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悬浮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3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悬浮车辆,磁悬浮车辆底部设有接地装置,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线缆、接地刷装置、接地轨和第二导电线缆,第一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上;接地刷装置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接地轨安装在主轨道支柱上且与接地刷装置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接地轨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地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悬浮车辆安装有接地装置,使磁悬浮车辆进站后车辆及其零部件时刻保持等电势状态,保证乘客人身安全并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同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从而解决磁悬浮车辆因其悬浮运行而难以接地的难题。

A Maglev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悬浮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磁悬浮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悬浮车辆。
技术介绍
轮轨系列的轨道列车接地结构普遍通过上车体连接转向架构架(或摇枕、枕梁),转向架构架(或摇枕、枕梁)再连接轴箱,然后经碳刷连接到车轮,经车轮最终传导至轨道,从而通过转动的车轮与轨道滚动接触来实现整车接地。然而,磁悬浮列车并没有轮轴结构,磁悬浮车辆主轨道通过轨道支柱支撑并固定,悬浮架与车体通过二次悬挂系连接并悬浮于主轨道上方,主轨道与悬浮架相互作用,产生悬浮、导向和驱动作用,使车辆悬浮在轨道上方运行。车辆悬浮状态下,轨道与悬浮架之间保持5-15mm的悬浮间隙,故不能像轮轨列车通过车轮与轨道滚动接触实现车辆接地。但磁悬浮车辆进站后必须实现良好接地,保证乘客人身安全并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同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故磁悬浮列车接地问题成为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磁悬浮车辆,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磁悬浮车辆,所述磁悬浮车辆包括车体、二次悬挂系和悬浮架,所述车体下方通过二次悬挂系与悬浮架相连接,所述悬浮架下方设有主轨道,所述主轨道安装在主轨道支柱顶部,所述磁悬浮车辆底部设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线缆、接地刷装置、接地轨和第二导电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上;所述接地刷装置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所述接地轨安装在主轨道支柱上且与接地刷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接地轨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地面上。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优选的,所述接地刷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接地刷,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其另一端与接地刷相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的形状为L型或I型。优选的,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减重孔,其与所述接地刷的连接处设有长圆孔,所述接地刷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长圆孔内。优选的,所述接地刷的材质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接地刷的电阻为2~5Ω。优选的,所述接地刷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分别与接地刷和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接地刷的方向张开,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开口角度为60°~80°。优选的,所述接地轨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接地轨的长边固定在主轨道上,其短边与接地刷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接地轨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接地轨安装孔和接地线安装孔。优选的,相邻的接地轨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缆的长度比二次悬挂系最大垂向位移长1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磁悬浮车辆安装有接地装置,使磁悬浮车辆进站后车辆及其零部件时刻保持等电势状态,保证乘客人身安全并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同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从而解决磁悬浮车辆因其悬浮运行而难以接地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I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L型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接地刷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接地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悬浮车辆,所述磁悬浮车辆包括车体200、二次悬挂系300和悬浮架400,所述车体200下方通过二次悬挂系300与悬浮架400相连接,所述悬浮架400下方设有主轨道500,所述主轨道500安装在主轨道支柱510顶部,所述磁悬浮车辆底部设有接地装置100,所述接地装置100包括第一导电线缆110、接地刷装置120、接地轨130和第二导电线缆140,所述第一导电线缆110的一端安装在车体200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悬浮架400上;所述接地刷装置120安装在悬浮架400侧边的底部,所述接地轨130安装在主轨道支柱510上且与接地刷装置120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电线缆140的一端安装在接地轨130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地面上。