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703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模组包括:面框、光学组件以及液晶玻璃;所述面框上设置凹槽,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条,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第一凸条连接以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由于采用面框代替背板和中框,面框中的凹槽可放入光学组件,凹槽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一凸条可以支撑并固定液晶玻璃;在组装过程中,面框代替了背板和中框,省去了背板和中框的装配过程,而且背板和中框的生产成本较高,仅生产面框的成本要低得多。

A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模组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视趋向于无边框化或窄边框化,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中框+背板的形式实现无边框或窄边框。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如下缺陷:背板的生产成本问题高,而且中框和背板需要装配起来,装配过程复杂。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框和背板需要装配过程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晶模组,包括:面框、光学组件以及液晶玻璃;其中,所述面框上设置凹槽,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条,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第一凸条连接以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凸条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框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凹槽的边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围绕所述液晶面板设置。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凸台与所述面框边缘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为0.1-0.5mm。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面框、所述第一凸条以及所述凸台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形成倒角。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倒角为0.01或0.05。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为待烫金表面。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条,所述光学组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二凸条可插入所述通孔中以固定所述光学组件。所述的液晶模组,其中,所述面框背离所述凹槽的开口一侧设置有后壳,所述后壳用于容纳PCB板。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液晶模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面框代替背板和中框,面框中的凹槽可放入光学组件,凹槽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一凸条可以支撑并固定液晶玻璃;也就是说,在组装过程中,面框代替了背板和中框,省去了背板和中框的装配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液晶模组的爆炸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面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液晶模组的部分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后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光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阅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模组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液晶模组,包括:面框1、光学组件2以及液晶玻璃3;所述面框1上设置凹槽11,所述光学组件2设置在所述凹槽11内;所述凹槽1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条12,所述液晶玻璃3与所述第一凸条12连接以覆盖所述凹槽11的开口。值得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的无边框电视通常采用中框+背板的方式,减小电视的边框的宽度,本专利技术采用面框1代替背板和中框,面框1中的凹槽11可放入光学组件2,凹槽11的开口处设置的第一凸条12可以支撑并固定液晶玻璃3;也就是说,在组装过程中,面框1代替了背板和中框,省去了背板和中框的装配过程,而且背板和中框的生产成本较高,仅生产面框1的成本要低得多。具体地,第一凸条12沿凹槽11的四周设置,在凹槽11的四个角上各设置“L”形第一凸条12,凹槽11四个内壁上分别设置有直线形第一凸条12,第一凸条12的宽度、个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为了缩小液晶模组的边框的宽度,可以减小第一凸条12的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第一凸条12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框1的上表面平齐。为了进一步缩小液晶模组的边框的宽度,第一凸条12的上表面与面框1的上表面平齐,液晶玻璃3可以放在凹槽11边缘(也即面框1的上表面)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所述凹槽11的边缘设置有凸台13,所述凸台13围绕所述液晶面板设置。凸台13可以限制液晶玻璃3向四周移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面框1、所述第一凸条12以及所述凸台13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所述凸台13的上表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形成倒角(图中未示出)。所述凸台13与所述面框1边缘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为0.1-0.5mm。具体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凸台13成了液晶模组的边框,增加凸台13,可以通过改变凸台13的颜色,可以获得不同颜色的边框;而且,凸台13的上表面可以进行进行烫金处理,为了使凸台13的上表面达到烫金要求,也即成为待烫金面,凸台13的上表面必须做到周边无披锋(毛边),表面光洁,才能进行烫印和丝印,烫金处理的附着力才会高,不容易脱落,可以抗刮皮伤,从而达到较好的烫金效果。为了满足烫金要求,同时,实现面框1、第一凸条12以及凸台13一体注塑成型,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前模具和后模具,面框1和第一凸条12通过前模具成型,而且,第一凸条12采用斜顶滑动成型;凸台13通过后模具成型,而且凸台13与面框1的边缘留有0.1-0.5mm的间隔(即如图4所示,该间距D1为0.1-0.5mm),当然凸台13与凹槽11之间也留有0.1-0.5mm的间隔(即如图所示,该间距D2为0.1-0.5mm)。在留出间隔后,凸台13在模具中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披锋会出现在凸台13的底部边缘而不会出现在凸台13的上表面。在注塑成型过程中,进行电火花放点加工时,凸台13的上表面与侧面会自然形成倒角,该倒角为圆弧形倒角,倒角的半径为0.01-0.05m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凹槽11底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凸条14,所述光学组件2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21,所述第二凸条14可插入所述通孔21中以固定所述光学组件2。具体地,光学组件2包括:反射片,通孔21设置在反射片上,反射片粘接在凹槽11底部,并通孔21和第二凸条14相配合以限定反射片向四周移动。第二凸条14与第一凸条12错开设置,也就是说,第二凸条14位于两个第一凸条12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反射片(或者光学组件)上与所述第一凸条12对应位置设置缺口,可以防止安放反射片(或者光学组件)时,第一凸条12对反射片(或者光学组件)造成干涉,同时也可以增大反射片(或者光学组件)的有效面积,进一步减小边框。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面框1背离所述凹槽11的开口一侧设置有后壳4,所述后壳4用于容纳PCB板。具体地,后壳4用于容纳PCB板、主电源、喇叭等部件,相应的地,后壳4上设置有PCB板安装位41、主电源安装位42以及喇叭安装位43。后壳4上还设置有挂墙避让孔44,通过螺钉穿过挂墙避让孔44可以将液晶模组固定在墙上。液晶模组的安装过程如下:1、面框1通过注塑成型出来后,先将液晶模组所必须的光学组件2放置在凹槽11的底部并挂于第二凸条14上,并粘接固定。2、把液晶玻璃3沿边缘粘贴于第一凸条12上。3、将面框1翻过来,安装后壳4即可。在安装后壳4之前,先将主板,电源板,喇叭先安装于后壳4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模组,具体如上所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模组包括:面框、光学组件以及液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面框、光学组件以及液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上设置凹槽,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条,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第一凸条连接以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面框、光学组件以及液晶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上设置凹槽,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凸条,所述液晶玻璃与所述第一凸条连接以覆盖所述凹槽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条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框的上表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边缘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围绕所述液晶面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面框边缘具有间隔,所述间隔的宽度为0.1-0.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所述第一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敏王朝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