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085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包括:沿底架纵向轴线方向前后依次相接的前段区域、前桥区域、中段区域和后段区域;前段区域结构位于底架的前端,其左侧纵梁由分段式变截面薄冲压板构成,右侧纵梁由C型结构的薄冲压板构成;前桥区域结构整体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且靠近其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具有拱形骨架结构的前桥轮罩骨架;其中的左右纵梁均为变截面的冲压铝合金板;中段区域结构采用冲压铝薄板,其包括整体贯通的左右纵梁以及分段间隔布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后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采用一体化变截面冲压铝板。该发明专利技术在兼顾集中式驱动布置空间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冲压铝板的材料与结构优势,最大程度地实现车身骨架的轻量化。

An Electric Bus Body Fram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
中,受制于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整备质量,进而能够提升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其中,轻质材料、结构优化与轻质制造是汽车轻量化的三大技术手段。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对轻量化技术需要更为迫切,以铝合金为代表的轻质金属在纯电动客车车身骨架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铝合金集中在车身骨架顶围、左右侧围、前后围等,在车身骨架底架的应用相对较少。部分全铝纯电动客车车身底架部分虽有铝合金的应用,多以挤压铝型材铆接而成,如公开号为:CN202879596U、专利名称为:一种全铝客车底盘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技术的底盘采用铝合金材料,通过焊接制成;前、后轮毂罩采用铝合金冲压板材制成;贯通横梁、纵梁、动力系统支架采用铝合金挤压型材制成。该客车底盘在满足整车承重刚度和强度要求同时,重量得以减轻,有助于整车节能。上述专利较适用于分布式驱动纯电动大客车,但是因为上述专利采用直接贯通的纵梁,给驱动桥和转向桥的布置带来空间布置的挑战,难以适用于集中式驱动的低地板的纯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结合冲压铝型材能够有效的根据结构和布置特点进行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轻量化,而且能够有效的满足客车结构性能的要求,同时满足出入便利性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包括:沿所述底架纵向轴线方向,前后依次相接的前段区域、前桥区域、中段区域和后段区域;所述前段区域结构位于所述底架的前端,其左侧纵梁由分段式变截面薄冲压板构成,右侧纵梁由C型结构的薄冲压板构成;所述前桥区域结构整体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且靠近其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具有拱形骨架结构的前桥轮罩骨架;其中的左右纵梁均为变截面的冲压铝合金板,其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段区域结构连接;后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中段区域结构连接;所述中段区域结构采用冲压铝薄板,其包括整体贯通的左右纵梁以及分段间隔布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其中的左右纵梁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相接;所述后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采用一体化变截面冲压铝板,通过铆接与中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的后端相连。更优选地,所述前段区域结构包括:前悬竖梁、前悬上前梁、前悬下前梁、前悬中横梁、前悬左纵梁、前悬右纵梁、前悬左横梁和前悬右横梁;平行设置的前悬上前梁和前悬下前梁位于前段区域结构的前部,二者通过前悬竖梁相连在一起;前悬下前梁与位于前段区域结构两侧的前悬左纵梁、前悬右纵梁的前端相连;前悬左纵梁和前悬右纵梁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的前桥左纵梁和前桥右纵梁相连;所述前悬中横梁布置在前悬左纵梁和前悬右纵梁之间;所述前悬左横梁连接在前悬左纵梁左侧;所述前悬右横梁连接在前悬右纵梁右侧。更优选地,所述前悬左纵梁和前悬右纵梁分别由两个L型的冲压薄铝板焊接形成“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底架侧面;所述前悬左纵梁的“C”型结构为分段式变截面结构,前侧部分的截面高度小于后侧部分的截面高度;所述前悬右纵梁的“C”型结构为等截面结构。更优选地,所述前桥区域结构包括:前桥左纵梁、前桥右纵梁、前桥横梁和前桥轮罩骨架;所述前桥左纵梁和前桥右纵梁平行设置所述底架纵向轴线的两侧,且均为变截面的冲压铝合金板,其两端的横截面高度大、中间部分横截面高度小;其主立面伴有滚压加强筋;所述前桥横梁连接在所述前桥左纵梁和前桥右纵梁的前端和后端;所述前桥轮罩骨架为两组,每组由两个平行的拱形骨架结构构成;每组中的一个拱形结构跨在相应的纵梁上面且固定在所述前桥横梁上;所述前桥左纵梁和前桥右纵梁的后端分别与中段区域结构的中段左纵梁和中段右纵梁相连。更优选地,所述中段区域结构的纵梁采用分段的横截面为C型的冲压铝板,中段区域结构的前部的左右纵梁的宽度较中段靠后左右纵梁的宽度较宽;过渡区域的纵梁冲压铝板依据中段区域结构前部和中段区域结构后部的结构随形设计;所述中段区域结构的横梁分段布置,位于中段区域结构中间部分的横梁过铆接与纵梁相连,位于中段区域结构两侧的横梁通过T型结构与纵梁相连。更优选地,所述中段区域结构包括:中段左纵梁、中段右纵梁、多个中段中横梁、多个中段左侧横梁、多个中段右侧横梁;所述中段左纵梁和中段右纵梁均采用横截面为“C”型的冲压铝合金薄板;分别与前悬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以及后段区域的左右纵梁相接;多个中段中横梁设定间隔依次通过铆钉方式连接在所述中段左纵梁和中段右纵梁之间;多个中段左侧横梁从左至右按设定间隔依次通过“T”型耳片连接在所述中段左纵梁的左侧;中段右侧横梁从左至右按设定间隔依次通过“T”型耳片连接在所述中段右横梁的右侧。