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234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属于压力容器领域,包括反应釜本体、转轴、上下搅拌棍、充放气阀门,反应釜本体内部设有转轴,转轴上端穿过反应釜本体连接电机,转轴上连接有上搅拌棍与下搅拌棍,反应釜本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反应釜本体由支撑脚支撑。本装置可快速打散团聚的粉料,减小粉料的粒径,促进原料的混合,升温过程中能减少焦炭的产生,提高生物质油的产率。

Pyrolysis unit of biomass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压力容器
,具体涉及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不断加大,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发突出,寻求一种优质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经十分迫切。生物质作为地球上最广泛存在的物质有可储存、碳循环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研究生物质原料生产生物质油具有重大意义。现如今可利用的、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包括农林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农产品加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物质,都是能轻易从自然中得到的物质。在广泛的生物质资源中,食用淡水鱼类是不可忽视的一种生物质资源。我国水域辽阔,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淡水鱼养殖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淡水鱼一般的加工过程为破肚、去内脏,部分鱼类由于鱼皮较为坚韧,还需去鱼皮。加工后,剩余部分的废弃物包括鱼皮、鱼骨、鱼鳍、鱼尾、内脏、鱼鳞、鱼鳔及其残留鱼肉,处理不当会发出严重恶臭污染环境。充分利用淡水鱼加工后的废弃物,将会提高淡水鱼产品的附加值、减少加工业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可快速打散团聚的粉料,减小粉料的粒径,促进原料的混合,升温过程中能减少焦炭的产生,提高生物质油的产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转轴、上下搅拌棍、充放气阀门,反应釜本体内部设有转轴,转轴上端穿过反应釜本体连接电机,转轴上连接有上搅拌棍与下搅拌棍,反应釜本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反应釜本体由支撑脚支撑。将淡水鱼废弃物磨成粉末状后倒入反应釜本体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同时去除反应釜本体内多余的杂质气体后进行加热搅拌,经过一定时长的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水热解产物,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棍能可将团聚的粉料打散,使粉料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间接的提高生物质油的产率,反应釜内部的温度可控,升温迅速减少了焦炭的产生,并且反应釜的保温效果较好,会使生物质油的产率大大提高,支撑脚倾斜连接反应釜本体底部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底部呈半圆形设计,且反应釜本体内部的下搅拌棍与反应釜本体底部半圆形的设计相配合,下搅拌棍与反应釜本体底部存在10cm-15cm的间隙。反应釜上下两端半圆形的设计方便反应釜内部的清洗,在清洗时不会产生流挂现象,清洗的更加彻底,同时还有利于原料与去离子水的充分混合,搅拌棍与反应釜底部存在一定的间隙可避免搅拌棍与反应釜的刮擦,损坏反应釜,影响反应釜的使用。作为优选,电机放置于固定板上方,电机输出端连接转轴,且转轴穿过反应釜本体,转轴与反应釜本体的接触部位套接有轴承,固定板通过支撑柱连接反应釜本体顶部。电机的转速可调节,搅拌转速为400RPM~1000RPM,在该转速范围内搅拌效果最佳,转轴与反应釜本体的接触部位套接有轴承对反应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作为优选,反应釜本体的左右两侧设有充气阀门与放气阀门,充气阀门的上方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相对侧连接有进液口。将原料倒入反应釜内部后需在充气阀门处通入惰性气体,空气会从放气阀门排出,避免原料与反应釜内的氧气发生反应,防止生物质油的产率降低,进液口可在热解反应结束后通入二氯甲烷对反应釜内部清洗进一步清洗,使残留的热解产物从出料口流出。作为优选,反应釜本体的内壁分为三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硅酸铝板、聚氨酯、保温岩棉,各层厚度比为0.5-1:1.5-2:2.5-2.8。反应釜的内壁由三种保温材料组成,保温效果好,反应釜中的热气向上蒸发,热汽中的热分子在容器内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保温层的密封性较好,可使反应釜内压强增大,热分子碰到保温层会向下运动与向上运动的热分子发生碰撞,且热利用率高,选用上述比例制备的保温层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保温效果佳、安全性能好,作为优选,转轴内部安装有加热管与制冷管,加热管与制冷管之间用挡板隔开。