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743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采用双侧导洞支护,与隧道断面支护相对独立,施工更高效;拱顶采用扣顶支护,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施工期间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设置临时中隔支护,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实施初期支护层之前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双侧导洞支护结构位于下层硬岩中,增加了脚座力,提高了拱盖的稳定性。

A CRD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Double Side Tunnels with Upper Soft and Lower Hard Cross Se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公路隧道施工范围越来越广,开挖断面也越来越大,面临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公路大断面隧道上方存在大量暗埋管线,隧道上方有诸如建筑、横穿隧道等构筑物,以及隧道处于上软下硬地层等,此时需严格控制拱顶的竖向位移,而普通的拱顶注浆加固方式无法实施,或者成本昂贵。同时,现阶段对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联拱双侧洞法和预留侧边土法,存在作业空间狭小、单块开挖面积大、施工不灵活、进度缓慢以及围岩变形大、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下台阶、两个导洞、扣顶、初期支护层、二次衬砌、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及仰拱。导洞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洞设置导洞超前锚杆、导洞初期支护、冠梁及导洞填充注浆,导洞初期支护位于导洞内岩体表面,冠梁位于导洞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扣顶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扣顶的两端与冠梁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台阶(1)、下台阶(2)、两个导洞(3)、扣顶(4)、初期支护层(5)、二次衬砌(6)、锁脚锚杆(7)、超前小导管(8)及仰拱(9);所述导洞(3)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所述洞(3)设置导洞超前锚杆(31)、导洞初期支护(32)、冠梁(33)及导洞填充注浆(34),所述导洞初期支护(32)位于所述导洞(3)内岩体表面,所述冠梁(33)位于所述导洞(3)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所述扣顶(4)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所述扣顶(4)的两端与所述冠梁(33)固定连接;所述锁脚锚杆(7)位于隧道下方两侧的岩体内,所述初期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台阶(1)、下台阶(2)、两个导洞(3)、扣顶(4)、初期支护层(5)、二次衬砌(6)、锁脚锚杆(7)、超前小导管(8)及仰拱(9);所述导洞(3)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所述洞(3)设置导洞超前锚杆(31)、导洞初期支护(32)、冠梁(33)及导洞填充注浆(34),所述导洞初期支护(32)位于所述导洞(3)内岩体表面,所述冠梁(33)位于所述导洞(3)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所述扣顶(4)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所述扣顶(4)的两端与所述冠梁(33)固定连接;所述锁脚锚杆(7)位于隧道下方两侧的岩体内,所述初期支护层(5)位于隧道侧壁下部的岩体表面,所述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闭合连接成拱门状,所述二次衬砌(6)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的内表面,所述仰拱(9)位于所述下台阶(2)的岩体上,所述超前小导管(8)布设在扣顶上方;沿所述上台阶(1)及下台阶(2)的中线设置临时支护(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顶(4)与初期支护层(5)均由型钢钢架、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网片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谙男张权邓敏于海王锋谢天祥白茂业孙喜军刘杨王志孙洪波王洪龙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