更优选地,所述后段区域结构包括:后段左纵梁、后段右纵梁、后段前横梁、后段前左上横梁、后段前右上横梁、后段后左下横梁、后段后右下横梁和后段轮罩骨架;所述后段左纵梁和后段右纵梁,分别位于所述底架纵向轴线的两侧;其前段与后段前横梁、后段前左上横梁、后段前右上横梁相连,后端与后段后下横梁、后段后右下横梁相连;所述后段轮罩骨为平行设置的两个拱形骨架结构,分别安装于后段左纵梁和后段右纵梁之上。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该专利技术在兼顾集中式驱动布置空间约束的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冲压铝板的材料与结构优势,从而在满足客车弯曲、扭转、加速、制动等工况下结构刚强度与模态特性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实现客车车身骨架的轻量化,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纯电动大客车的续驶里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轴侧图。附图图标说明:1-前悬竖梁;2-前悬上前梁;3-前悬下前梁;4-前悬中横梁;5-前悬左纵梁;6-前悬右纵梁;7-前悬左横梁;8-前悬右横梁;9-前桥左纵梁;10-前桥右纵梁;11-前桥横梁;12-前桥轮罩骨架;13-中段左纵梁;14-中段右纵梁;15-中段第一中横梁;16-中段第二中横梁;17-中段第三中横梁;18-中段第四中横梁;19-中段第五中横梁;20-中段左侧第一横梁;21-中段左侧第二横梁;22-中段左侧第三横梁;23-中段右侧第一横梁;24-中段右侧第二横梁;25-中段右侧第三横梁;26-后段左纵梁;27-后段右纵梁;28-后段前横梁;29-后段前左上横梁;30-后段前右上横梁;31-后段后左下横梁;32-后段后右下横梁;33-后段轮罩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充分考虑面向集中式驱动电动大客车的低地板特点与空间布置的约束条件,以冲压铝合金板为材料主体,以螺栓或铆接为连接手段,构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该底架以中段左右纵梁作为两根主纵梁,并与若干横梁形成底架中段骨架,通过螺栓与前围骨架总成、后围骨架总成、侧围骨架总成连接形成整个车身骨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由若干个冲压铝板组成,这些冲压铝板厚度均为2mm。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沿底架纵向轴线方向前后依次连接的前段区域、前桥区域、中段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包括:沿所述底架纵向轴线方向,前后依次相接的前段区域、前桥区域、中段区域和后段区域;所述前段区域结构位于所述底架的前端,其左侧纵梁由分段式变截面薄冲压板构成,右侧纵梁由C型结构的薄冲压板构成;所述前桥区域结构整体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且靠近其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具有拱形骨架结构的前桥轮罩骨架;其中的左右纵梁均为变截面的冲压铝合金板,其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段区域结构连接;后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中段区域结构连接;所述中段区域结构采用冲压铝薄板,其包括整体贯通的左右纵梁以及分段间隔布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其中的左右纵梁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相接;所述后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采用一体化变截面冲压铝板,通过铆接与中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的后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包括:沿所述底架纵向轴线方向,前后依次相接的前段区域、前桥区域、中段区域和后段区域;所述前段区域结构位于所述底架的前端,其左侧纵梁由分段式变截面薄冲压板构成,右侧纵梁由C型结构的薄冲压板构成;所述前桥区域结构整体采用铝合金框架结构,且靠近其两侧对称布置两个具有拱形骨架结构的前桥轮罩骨架;其中的左右纵梁均为变截面的冲压铝合金板,其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段区域结构连接;后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中段区域结构连接;所述中段区域结构采用冲压铝薄板,其包括整体贯通的左右纵梁以及分段间隔布置在左右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其中的左右纵梁前端通过铆接方式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相接;所述后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采用一体化变截面冲压铝板,通过铆接与中段区域结构的左右纵梁的后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区域结构包括:前悬竖梁(1)、前悬上前梁(2)、前悬下前梁(3)、前悬中横梁(4)、前悬左纵梁(5)、前悬右纵梁(6)、前悬左横梁(7)和前悬右横梁(8);平行设置的前悬上前梁(2)和前悬下前梁(3)位于前段区域结构的前部,二者通过前悬竖梁(1)相连在一起;前悬下前梁(3)与位于前段区域结构两侧的前悬左纵梁(5)、前悬右纵梁(6)的前端相连;前悬左纵梁(5)和前悬右纵梁(6)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的前桥左纵梁(9)和前桥右纵梁(10)相连;所述前悬中横梁(4)布置在前悬左纵梁(5)和前悬右纵梁(6)之间;所述前悬左横梁(7)连接在前悬左纵梁(5)左侧;所述前悬右横梁(8)连接在前悬右纵梁(6)右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左纵梁(5)和前悬右纵梁(6)分别由两个L型的冲压薄铝板焊接形成“C”型结构,所述“C”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底架侧面;所述前悬左纵梁(5)的“C”型结构为分段式变截面结构,前侧部分的截面高度小于后侧部分的截面高度;所述前悬右纵梁(6)的“C”型结构为等截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大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桥区域结构包括:前桥左纵梁(9)、前桥右纵梁(10)、前桥横梁(11)和前桥轮罩骨架(12);所述前桥左纵梁(9)和前桥右纵梁(10)平行设置所述底架纵向轴线的两侧,且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影春符传亮林程魏禹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