本专利技术的磁悬浮车辆安装有接地装置,使磁悬浮车辆进站后车辆及其零部件时刻保持等电势状态,保证乘客人身安全并提升乘客乘坐舒适度。同时,起到保护各部件的作用,从而解决磁悬浮车辆因其悬浮运行而难以接地的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刷装置120包括安装支架121和接地刷122,所述安装支架121的一端安装在悬浮架400侧边的底部,其另一端与接地刷12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安装支架121的形状为L型或I型。所述安装支架121上开设有减重孔123,其与所述接地刷122的连接处设有长圆孔124,所述接地刷122通过连接件安装在长圆孔124内。根据车下空间设计“L”或“I”型,使其与悬浮架400通过3-4个螺栓连接,用于安装固定接地刷122。支架宜采用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质,并考虑车辆空气阻力因素,在保证结构刚度足够的情况下,可在支架上增加减重孔123,以减少空气阻力并减重与接地刷122连接处设计成长圆孔124,便于安装和调整;优选的,所述接地刷122的材质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接地刷122的电阻为2~5Ω。优选的,所述接地刷122的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板125,所述支撑板125的一端分别与接地刷122和安装支架12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着远离接地刷122的方向张开,两个所述支撑板125之间的开口角度为60°~80°。优选的,所述接地轨130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所述接地轨130的长边固定在主轨道500上,其短边与接地刷122相对应。“外窄内宽”的“工”字型接地轨,巧妙利用“工”字梁的结构优势,结构简单,自身较轻,便于安装固定、成本低廉。优选的,所述接地轨130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接地轨安装孔131和接地线安装孔(未在图中标出)。优选的,相邻的接地轨130之间通过连接板132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线缆110的长度比二次悬挂系300最大垂向位移长10%~30%。具体的,在车体200与悬浮架400之间设计第一导电线缆110,用于导通车体和悬浮架。导电线缆L1与悬浮架400的固定位置设置在矩形悬浮架的某一个顶点区域,与车体200的固定位置为悬浮架上对应固定位置正上方的车体上,两处连接位置尽量远离车辆横向和纵向中心,以不与其他部件干涉且便于日常检修为宜。考虑车体与悬浮架之间的有垂向位移,第一导电线缆110长度需有设计裕量。同时考虑第一导电线缆110过长会与其他部件或管路干涉,故本专利技术方案中规定第一导电线缆110长度比二次悬挂系300最大垂向位移多出10%~30%;接地刷122采用柔性导电材料(比如铜丝与橡胶粘合而成的柔性导电橡胶板或铝丝与橡胶粘合而成的柔性导电橡胶板等),电阻不宜过高,以2-5Ω以下为宜。接地刷122设计成梯形或长方形状,若柔性导电材料的接地刷122刚度较小,可分别在接地刷122两侧增设与接地刷122类似形状的接地刷支撑板125,其末端设计较大开口,总体呈“八”字型,开口角度60°~80°为宜。将接地刷122夹在两支撑板125中间,并用2-4个螺栓紧固在一起。用于支撑并防止接地刷122摩擦运行过程中出现过大变形而与接地轨道接触不良。一端固定安装在安装支架121上,安装接口与安装支架121对应设计成长圆孔状,便于安装,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悬浮车辆,所述磁悬浮车辆包括车体、二次悬挂系和悬浮架,所述车体下方通过二次悬挂系与悬浮架相连接,所述悬浮架下方设有主轨道,所述主轨道安装在主轨道支柱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车辆底部设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线缆、接地刷装置、接地轨和第二导电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上;所述接地刷装置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所述接地轨安装在主轨道支柱上且与接地刷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接地轨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地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悬浮车辆,所述磁悬浮车辆包括车体、二次悬挂系和悬浮架,所述车体下方通过二次悬挂系与悬浮架相连接,所述悬浮架下方设有主轨道,所述主轨道安装在主轨道支柱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车辆底部设有接地装置,所述接地装置包括第一导电线缆、接地刷装置、接地轨和第二导电线缆,所述第一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车体上,其另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上;所述接地刷装置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所述接地轨安装在主轨道支柱上且与接地刷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电线缆的一端安装在接地轨上,其另一端安装在地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磁悬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刷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和接地刷,所述安装支架的一端安装在悬浮架侧边的底部,其另一端与接地刷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磁悬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形状为L型或I型。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磁悬浮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上开设有减重孔,其与所述接地刷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军胡文浩李余江李兆盈安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