保持板110沿保持筒100周向排列设置多个,所述多个保持板110的上端面平齐,用于同时确保相互配合的上壳200和下壳两者组装间隙的准确性。进一步的,为方便测量成型的保持板110的尺寸,在相邻保持板110之间设置有便于测量的缺口500。优选的,所述保持筒100材质为硅胶。所述保持板110和所述保持筒100为一次性注塑成型硅胶件,所述保持板110厚度为0.1-0.2mm。进一步的,在保持筒100内侧壁上与保持板110位置对应处设置有沿保持筒100高度方向开设的凹槽140,在凹槽140与保持板110通过平滑过渡的弧形圆角150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凹槽140,并且设置凹槽140与保持板110连接处平滑圆角过渡,用以保证保持板110的成型完整性。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保持筒100采用硅胶件,硅胶制品在注塑成型时会在分型面处(即薄壁处)产生毛边,即自拆边,需手动拆下。利用此毛边,可实现本实施例中的0.1mm-0.2mm厚度的保持板110成型。同时,由于凹槽140与弧形圆角150的存在,撕下毛边时可保证凹槽140附近的薄壁即保持板110不脱落,即保证不会在拆边时将此保持板110破坏,从而实现保持板110的设计结构同时提高保持板110的循环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每一保持板100与多个凹槽对应设置,确保在撕下毛边时可平滑撕下,不会破坏到保持板100。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所要求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的内侧壁轮廓与待装配产品外侧壁轮廓形状适配,在保持筒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内部延伸的保持板,保持筒装配到位时,所述保持板与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缝隙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筒,所述保持筒的内侧壁轮廓与待装配产品外侧壁轮廓形状适配,在保持筒上端面上成型有向所述保持筒内部延伸的保持板,保持筒装配到位时,所述保持板与待装配产品的上端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筒包括有第一筒体和从第一筒体上向上延伸与第一筒体一体成型的第二筒体,第一筒体内径与第二筒体的内径相同,第一筒体的外部轮廓大于第二筒体外部轮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隙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的上端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保持筒上设置从保持筒向下延伸的卡设把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隙保持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慧王梦阳郑文团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