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122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体,包括:车体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车体本体顶部,用于同受电弓配合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座、走线结构和抗电弧涂层。本方案在牵引单元采用多弓受流的方式,满足车辆线路特点车辆的供电需求,且能够解决车辆冗余安全的保护;有效降低单弓的电流大小,从而实现拉弧频率的降低;多弓运行时,在一弓离线情况下,另外单弓受流能够短时弥补一受电弓离线的供电需求;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受电弓磨耗。

A Subway Vehicle and Its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体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体。
技术介绍
在重庆环线以及10号线车辆前期研发设计过程中,由于重庆地形线路的特点,具有坡度大,转弯半径小等特点,在车辆的动力设置方面为了满足重庆线路要求,就必须要提高车辆的牵引性能,所以在牵引能力配置方面,相较于普通六辆编组四动二拖的动力配置来讲,在这两个项目中动力配置采用五动一拖的形式,从而使得本项目的牵引总电流增大。但是由于目前受电弓的载荷能力和冗余方面的限制,面临着以下的问题:1、不能满足重庆特点车辆供电需求;2、不能够车辆供电的冗余保护;3、车辆经常出现拉弧现象;4、车辆受电弓经常出现离线状况,导致车辆部分元器件时常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体,能够符合受电弓的载荷能力和冗余保护的情况下,满足大牵引总电流的需求。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车体的地铁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体,用于地铁车辆,包括:车体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车体本体顶部,用于同受电弓配合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座、走线结构和抗电弧涂层。优选的,多个所述装配机构关于所述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镜像布设。优选的,所述安装座按照所述受电弓弓头靠近所述车体本体横向中心线的方向布置。优选的,所述车体本体的顶部整体均设有抗电弧涂层。优选的,多个所述装配机构与所述车体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一种地铁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在其上的受电弓,所述车体为如上述的车体,多个所述受电弓与多个所述装配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同一个所述车体本体上。优选的,多个所述受电弓关于所述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镜像布设。优选的,多个所述受电弓的弓头靠近所述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布置。优选的,所述车体本体的顶部整体均设有抗电弧涂层。优选的,多个所述受电弓与所述车体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地铁车辆及其车体,双弓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基本平均分配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电流,使得车辆运行过程中受电弓的电流减少一半,这样就不会导致受电弓与接触网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电弧,从而达到降低拉弧的机率;轨道车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相对运行时,会出现受电弓脱离接触网的概率,使用双弓供电后,使得受电弓完全脱离接触网的离线率降低一半,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受电弓磨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辆双受电弓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车体,2为受电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用于地铁车辆,包括:车体本体;多个设置在车体本体顶部,用于同受电弓2配合的装配机构;该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座、走线结构和抗电弧涂层;其中安装座用于受电弓2的固定安装,走线结构用于受电弓2的线缆布设,抗电弧涂层用于受电弓2的绝缘保护。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体,在其顶部设置多个装配机构,从而可以对应安装多个受电弓2,这些多个受电弓2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能够分担大牵引总电流以满足地铁车辆供电需求,符合受电弓2的载荷能力,且能够解决车辆冗余安全的保护;同时由于电流减小,这样就不会导致受电弓2与接触网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电弧,从而达到降低拉弧的机率;另外,轨道车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接触网与受电弓2之间相对运行时,会出现受电弓2脱离接触网的概率,使用多弓供电后,使得受电弓完全脱离接触网的离线率降低,大大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目前受电弓与接触网的磨耗分两种:第一,机械磨耗;第二,电磨耗;磨耗以电摩耗为主,采用多弓受流,有效的降低受电弓磨耗。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装配机构关于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镜像布设,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述,以优化受电弓2在车顶的排布方式,使受力和电路连接更加合理。具体的,安装座按照受电弓2弓头靠近车体本体横向中心线的方向布置,则安装座用于跟受电弓2弓弓头配合的部分靠近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布置。如此一来,使得受电弓2的弓头之间距离变近,受流均衡,同时对接触网的支撑更好,有助于保证电线平滑度。作为优选,车体本体的顶部整体均设有抗电弧涂层。即除了部分作为装配机构用于受电弓2的绝缘保护外,车体本体顶部的其他部分也均设有抗电弧涂层,能够在落线等情况下进行更加充分的绝缘保护,避免车体搭电。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多个装配机构与车体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则多个受电弓2与车体1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以优化电路,便于平均分担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电流。具体的,装配机构的走线结构可以包括开设在车体本体的槽孔等。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铁车辆,包括车体和安装在其上的受电弓2,车体为上述的车体1,多个受电弓2与多个装配机构一一对应安装在同一个车体本体上,每个受电弓2均通过高压线缆并联连接在车辆高压电气箱内,给车辆同一负载供电,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地铁车辆,多个受电弓2通过并联的方式连接,能够分担大牵引总电流以满足地铁车辆供电需求,符合受电弓2的载荷能力,且能够解决车辆冗余安全的保护;采用多弓受流的方式,有效降低单弓的电流大小,避免长生较大的电弧,从而实现拉弧频率的降低;多弓运行时,在一弓离线情况下,另外单弓受流能够短时弥补一受电弓离线的供电需求;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受电弓磨耗。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受电弓2关于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镜像布设,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所述,以优化受电弓2在车顶的排布方式,使受力和电路连接更加合理。具体的,多个受电弓2的弓头靠近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布置。如此一来,使得受电弓2的弓头之间距离变近,受流均衡,同时对接触网的支撑更好,有助于保证电线平滑度。受电弓2碳滑板中心与枕梁中心重合。作为优选,车体本体的顶部整体均设有抗电弧涂层。即除了部分作为装配机构用于受电弓2的绝缘保护外,车体本体顶部的其他部分也均设有抗电弧涂层,能够在落线等情况下进行更加充分的绝缘保护,避免车体搭电。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多个受电弓2与车体1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以优化电路,便于平均分担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电流。多个受电弓2平均分担车辆电流,使得各受电弓2磨耗同步,维护周期相同,便于集中保养。本实施例是以双弓(即两个受电弓2)为例进行说明的,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装配结构的数量与其对应。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公开了一种地铁车辆及其车体,在牵引单元采用多弓受流的方式,满足车辆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用于地铁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车体本体顶部,用于同受电弓(2)配合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座、走线结构和抗电弧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用于地铁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本体;多个设置在所述车体本体顶部,用于同受电弓(2)配合的装配机构;所述装配机构包括安装座、走线结构和抗电弧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装配机构关于所述车体本体的横向中心线镜像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按照所述受电弓(2)弓头靠近所述车体本体横向中心线的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本体的顶部整体均设有抗电弧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装配机构与所述车体(1)的负载之间的距离相同。6.一种地铁车辆,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平姚鸿洲胡腾袁斌赵贞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车长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