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541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氢氧化钠、木质素磺酸钠3‑8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涤纶丝进行前处理;(2)将步骤(1)处理后的涤纶丝用2,4,6‑三氯‑1,3,5‑三嗪进行修饰;(3)通过超临界CO2流体溶解活性染料,对涤纶丝进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活性染料的浓度为2‑5%owf。该染色工艺使用超临界CO2流体进行染色,实现了染色过程的无水化,无染色废液排出,真正实现涤纶丝零排放染色。该染色工艺的上染率高达89.5%,颜色深度高达24.6%,固色率高达87.2%,对涤纶丝具有良好的染色效果和固色效果。因此,该工艺在涤纶丝零排放染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 Zero Emission Dyeing Process for Polyester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纺织印染工业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矛盾已日益突出,对水资源的高度依赖和大量的排污问题大大制约着这个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纺织行业年耗水量为17亿吨,污水排量高达16亿吨。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纺织行业用水量是国外的两到三倍,能耗是国外的三到五倍。传统染色方法都是以水为介质,染色后也需用水清洗,为后续污水的治理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开发绿色的染色加工技术是治污的关键。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即用CO2流体代替传统染浴中的水作为介质的一种新型染色技术。由于整个染色过程都没有水参与,并且染色完成后,残余的染料成粉末状,可回收再利用,CO2气体也可循环利用。染色完成时,织物呈干燥状态,无需烘干及染后还原清洗。与传统水域法染色相比,可以节约能源百分之二十左右,并且整个加工时间可以缩短1-2个小时;而且染浴中一般不用添加分散剂,匀染剂,载体等染色助剂,在整个超临界流体对织物的加工过程中,无需染后化学试剂的处理。因而也有利于染色产品的色泽鲜艳度和牢度的提高,以及保护纤维/织物的品质;同时无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将氢氧化钠5‑20份、木质素磺酸钠3‑8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6份进行混合,加入其20‑50倍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制得前处理液,然后将涤纶丝以5‑10:1的浴比浸入前处理液中,在30‑40℃的温度下浸渍30‑50min,然后向浸渍溶液中缓慢加入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取出涤纶丝用清水洗净晾干;(2)将步骤(1)处理后的涤纶丝浸渍到水溶液中,浴比为10‑20:1,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5‑15wt%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随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0‑30wt%的2,4,6‑三氯‑1,3,5‑三嗪,于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将氢氧化钠5-20份、木质素磺酸钠3-8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2-6份进行混合,加入其20-50倍重量份的水溶液中,在室温下搅拌均匀制得前处理液,然后将涤纶丝以5-10:1的浴比浸入前处理液中,在30-40℃的温度下浸渍30-50min,然后向浸渍溶液中缓慢加入酸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取出涤纶丝用清水洗净晾干;(2)将步骤(1)处理后的涤纶丝浸渍到水溶液中,浴比为10-20:1,然后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质量分数为5-15wt%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随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10-30wt%的2,4,6-三氯-1,3,5-三嗪,于室温条件下搅拌处理2-4h;处理完成后,将涤纶丝取出用清水漂洗2-3次,将涤纶丝甩干后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3)通过超临界CO2流体溶解活性染料,对涤纶丝进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活性染料的浓度为2-5%owf。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零排放染色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活性染料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英官伟波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