需要加热时接通电源转轴内部的加热管会迅速升温,热量会通过转轴传递至反应釜内部空间,上下搅拌叶片均为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可缩短升温的时间,减少焦炭的产生,有利于提升生物质油的产率,制冷管在反应结束后对反应物进行冷却,冷却至室温后放出反应釜内的气体。作为优选,上搅拌棍与下搅拌棍的内弧面通过连接杆连接,连接杆为铜棒。连接杆连接上下搅拌棍一方面可增加搅拌棍的牢固程度,在搅拌时不易损坏,另一方面可增大搅拌面积,搅拌过程中原料会混合的更加均匀,连接杆材料为铜棒,铜棒的导热传递性较好,能使反应釜内部的温度快速提升至所需温度,减少焦炭的产生。作为优选,上搅拌棍与下搅拌棍表面嵌有若干球形多孔介质,下搅拌棍外弧面连接连接绳,连接绳由多股线绕接而成,连接绳的下端连接清洁球,清洁球表面设有钢丝刷。上下搅拌棍弧形设计较好的贴合了反应釜的侧壁,下搅拌棍的下表面设有的钢丝刷可在搅拌棍转动的同时带动堆积的粉料一起翻动,提高了搅拌效果,还便于清洁反应釜内部少于的沉积物,使反应釜内更为清洁,通过球形多孔介质的吸附性能,将各反应物质吸附在球形多孔介质上进行反应,并在搅拌棍的作用下不断反应釜内旋转,可不断的接受新加入需要反应的物质进行反应,从而提高反应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反应釜上下两端半圆形的设计方便反应釜内部的清洗,在清洗时不会产生流挂现象,清洗的更加彻底,还有利于原料的混合;2)反应釜的内壁由三种保温材料组成,保温效果好,且热利用率高。3)搅拌棍能可将团聚的粉料打散,使粉料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间接的提高生物质油的产率4)反应釜内部的温度可控,且搅拌棍与连接杆均为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升温迅速减少了焦炭的产生;5)搅拌棍弧形设计较好的贴合了反应釜的侧壁,提高了搅拌效果,还便于清洁反应釜内部少于的沉积物。本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本为技术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本为技术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A处的放大图;图3本为技术下搅拌棍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2支撑柱;3固定板;4进液口;5反应釜本体;6轴承;7转轴;8进料口;9制冷管;10充气阀门;11上搅拌棍;12封盖;13放气阀门;14撑角;15挡板;16连接杆;17加热管;18下搅拌棍;181球形多孔介质;182连接绳;183清洁球;184钢丝刷;19出料口;20硅酸铝板;21聚氨酯;22保温岩棉;23温度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5、转轴7、上下搅拌棍11、18,充放气阀门10、13,反应釜本体5内部设有转轴7,转轴7上端穿过反应釜本体5连接电机1,转轴7上连接有上搅拌棍11与下搅拌棍18,反应釜本体5底部设有出料口19,反应釜本体5由支撑脚14支撑。将淡水鱼废弃物磨成粉末状后倒入反应釜本体中再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同时去除反应釜本体内多余的杂质气体后进行加热搅拌,经过一定时长的搅拌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水热解产物,在搅拌过程中搅拌棍能可将团聚的粉料打散,使粉料与去离子水充分混合,间接的提高生物质油的产率,反应釜内部的温度可控,升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5)、转轴(7)、上下搅拌棍(11、18)、充放气阀门(10、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5)内部设有转轴(7),转轴(7)上端穿过反应釜本体(5)连接电机(1),所述转轴(7)上连接有上搅拌棍(11)与下搅拌棍(18),所述反应釜本体(5)底部设有出料口(19),所述反应釜本体(5)由支撑脚(14)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包括反应釜本体(5)、转轴(7)、上下搅拌棍(11、18)、充放气阀门(10、13),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5)内部设有转轴(7),转轴(7)上端穿过反应釜本体(5)连接电机(1),所述转轴(7)上连接有上搅拌棍(11)与下搅拌棍(18),所述反应釜本体(5)底部设有出料口(19),所述反应釜本体(5)由支撑脚(14)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5)的顶部、底部呈半圆形设计,且反应釜本体(5)内部的下搅拌棍(18)与反应釜本体(5)底部半圆形的设计相配合,所述下搅拌棍(18)与反应釜本体(5)底部存在10cm-15cm的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放置于固定板(3)上方,所述电机(1)输出端连接转轴(7),且转轴(7)穿过反应釜本体(5),所述转轴(7)与反应釜本体(5)的接触部位套接有轴承(6),所述固定板(3)通过支撑柱(2)连接反应釜本体(5)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油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晨曦李小江徐梦婷刘凤东施娄慨张仁坤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