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2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碱液池、隔膜泵、油水分离箱和接油装置,碱液池内设置有吸水浮球,隔膜泵的进液口与吸水浮球连接,油水分离箱内设置有储液室、一级油水分离室、二级油水分离室,储液室与一级油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板,一级油水分离室与二级油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第二隔离板上设置有U型管,储液室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液接头,进液接头的一端与隔膜泵的出液口连接,二级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放油接头,放油接头与接油装置连接,二级油水分离室的侧壁位于放油接头的下方设置有回水接头,回水接头与碱液池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以及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进行循环高效高质的分离。

An Oil-Water Sepa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水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清洗机清洗钢带表面油渍后,轧制油在碱洗槽内长时间会中和碱液,表面油渍排到污水池中处理成本较高,如果不对这些含有油污的水进行处理后便排放,不仅会污染环境的问题,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和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进行循环高效高质分离的油水分离器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器,可以实现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碱液池、隔膜泵、油水分离箱和接油装置,所述碱液池内设置有吸水浮球,所述隔膜泵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与所述吸水浮球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箱内沿液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储液室、一级油水分离室、二级油水分离室,所述储液室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板,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所述第二隔离板上设置有正立的U型管,所述储液室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进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储液室外通过第二输液管与所述隔膜泵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放油接头,所述放油接头通过第三输液管与所述接油装置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的侧壁位于所述放油接头的下方设置有回水接头,所述回水接头通过第四输液管与所述碱液池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隔离板的上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顶壁之间留设有第一溢口。较佳地,所述第二隔离板的上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的顶壁之间留设有第二溢口。较佳地,所述U型管的一端口延伸到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内,所述U型管的另一端口延伸到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内。较佳地,所述U型管的两个端口的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溢口。较佳地,所述储液室的底面上、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的底面上以及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的底面上分别连接有排污接头。较佳地,所述第二隔离板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U型管的限位通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油水分离器,在碱液池内放置吸水浮球,通过第一输液管用隔膜泵把碱液池上表面油水混合液吸到油水分离箱,首先利用过滤网袋初级过滤油水混合液中的杂物、碎纸片等,再流入一级油水分离室,油从第二溢口排出,由二级油水分离室完成放油到接油装置,接油装置内的油处理后再利用;水通过U型管排到二级油水分离室中后,通过第四输液管回水至碱液池重复使用,整个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进行循环高效高质的分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碱液池;2-隔膜泵;3-油水分离箱;4-接油装置;5-第一输液管;6-第二输液管;7-进液接头;8-过滤网袋;9-第一隔离板;10-第二隔离板;11-U型管;12-吸水浮球;13-排污接头;14-第一溢口;15-第二溢口;16-放油接头;17-第三输液管;18-回水接头;19-第四输液管;20-储液室;21-一级油水分离室;22-二级油水分离室。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碱液池1、隔膜泵2、油水分离箱3和接油装置4,所述碱液池1内设置有吸水浮球12,所述隔膜泵2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5与所述吸水浮球12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箱3内沿液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储液室20、一级油水分离室21、二级油水分离室22,所述储液室20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板9,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10,所述第二隔离板10上设置有正立的U型管11,所述储液室20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进液接头7,所述进液接头7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储液室20外通过第二输液管6与所述隔膜泵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放油接头16,所述放油接头16通过第三输液管17与所述接油装置4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侧壁位于所述放油接头16的下方设置有回水接头18,所述回水接头18通过第四输液管19与所述碱液池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离板9的上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3的顶壁之间留设有第一溢口1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板10的上端与所述油水分离箱3的顶壁之间留设有第二溢口15。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的一端口延伸到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内,所述U型管11的另一端口延伸到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的两个端口的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二溢口15。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液室20的底面上、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的底面上以及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底面上分别连接有排污接头1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离板10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U型管11的限位通孔。工作原理:该油水分离器,在碱液池1内放置吸水浮球12,通过第一输液管5用隔膜泵2把碱液池1上表面油水混合液吸到油水分离箱3,首先利用过滤网袋8初级过滤油水混合液中的杂物、碎纸片等,再流入一级油水分离室21,油从第二溢口15排出,由二级油水分离室22完成放油到接油装置4,接油装置4内的油处理后再利用;水通过U型管11排到二级油水分离室22中后,通过第四输液管19回水至碱液池1重复使用,整个油水分离器结构简单,能够对油水混合液进行循环高效高质的分离。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液池(1)、隔膜泵(2)、油水分离箱(3)和接油装置(4),所述碱液池(1)内设置有吸水浮球(12),所述隔膜泵(2)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5)与所述吸水浮球(12)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箱(3)内沿液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储液室(20)、一级油水分离室(21)、二级油水分离室(22),所述储液室(20)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板(9),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10),所述第二隔离板(10)上设置有正立的U型管(11),所述储液室(20)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进液接头(7),所述进液接头(7)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储液室(20)外通过第二输液管(6)与所述隔膜泵(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放油接头(16),所述放油接头(16)通过第三输液管(17)与所述接油装置(4)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侧壁位于所述放油接头(16)的下方设置有回水接头(18),所述回水接头(18)通过第四输液管(19)与所述碱液池(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碱液池(1)、隔膜泵(2)、油水分离箱(3)和接油装置(4),所述碱液池(1)内设置有吸水浮球(12),所述隔膜泵(2)的进液口通过第一输液管(5)与所述吸水浮球(12)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箱(3)内沿液流方向依次设置有储液室(20)、一级油水分离室(21)、二级油水分离室(22),所述储液室(20)与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板(9),所述一级油水分离室(21)与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板(10),所述第二隔离板(10)上设置有正立的U型管(11),所述储液室(20)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进液接头(7),所述进液接头(7)的一端延伸到所述储液室(20)外通过第二输液管(6)与所述隔膜泵(2)的出液口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放油接头(16),所述放油接头(16)通过第三输液管(17)与所述接油装置(4)连接,所述二级油水分离室(22)的侧壁位于所述放油接头(16)的下方设置有回水接头(18),所述回水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甬金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