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现阶段公路隧道施工范围越来越广,开挖断面也越来越大,面临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公路大断面隧道上方存在大量暗埋管线,隧道上方有诸如建筑、横穿隧道等构筑物,以及隧道处于上软下硬地层等,此时需严格控制拱顶的竖向位移,而普通的拱顶注浆加固方式无法实施,或者成本昂贵。同时,现阶段对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联拱双侧洞法和预留侧边土法,存在作业空间狭小、单块开挖面积大、施工不灵活、进度缓慢以及围岩变形大、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下台阶、两个导洞、扣顶、初期支护层、二次衬砌、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及仰拱。导洞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洞设置导洞超前锚杆、导洞初期支护、冠梁及导洞填充注浆,导洞初期支护位于导洞内岩体表面,冠梁位于导洞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扣顶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台阶(1)、下台阶(2)、两个导洞(3)、扣顶(4)、初期支护层(5)、二次衬砌(6)、锁脚锚杆(7)、超前小导管(8)及仰拱(9);所述导洞(3)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所述洞(3)设置导洞超前锚杆(31)、导洞初期支护(32)、冠梁(33)及导洞填充注浆(34),所述导洞初期支护(32)位于所述导洞(3)内岩体表面,所述冠梁(33)位于所述导洞(3)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所述扣顶(4)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所述扣顶(4)的两端与所述冠梁(33)固定连接;所述锁脚锚杆(7)位于隧道下方两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台阶(1)、下台阶(2)、两个导洞(3)、扣顶(4)、初期支护层(5)、二次衬砌(6)、锁脚锚杆(7)、超前小导管(8)及仰拱(9);所述导洞(3)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所述洞(3)设置导洞超前锚杆(31)、导洞初期支护(32)、冠梁(33)及导洞填充注浆(34),所述导洞初期支护(32)位于所述导洞(3)内岩体表面,所述冠梁(33)位于所述导洞(3)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所述扣顶(4)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所述扣顶(4)的两端与所述冠梁(33)固定连接;所述锁脚锚杆(7)位于隧道下方两侧的岩体内,所述初期支护层(5)位于隧道侧壁下部的岩体表面,所述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闭合连接成拱门状,所述二次衬砌(6)设置于所述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的内表面,所述仰拱(9)位于所述下台阶(2)的岩体上,所述超前小导管(8)布设在扣顶上方;沿所述上台阶(1)及下台阶(2)的中线设置临时支护(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顶(4)与初期支护层(5)均由型钢钢架、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所述钢筋网片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谙男,张权,邓敏,于海,王锋,谢天祥,白茂业,孙喜军,刘杨,王志,孙洪波,王洪龙,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