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638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包括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之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多个中部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拼接形成封闭的隔热罩,隔热罩包覆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外侧,中部隔热罩单元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耐火纤维毯层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之间相互粘结,实现了运输过程中对六氟化铀容器的隔热,确保了六氟化铀运输的安全。

A Heat Insulation Cover for Uranium Hexafluoride Transport Vess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
本技术涉及放射性物质运输货包热工设计领域,尤其是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
技术介绍
六氟化铀是铀转化、铀浓缩、核燃料元件制造等环节的中间产品,在正常运输时,容器中的六氟化铀为固体,在遇到火灾事故时,由于热量的导入,固体六氟化铀液化导致容器内压力升高,从而威胁容器安全。48X和48Y为国际标准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由裙座、椭圆封头、圆柱形筒体、环筋、吊耳组成。该容器在火烧条件下,容器阀门可能发生泄漏,同时,容器内压升高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保证六氟化铀运输过程中容器安全状态,需对容器进一步进行包装,现在还没有一套既具备较好隔热效果又方便安装的隔热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包括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之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多个中部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拼接形成封闭的隔热罩,隔热罩包覆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外侧。进一步,所述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为多层结构,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中部隔热罩单元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耐火纤维毯层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之间相互粘结。进一步,所述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中部隔热罩单元的两端均开口。进一步,所述快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隔热罩单元一端或两端的公魔术贴,所述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的开口端设有与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上公魔术贴对应的母魔术贴,公魔术贴包覆在母魔术贴的外侧与母魔术贴粘结;所述公魔术贴的一侧设有多个公摁扣,母魔术贴的一侧设有与公摁扣对应的母摁扣,上下对应的公摁扣和母摁扣相互连接。进一步,所述公魔术贴和母魔术贴沿隔热罩的周面环向延伸。进一步,所述中部隔热罩单元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六氟化铀运输容器表面的加强环筋对应的环向套,环形套包覆在加强环筋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隔热罩由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拼接形成,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中部隔热罩单元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耐火纤维毯层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之间相互粘结,实现了运输过程中对六氟化铀容器的隔热,确保了六氟化铀运输的安全;为了方便隔热罩安装,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通过快接机构连接中部隔热罩单元,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之间也通过快接机构连接,组装时,首先将中部隔热罩单元套设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中部,根据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减中部隔热罩单元的数量,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之间通过魔术贴以及摁扣固定,中部隔热罩单元连接后,将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分别套设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两端并通过魔术贴和摁扣与中部隔热罩单元连接即可完成隔热罩组装,每段隔热罩单元之间搭扣简单,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区放大图;图3为各个隔热罩单元上公魔术贴和公摁扣的分布示意图;图4为各个隔热罩单元上母魔术贴和母摁扣的分布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中部隔热罩单元罩壁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包括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之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多个中部隔热罩单元3,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3拼接形成封闭的隔热罩,隔热罩包覆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4的外侧。进一步,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3为多层结构,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中部隔热罩单元3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5,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6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7,第一玻璃纤维布层5,耐火纤维毯层6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7之间相互粘结。其中,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的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中部隔热罩单元3的两端均开口。进一步,快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中部隔热罩单元3一端或两端的公魔术贴8,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的开口端设有与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3上公魔术贴8对应的母魔术贴9,公魔术贴8包覆在母魔术贴9的外侧与母魔术贴9粘结;公魔术贴8的一侧设有多个公摁扣10,母魔术贴9的一侧设有与公摁扣10对应的母摁扣12,上下对应的公摁扣10和母摁扣12相互连接。进一步,公魔术贴8和母魔术贴9沿隔热罩的周面环向延伸,中部隔热罩单元3周面上设有多个与六氟化铀运输容器4表面的加强环筋13对应的环向套14,环形套14包覆在加强环筋13外侧。该隔热罩由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3拼接形成,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中部隔热罩单元3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5,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6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7,第一玻璃纤维布层5,耐火纤维毯层6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7之间相互粘结,实现了运输过程中对六氟化铀容器的隔热,确保了六氟化铀运输的安全;为了方便隔热罩安装,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通过快接机构连接中部隔热罩单元3,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3之间也通过快接机构连接,组装时,首先将中部隔热罩单元3套设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4的中部,根据六氟化铀运输容器4的长度可以适当增减中部隔热罩单元3的数量,相邻中部隔热罩单元3之间通过魔术贴以及摁扣固定,中部隔热罩单元3连接后,将阀门端隔热罩单元1,堵头端隔热罩单元2分别套设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4的两端并通过魔术贴和摁扣与中部隔热罩单元3连接即可完成隔热罩组装,每段隔热罩单元之间搭扣简单,易于操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包括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其特征在于,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之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多个中部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拼接形成封闭的隔热罩,隔热罩包覆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包括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其特征在于,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之间通过快接机构连接多个中部隔热罩单元,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拼接形成封闭的隔热罩,隔热罩包覆在六氟化铀运输容器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以及中部隔热罩单元为多层结构,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堵头端隔热罩单元、中部隔热罩单元均包括内部的第一玻璃纤维布层,中间的耐火纤维毯层以及外部的第二玻璃纤维布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耐火纤维毯层以及第二玻璃纤维布层之间相互粘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六氟化铀运输容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端隔热罩单元和堵头端隔热罩单元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树堂李国强闫峰王学新连一仁张建岗孙洪超庄大杰孟东原陈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