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51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筒状壳体(5)、与所述筒状壳体(5)前端固定连接的前端板(4)、与所述筒状壳体(5)后端固定连接的后端板(7),在所述筒状壳体(5)与前端板(4)、后端板(7)形成的腔体内设有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至少1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吸能稳定性好、吸能效率高。

A Negative Poisson Ratio Energy Absorption Box for Vehicle Coll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被动安全防护设备
,特别是一种吸能稳定性好、吸能效率高的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
技术介绍
汽车碰撞吸能盒置于汽车前端,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吸能盒通过压溃变形可以耗散约50%的车辆碰撞时产生的动能,从而有效的保护成员和货物安全。负泊松比结构在变形时表现出一种反直觉的行为,轴向压缩时下,结构纵向也会收缩,正是这种反直觉的负泊松比现象使结构具有许多理想特性,其中包括比传统结构更加优异的防冲击性能和吸能特性。现有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负泊松比单胞结构及三维负泊松比结构内芯和吸能盒”(申请号:CN201720315179.9,公开日:2018.11.27),包括一种负泊松比单胞结构及三维负泊松比结构内芯和吸能盒,该负泊松比结构吸能盒由吸能盒盒体、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和三维负泊松比结构内芯组成。传统的汽车吸能盒结构仍然是薄壁方管、薄壁圆管等,但传统的薄壁管与负泊松比结构的薄壁管比较,无论是耐撞性还是吸能特性,都比较差。由于现有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普遍采用薄壁方管、薄壁圆管作为内部支撑及变形结构,吸能不稳定、吸能效率低,不能起到很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吸能稳定性好、吸能效率高。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筒状壳体5、与所述筒状壳体5前端固定连接的前端板4、与所述筒状壳体5后端固定连接的后端板7,在所述筒状壳体5与前端板4、后端板7形成的腔体内设有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优选地,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至少1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吸能稳定性好:本专利技术的吸能盒装置,由于V形负泊松比结构存在内凹形的空隙,使得碰撞时,每一层的V形支撑可以通过弯曲变形叠坐进下一层的V形支撑中,这种稳定的叠坐溃缩形式使得碰撞力波动小;由于V形结构的内凹和薄壁管的层叠排布,使得碰撞初期时,V形结构的弯曲变形可以有效耗散碰撞动能,这样可以减少初始峰值力的大小,来尽可能降低碰撞加速度对车内乘员和货物的伤害;而且在这种叠坐溃缩进行时,薄壁管的管壁会因为负泊松比效应而向内聚合,进一步增强抗冲击能力;当所有层面的V形支撑都叠坐在一起,薄壁管会进一步通过折叠的形式进行溃缩,有效的增加了压溃行程。2、吸能效率高:本专利技术中的吸能盒体内的V形薄壁管是负泊松比结构,相比于传统四边形蜂窝,由于内凹形的V形支撑的加入,增加了角单元的数量,因为在碰撞中,角单元的折叠变形是主要的吸能方式之一,所以,这种新型V形负泊松比结构的吸能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薄壁管;而且,泡沫铝填充的填充薄壁管能够进一步提高总吸能,保证吸能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所诉的吸能盒的前后两端是通过螺栓连接在车身,可以在失效后快速更换,且操作简便,适合大量生产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单个薄壁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2的主视图。图中,前端板4,筒状壳体5,后端板7,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薄壁管筒31,环状体32,V形薄壁管33,支撑V形薄壁管3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筒状壳体5、与所述筒状壳体5前端固定连接的前端板4、与所述筒状壳体5后端固定连接的后端板7,在所述筒状壳体5与前端板4、后端板7形成的腔体内设有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如图2所示,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至少1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2至4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所述薄壁管筒31的下端与吸能盒的后端板7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吸能盒的后端板7与车辆的前纵梁螺栓连接,前端板4通过螺栓连接车辆的防撞梁。如图2、3、4所示,所述每个薄壁管筒31由多个环状体32沿轴向叠置而成,每个环状体32由多个V形薄壁管33依次首尾固定连接而成,轴向相邻的环状体32之间以多个支撑V形薄壁管34相连接。所述支撑V形薄壁管34的两个前端点分别与后端的V形薄壁管33的两个端点固定连接,支撑V形薄壁管34的后顶点与前端的V形薄壁管33的后顶点固定连接。负泊松比V形薄壁管是由2个不同角度的V形结构通过各种组合阵列产生的,薄壁管的壁厚t优选是2mm。作为改进,所述筒状壳体5之内、薄壁筒31之外的空隙以泡沫铝密实填充。优选地,所述泡沫铝的填充密度由前往后逐渐增大。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泡沫铝的填充密度由前往后分三级逐级增大,每一密度级的长度为总长的三分之一。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状壳体5设有至少一道周向环绕的环向诱导槽。优选地,沿轴向布置二道环向诱导槽,可以诱导吸能盒的朝着有利的方向变形,从而提升吸能盒的吸能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筒状壳体(5)、与所述筒状壳体(5)前端固定连接的前端板(4)、与所述筒状壳体(5)后端固定连接的后端板(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壳体(5)与前端板(4)、后端板(7)形成的腔体内设有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泊松比汽车碰撞吸能盒,包括筒状壳体(5)、与所述筒状壳体(5)前端固定连接的前端板(4)、与所述筒状壳体(5)后端固定连接的后端板(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状壳体(5)与前端板(4)、后端板(7)形成的腔体内设有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泊松比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至少1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泊松比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负泊松比薄壁管吸能体(3)包括2至4个薄壁管筒(31),所述薄壁管筒(31)的轴线与筒状壳体(5)的轴线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负泊松比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薄壁管筒(31)由多个环状体(32)沿轴向叠置而成,每个环状体(32)由多个V形薄壁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模葛承强高强孙会明王陶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