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07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包括相对接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行车轨道的滑移腔,该滑移腔可沿行车轨道滑动,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挂设安全带的挂设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施工,能够便捷地实现安全带挂设孔位置的调整,更便于行车更换操作,提高行车更换效率。

Mobile seat belt mou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
技术介绍
行车是工业厂房内的常用起重设备,用于对厂房内的设备进行吊运。但是随着行车运行期限的增长,行车易发生故障,特别是行车减速机的涡轮蜗杆老化严重,且齿箱的轴孔因长期磨损而发生严重变形,难以修复。当行车发生上述故障后,在吊运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对行车进行更换。行车更换时,施工人员需进行摩电道更换、轨道更换、行车梁顶部粉尘清理等作业,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佩戴安全带,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行车梁上焊接挂设点以挂设安全带,但是该方式施工繁琐,且挂设点的位置不便调整,不能够满足移动施工的需求,行车更换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便于施工,能够便捷地实现安全带挂设孔位置的调整,更便于行车更换操作,提高行车更换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包括相对接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行车轨道的滑移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安全带的挂设孔。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第一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和第二卡接部的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滑移腔。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和第二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呈对称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所述螺栓的螺栓孔,多个所述螺栓孔沿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螺栓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螺栓孔和第一连接部上相应的螺栓孔通过所述螺栓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多个所述螺栓孔呈等间距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行车轨道的长度方向相垂直,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所述挂设孔。所述滑移腔的内壁上涂覆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为金属涂层。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安全带佩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操作简单,能够便捷地实现安全带挂设孔位置的调整,更便于行车更换操作,提高行车更换效率,可以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便于拆卸和重复使用,利于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安全带佩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第一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第二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安全带佩挂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中:1、第一卡接件,11、第一连接部,111、延伸部,112、挂设孔,113、螺栓孔,12、第一卡接部,121、弧形凹槽,2、第二卡接件,21、第二连接部,22、第二卡接部,3、滑移腔,4、螺栓,5、行车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车更换用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包括相对接的第一卡接件1和第二卡接件2,第一卡接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一卡接部12,第二卡接件2包括第二连接部21和第二卡接部22,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可拆卸连接,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之间形成容纳行车轨道的滑移腔3,该滑移腔3可沿行车轨道5滑动,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用于挂设安全带的挂设孔11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12和第二卡接部22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121,第一卡接部12的弧形凹槽121和第二卡接部22的弧形凹槽121之间形成滑移腔3,弧形凹槽121可以较好地适应行车轨道5的形状,也更利于滑移腔3沿行车轨道5的滑移。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接部12的弧形凹槽121和第二卡接部22的弧形凹槽121呈对称布置,以提升滑移腔3的滑移稳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通过螺栓4相连接,便于连接和拆卸,便于操作。其中,螺栓4规格采用M10×30,第一卡接件1和第二卡接件2均采用8mm的钢板制作。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设螺栓4的螺栓孔113,多个螺栓孔113沿第一连接部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栓孔113,第二连接部21上的螺栓孔113和第一连接部11上相应的螺栓孔113通过螺栓4相连接,例如,第二连接部21上可设置一个螺栓孔113,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有三个螺栓孔113,第二连接部21上的螺栓孔113可以和第一连接部11上任一个螺栓孔113通过螺栓4相连接,通过调节第二连接部21上的螺栓孔113和第一连接部11上不同的螺栓孔113相连接,可以调节滑移腔3的尺寸,从而适应不同宽度的行车轨道5。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21上至少设置两个螺栓孔113,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21连接时,至少保证两对螺栓孔均通过螺栓4连接,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优选的,第二连接部21上设置三个螺栓孔113,第一连接部11上设置三个螺栓孔113,以进一步增加滑移腔3的尺寸调节范围,通过调节第二连接部21上螺栓孔113和第一连接部上相应螺栓孔113之间的连接位置,可使得滑移腔3的尺寸发生改变。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11上的多个螺栓孔113呈等间距布置。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1向外延伸形成有延伸部111,延伸部111的延伸方向和行车轨道5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延伸部111上设置有挂设孔112,以更便于进行行车更换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滑移腔3的内壁上涂覆有耐磨层,以提高滑移腔3的耐磨度。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耐磨层为金属涂层,耐磨效果较好。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带佩挂装置在在行车更换时使用,使用时,先将第一卡接件1和第二卡接件2分别置于行车轨道5两侧,并根据行车轨道5的宽度,将第二连接部21上的螺栓孔113和第一连接部11上相应的螺栓孔113通过螺栓4相连接,螺栓4尾端由螺母锁紧。然后将安全带通过挂设孔112挂接在第一连接部11上,进行行车更换操作的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在行车梁边缘实施行车更换的相关作业,作业过程中需根据工况更换作业位置,更换作业位置时,只需移动安全带佩挂装置,使其将滑移腔3相对行车轨道5滑移至设定位置,即可改变挂设孔112位置,操作简单方便。上述移动式安全带佩戴装置,可以适用于QU120型和CR-100型等多种冶金行车轨道。本实施例的安全带佩挂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施工,操作简单,能够便捷地实现安全带挂设孔112位置的调整,更便于行车更换操作,提高行车更换效率,可以更好地保证施工安全;便于拆卸和重复使用,利于节约资源。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对接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行车轨道的滑移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安全带的挂设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对接的第一卡接件和第二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件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形成容纳行车轨道的滑移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挂设所述安全带的挂设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上均设置有弧形凹槽,第一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和第二卡接部的弧形凹槽之间形成所述滑移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和第二卡接部的弧形凹槽呈对称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安全带佩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相连接。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良齐占海王会熊俊李文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冶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