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641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41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垫板、导柱及安装于垫板与下模座之间的模芯机构,上模座设于垫板上方,所述的导柱包括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第一导柱连接于上模座与下模座之间,第二导柱连接于上模座、垫板及下模座之间,形成四角立柱架空结构。所述的模芯机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座与下模座连接,顶部通过第一支撑座与设于垫板底部的定位座连接,且第一支撑座与第三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内部设有推料块和套接于推料块外围的整形凹模,第二支撑座与第三支撑座内部设有对产品进行拉伸、切边及成型的加工模具,上述模座是通过油压机驱动,加工模具通过液压缸推动对应支撑机构实现动作。

An Efficient Die System for Oil Shel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
所描述的实施方案整体涉及机油壳模具
更具体地,本实施方案涉及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汽车的广泛使用和汽车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其中,汽车行业中的机油壳的生产涉及到多个工序,包括落料、切边、拉伸、再拉伸和切边及整形等,以往生产机油壳由于工序较多和模具的技术限制,一台模具无法同时完成多个加工工序,需要多台模具进行加工生产;所以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限制了大多企业的生存发展。针对此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完成机油壳落料、切边、拉伸、再拉伸和切边及整形等工序的模具系统,对模具进行了结构改进和优化不需要多台模具进行加工,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上述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能够对机油壳产品从落料、切边、第一拉伸、第二拉伸、飞边、整形等工序进行一体加工的模具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对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的结构、加工操作工序进一步的改进: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包括上模座、下模座、垫板、导柱及安装于垫板与下模座之间的模芯机构,上模座设于垫板上方,所述的导柱包括第一导柱和第二导柱,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垫板(3)、导柱(4)及安装于垫板(3)与下模座(2)之间的模芯机构,上模座(1)设于垫板(3)上方,所述的导柱(4)包括第一导柱(41)和第二导柱(42),第一导柱(41)连接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第二导柱(42)连接于上模座(1)、垫板(3)及下模座(2)之间,上模座(1)、垫板(3)通过导套(43)与导柱(4)连接且通过油压机和液压缸驱动而沿导柱(4)上下滑动;所述的模芯机构外部由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及第三支撑座(8)来支撑构造,模芯机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座(8)与下模座(2)连接,顶部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1)、下模座(2)、垫板(3)、导柱(4)及安装于垫板(3)与下模座(2)之间的模芯机构,上模座(1)设于垫板(3)上方,所述的导柱(4)包括第一导柱(41)和第二导柱(42),第一导柱(41)连接于上模座(1)与下模座(2)之间,第二导柱(42)连接于上模座(1)、垫板(3)及下模座(2)之间,上模座(1)、垫板(3)通过导套(43)与导柱(4)连接且通过油压机和液压缸驱动而沿导柱(4)上下滑动;所述的模芯机构外部由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及第三支撑座(8)来支撑构造,模芯机构底部通过第三支撑座(8)与下模座(2)连接,顶部通过第一支撑座(6)与设于垫板(3)底部的定位座(5)连接,且第一支撑座(6)与第三支撑座(8)之间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座(7),第一支撑座(6)与第二支撑座(7)通过连接座(9)相互连接,第一支撑座(6)内部设有推料块(10)和套接于推料块(10)外围的整形凹模(11),第二支撑座(7)内部设有成型凸模(12),成型凸模(12)上方设有拉伸凹模(13)且底部设有支撑柱(14),成型凸模(12)外围套接切边凸模(15),切边凸模(15)外围且拉伸凹模(13)下方设有拉伸凸模(16),所述的拉伸凸模(16)和切边凸模(15)底部设置支撑圈(17);所述的第二支撑座(7)底部螺丝连接有凸模(18),凸模(18)底部连接有压边圈(19),所述的第三支撑座(8)底部螺丝连接有凹模(20),凹模(20)顶部连接有导向板(21),其中导向板(21)与凹模(20)之间设置进料口(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机油壳模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座(1)、垫板(3)及定位座(5)中部均设置穿孔,上模座(1)底部固定有与推料块(10)相连接的拉伸弹簧(23),上模座(1)上下移动时拉伸弹簧(23)对推料块(10)产生弹性压力和拉力;所述的第二支撑座(7)与压边圈(19)夹持料件A,第二支撑座(7)向下移动时与凹模(20)错位,凹模(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德奥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