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8371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4
本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直下式背光区域和侧入式背光区域,直下式背光区域与侧入式背光区域沿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背壳搭接于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背壳与背板之间限定出容置空间,用于供控制板容设,以使得控制板与背板形成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对应;背光组件包括直下式结构和侧入式结构,直下式结构设于容置空间内,其部分能够穿过背板以伸入至直下式背光区域上,侧入式结构设于侧入式背光区域、且与直下式结构紧密贴合。背板形成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与背壳之间容置空间较大,可容设控制板,直下式结构采用较大的OD值,避免成本增加、主观视效难以调整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技术及市场的发展,液晶显示装置也趋于轻薄化发展,由于液晶本身不具备发光的性质,所以在显示组件的系统中需要一个发光的模组为其照明,背光模组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显示系统中提供照明,背光模组依照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背光模组与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

2、目前,显示领域整机薄型化的实现途径有两种,其中一途径是采用极致压缩功能板的元器件高度的方式,使得整机厚度由40mm降到35mm,但这种方式对功能板的要求更高,因特殊设计需求,大幅提高了功能板的成本,另一途径是降低模组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以下简称“od值”),如将厚度降低10mm,这需传统的模组需由现在的od10变成0d 0这使得模组的灯颗数量大幅增加,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也因超小od,造成主观视效更加的难以调节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旨在提供可使得液晶显示装置超薄化的背光模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包括:

3、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直下式背光区域和侧入式背光区域,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4、背壳,搭接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背壳与所述背板之间限定出容置空间,用于供控制板容设,以使得控制板与所述背板形成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对应;以及,

5、背光组件,包括直下式结构和侧入式结构,所述直下式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部分能够穿过所述背板以伸入至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上,所述侧入式结构设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且与所述直下式结构紧密贴合。

6、可选地,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直下式结构的部分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7、所述直下式结构包括:

8、直下式led灯条,包括灯板和多个灯珠,所述灯板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背板固定,多个所述灯珠设于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且各所述灯珠的端部穿过对应的所述安装孔以能够与所述灯板连接;

9、第一反射片,设于所述背板背向所述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反射片的表面开设有多个通孔,以能够显露各所述灯珠;以及,

10、扩散板,位于所述第一反射片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反射片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扩散板用以与所述侧入式结构紧密贴合。

11、可选地,所述侧入式结构包括:

12、侧入式led灯条,设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内;

13、导光板,设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内、且位于所述侧入式led灯条朝向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的一侧,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扩散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紧密贴合;以及,

14、第二反射片,设于所述导光板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导光板设置。

15、可选地,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且盖设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板均背向所述背板的侧面。

16、可选地,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设于所述侧入式led灯条背离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的一侧、且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侧入式led灯条的表面贴合。

17、可选地,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深;

18、所述第一容置槽限定出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

19、所述第二容置槽限定出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

20、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呈凹凸设置以形成交错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均朝背向所述背壳的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背壳设置,其中:

21、各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形成有位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且朝所述背壳突出的第一凸起,用以供所述控制板安装;

22、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形成有位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且朝背向所述背壳突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侧入式结构贴合。

23、可选地,所述背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背向所述背壳的方向弯折,以形成两个安装部;

24、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设于所述背板背向所述背壳的一侧、且与两个所述安装部卡接,所述中框沿所述背板长度方向的两内侧壁均凸设有挡光部,所述挡光部位于所述侧入式结构背向所述背板的一侧。

25、可选地,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液晶玻璃板,所述液晶玻璃板位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遮盖所述直下式结构与所述侧入式结构,所述液晶玻璃板沿所述背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挡光部搭接。

26、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包括:

27、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直下式背光区域和侧入式背光区域,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

28、背壳,搭接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背壳与所述背板之间限定出容置空间,用于供控制板容设,以使得控制板与所述背板形成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对应;以及,

29、背光组件,包括直下式结构和侧入式结构,所述直下式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部分能够穿过所述背板以伸入至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上,所述侧入式结构设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且与所述直下式结构紧密贴合。

3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背壳和背光组件,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形成有相互独立的直下式背光区域和侧入式背光区域,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所述背壳搭接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另一侧,所述背壳与所述背板之间限定出容置空间,用于供控制板容设,以使得控制板与所述背板形成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对应;所述背光组件包括直下式结构和侧入式结构,所述直下式结构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部分能够穿过所述背板以伸入至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上,所述侧入式结构设于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且与所述直下式结构紧密贴合。采用所述直下式结构与所述侧入式结构的组合,并在所述背板与所述背壳之间形成所述容置空间,而所述侧入式结构的结构特性,使得所述背板形成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与所述背壳之间所述容置空间较大,以能够容设所述控制板等部件,而所述背板形成所述侧入式背光区域的部分与所述背壳之间所述容置空间较小,从而使得所述直下式结构可采用较大的od值,以规避采用超小od值造成的成本增加及主观视效难以调整、控制的问题,实现液晶显示装置超薄化,进而在现在极致厚度35mm的基础上再减薄10mm厚度,实现24.9mm的厚度设计。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直下式结构的部分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结构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且盖设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板均背向所述背板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设于所述侧入式LED灯条背离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的一侧、且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侧入式LED灯条的表面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深大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深;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底壁呈凹凸设置以形成交错排布的多个第一凹槽和多个第二凹槽,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均朝背向所述背壳的一侧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口均朝向所述背壳设置,其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朝背向所述背壳的方向弯折,以形成两个安装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液晶玻璃板,所述液晶玻璃板位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遮盖所述直下式结构与所述侧入式结构,所述液晶玻璃板沿所述背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所述挡光部搭接。

10.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对应所述直下式结构的部分设有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背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入式结构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组件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且盖设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导光板均背向所述背板的侧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条,所述散热条设于所述侧入式led灯条背离所述直下式背光区域的一侧、且与所述背板朝向所述侧入式led灯条的表面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入光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沿其厚度方向的一侧凹设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雨芬刘博张龙清黄丹王玉年江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